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彤 吴嵩倩

眼下,走进江苏常州高新区(新北区)河海新能源集团超导吸收式热泵机组生产项目施工现场,48亩项目地块上吊臂升降、车辆穿梭。

新北区政务服务中心开辟绿色通道,一天时间办齐所有证件,第二天施工队便入场了。”该集团副总裁黄水娟介绍,项目预计10月初投产,可年产50台超导式吸收热泵机组,用于工业余热废热的回收再利用。

拿地即开工,竣备即发证……今年以来,常州高新区平均每个月就有一个重大项目开工,项目落地快、见效快,成为支撑地方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一。据了解,该区已连续4年获评高质量发展先进区,营商环境综合评价连续3年位列第一等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海新能源集团新项目施工现场。人民网 王雪彤摄

产业向新,跑出“5即”高新速度

河海新能源超导热芯高端装备项目是2024年新列江苏省重大产业项目。项目投资主体河海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是全国浅表热能利用的开拓者。本次一期项目总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将形成焊接流水线、模组生产流水线、总装生产线。

黄水娟介绍,随着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公司不得不从各地零散租用厂房用于制造零部件。就在这个时候,新北区政府主动询问企业是否有自主建厂的意愿。政企双方一拍即合,选址、审批、揭牌、公示,一气呵成。

3月28日,为加快“四证四书”的审批速度,新北区政务服务中心发起联合审批,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总承包单位工作人员现场审核、现场盖章,翌日便实现了进场施工。

“准入即交底、注册即领照、拿地即开工、开工即接电、竣备即发证”的“5即”高新速度,已经成为常州高新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重大项目服务水平的重要一环。

据统计,过去一年,常州高新区累计服务项目112个。围绕好地用在“刀刃上”,争分夺秒让项目落地,当地通过一系列服务的常态化,实现亩均税收10%以上的增长,入选全国“亩均论英雄”改革典型案例。

“营商环境优才能项目聚,项目聚才能产业强,进而实现发展高。”新北区行政审批局局长赵文君告诉人民网,今年,该区继续升级打造数据互通共享下的“竣备即发证”2.0模式,通过打通线上档案系统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实现在竣工备案的同时“零材料”发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链上有约,政企直通”线下沙龙。常州高新区供图

政府搭台,服务链上也“集采”

走进常州优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优谷科技”)的生产车间,可视化看板上实时显示各个环节的生产进度,通过生产设备联网和数据采集,在线质量监测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及时改善工艺、提升质量。借助“智改数转网联”,优谷科技已成为全球风力发电行业精密焊接机壳年产量领先的企业。

作为苏南模式的发源地之一,常州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是有名的“工业明星城市”。然而,设备厂房老旧、创新动力不足、难以适应市场等问题也让不少传统企业后继乏力。如何让先发优势转化为持久的竞争优势?

在新北区工商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朱旭耀看来,抓住“智改数转”的发展窗口期,让企业找到靠谱的服务商是破局的关键。“然而这是一个非标行业,如果遇到不靠谱的服务商,对企业来说得不偿失,因此政府部门组建了智改数转服务商联盟,为企业链接优质资源。” 朱旭耀说。

博昊智能便是联盟中的一员,其凭借生产制造执行系统、仓库管理系统等专利项目,协助优谷科技等企业成功转型。“联盟成立之初,不少企业观望迟疑,但通过联盟线下沙龙面对面的交流和产品展示,企业开始对服务商联盟持开放态度。”博昊智能总经理司燕青说。

政府搭台,不仅服务可以“集采”,科创链、供应链也在同步发力。2023年,湖南大学与优谷科技等成立联合实验室,新北区规上高企研发机构覆盖率提升至87.9%。

近日,“链上有约,政企直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协同发展沙龙上,新北区委副书记、区长石旭涌表示,将围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集聚龙头骨干企业、科技创新资源、高端专业人才等各类要素,力争2025年产值突破500亿元,打造长三角重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