北京青年报记者获悉,6月14日,由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联合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北京市学生联合会主办,中央民族大学承办的“青创北京”2024年“挑战杯”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剧院落下帷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了解,本届竞赛以“挑战正当时 奋斗正青春”为主题,立足首都功能定位与发展阶段特征,强化联动办赛,创新打造“一杯六赛”新赛制(“挑战杯”主赛道和六个专项赛),共吸引全市80余所高校的20万名学生参与,最终共4270支团队晋级市赛,参赛高校数、项目数和选手数均创历史新高。本届竞赛还引入“揭榜挂帅”机制,服务华为、北汽等12家企业解决“卡脖子”难题,深入永乐店镇、妙峰山镇等18个京郊乡镇提供乡村振兴方案,协助西城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密云区人民检察院等12个基层单位开展公共治理研究。

经过网络评审、现场答辩等环节,本届竞赛最终评选出412个金奖、708个银奖、1079个铜奖。北京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首都医科大学捧得首都“挑战杯”;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建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首都体育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物资学院、北方工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21所高校捧得首都“优胜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本届竞赛举办了多项专项赛。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专项赛围绕京津冀智慧城市治理、一体化交通网络、生态环境建设、产业协同发展等重点领域,结合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需求,本届竞赛的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专项赛吸引来自47所高校的191个项目参加。项目终审答辩在北京金融科技学院举行,各团队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青年方案”,助力校地企一体联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京津冀协同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注入新活力。

新质生产力专项赛围绕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领域的迫切需要,聚焦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和推动“高精尖”产业发展。来自北京42所高校的192个项目参加了新质生产力专项赛,项目决赛答辩在怀柔科学城创新小镇进行。赛期内,怀柔区同步开展“青聚科学城”活动,组织青年代表学习参观产业转化示范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及北京电影学院怀柔校区。

乡村振兴专项赛聚焦北京“三农”发展的实际问题,设立了来自北京14个基层街乡、企业的榜单,共吸引来自64所高校的1064个项目参赛。项目终审答辩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举行,并结合“昌平青年人才会客厅”主题活动共同开展,帮助首都青年学子进一步了解“农业+”产业生态模式、百千工程、“1+N”产业政策体系、毕业生就业政策等内容。

文旅创意专项赛立足激发文化与旅游产业创新创造活力,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设立了来自北京14个基层街乡、企业的榜单,来自71所高校的848个项目参赛,项目终审答辩在延庆区举行。延庆区通过竞赛平台对地方文旅资源和毕业生招录政策进行推介,吸引青年人才在延庆“落地生根”。

新时代希望工程公益服务专项赛聚焦希望工程“助学兴教、素质提升、健康守护、紧急救助、铸魂育人”五大计划,汇聚首都青年学子智慧,吸引来自北京63所高校635个项目方案参赛。项目团队在中央民族大学丰台校区进行终审答辩,为新时代希望工程高质量发展和项目创新提供鲜活的创意思路,助力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公益项目集群。

国际交流交往专项赛聚焦首都高质量发展、国际经贸共建、中外文化互鉴、青年交流交往等主题,助力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吸引来自北京54所高校的285个项目参赛。项目终审答辩在丰台区举行,依托丰台区“欢迎学子回家”系列活动,为广大学生和创新创业人才搭建交流平台、提供资源对接机会,吸引青年人才落地丰台,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人才动力。

未来,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将持续深化“挑战杯”创新创业竞赛机制,聚焦“卡脖子”技术,主动对标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充分发挥科创竞赛对于大学生创业本领塑造、创业文化营造、创业链条打造的牵引作用,针对性推动优秀项目落地落实、深化转化,展现首都青年学子投身科创强国、自觉挺膺担当的青春风貌,激励首都青年学子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北京篇章贡献青春力量。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叶婉

编辑/叶婉

(来源:北京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