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咖啡里的云

声明: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抄袭必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我写《刑侦》系列的时候,有个粉丝留言说不如《刑警》。

感谢这位粉丝,提醒了我《刑警》确实也算是一部TVB比较冷门的被低估的好剧。

《刑警》的主角只有三个人,这部剧收视率不佳,亦没有拿奖,但是黄日华、苗侨伟、宣萱这样的黄金三角组合在《刑警》之后即成绝唱。

双男主的设置非常巧妙,亦正亦邪,很有看点,就像太极的两端,没有绝对的正也没有绝对的恶,和《与敌同行》有点类似又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日华苗侨伟是让人感觉可以拿捏任何角色的演员。

当年的郭靖和杨康,一正一邪的形象深入人心。

而《刑警》中,年过不惑的两人再度联手,角色迥然相异。

黄日华成了一个反面人物,也是一个充满悲剧和反思的争议人物;而苗侨伟就是一个诙谐有趣,表面放荡不羁本质上却很纯真正派的人。

他们两个昔日的无线五虎将,一反《射雕英雄传》里面的形象,给人带来角色反差上的强烈对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说《刑警》里,杨康把他欠郭靖的都还了,其实蛮有趣。

而两人的再聚首,其实无论什么角色,都会令人在怀旧中充满期待,而剧中如此设计更让人觉得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米安定代表的正义和石东升代表的人性始终都在周旋。

当然,其实很难这样把正义和人性的区分,事实上,正义和人性要复杂很多,正义需要人性的中间位置来支撑,而人性也包含正义的元素。

无论是黄日华的石东升,苗侨伟的米安定,或是宣萱的许文谦,包括一些小人物,都个性分明,内心刻画丰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刑警》里的案件,谈不上十分复杂十分曲折十分诡谲,却都是恰到好处的体现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悲剧,反映出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借此进一步引出石东升一步步踏上魔鬼之路无法回头的悲哀。

三十集的剧,被分割成了三部分。

从石东升的翻案、私刑、坐牢,整个就是一个循环,而这次循环是渐渐的走了弯路,越走越弯,导致最后回到原点。

魔鬼之路,可以是由善意铺成的。

这句话不仅点明整部剧的宗旨,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普通人起到警示作用——天使魔鬼只有一步之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的立意与先前TVB多部刑侦片都有所不同。

它的重点并不在于警方如何费尽周折侦破一个个扑朔迷离的案件,而在于借这些案件引发两位警察对法律与制裁不同的观点和立场。

它引发观众切身实地的换位思考如果是自己会怎么做,引申出当今社会的一系列比较真实的矛盾所在,显得更加新颖也更加富有现实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其说《刑警》旨在探究黑与白的间隙,倒不如视其为一曲中年人的挽歌。

石东升是许多不够成功的中年男人的缩影,黄日华为这个角色增添了不少可信度。

那种特属于中年的挫折、失落、颓废、与不被重视的恐惧、无从发泄的痛苦,以及孤注一掷的绝望,被黄日华演绎得入木三分。

从郭靖到石东升,二十七年时间,TVB将“大侠”历练成了“魔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东升的转身,是正义到邪恶的变化。

这也说明了,天使与魔鬼只有一线之隔,当一个人正义到了极点,死认正义,他就陷入了这个危险的境地。

因为这个世界是不会给你100%的正义的,也没有人说得出真正的正义是什么。

这个时候天使只有跳出这个体制,变身魔鬼,执行自己的法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法律总有漏洞,总有各种原因不能绳之以法的人,那么究竟该不该找一个代表来替天行道?

这个问题其实也不新鲜了,只是港剧总能让人心人性展现地淋淋尽致,留给人无限思索。

石东升一次次向现实社会的法律规则提出疑问和做出挑战,给人触动性的思考,让该片与其他警匪剧作比一下子提高了深度,也更给看惯了和谐题材的内地观众多了一个赞赏致敬的理由。

片尾石东升那歇斯底里有些扭曲的脸庞,那振聋发聩的提问似乎犹在耳畔:

你开枪打死我啊?你开枪啊?如果你开枪,你就是执行私刑,那么就证明我是对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社会有法律的约束,可现有的法律却对现有的作恶者缺乏有效的惩戒执行,而且更重要的是,法律本身也是人制定的,是既得利益者制定的。

对于弱者,对于公义,现实中的法律往往显得苍白无力,甚至法律还会成为权力者操控的工具玩具。

为什么武侠小说受欢迎?

那是因为现实太过残忍,现有的制度漏洞百出或者本身就不合理,苦难的人们心灵上需要狭义的安慰和拯救。

或者说至少多一支暂时超脱现实的麻醉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东升的理想就是利用自己的身份和本事,替天行道,惩罚恶人,保护好人,不仅如此,他还希望警察不仅要做到打击犯罪,还要更好的预防和警戒犯罪。

他和法律规则的冲突,以致后来越陷越深的悲剧,是每个人的矛盾和悲剧,是理想和现实之间的悲剧。

法律存在的漏洞固然无穷无尽,甚至有些人一时凌驾于法律之上。

这时,就会产生情与理的矛盾,于是,潜在的矛盾就更为清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多数人,还是感性占上风的,所以剧中的表达容易把观众引入到情境中去,通过某种程度的角色带入,与个体特别是处于弱者地位的个体出现共鸣。

于是我们就切身地感受到——情之动人与理之冷酷。

所以,纠结在情与理之间的人物形象也是编剧常常青睐的对象。

但这只是法律走向完善过程中一时的缺陷,相信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积累,法律是不断向完善的方向发展的。

依靠法律才是能最大限度保证每个个体生存空间的途径。

正如尼采的那句:

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未完待续~

(所有配图均来自网络)

作者:咖啡里的云

一直一直

在文字的陪伴中倾诉一颗不曾叛离的心

坚信成长才是女人最终的归宿

愿你能在我的文字里感受温暖和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