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自古以来都有兔死狗烹一说,典型的独裁专政的行为,将有功之臣杀死,过河拆桥,从而避免功臣功高盖主,影响皇权统治。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就是其中好手,杀死了包括蓝玉、冯胜为代表的将军。

可以说在皇权威严之下,一切的功劳,只配在史书上发光发亮。在皇帝眼里,只要自认为影响到了自己的权利,那些功劳都是苍白的。可是晚清时期抗击太平天国起义曾国藩,立下赫赫战功,为何大清却没有选择将其杀死?理由很简单,慈禧那是真不敢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蓝玉剧照)

一、没有这个能力

慈禧虽然在历史上确实名声不好,但也算是个明白人。她非常清楚,凭借当时大清的这些皇族办事儿,那是真的不靠谱。一个个都在富贵的生活中,变成了酒囊饭袋。汉臣当时确实被排斥,但有事儿的时候,这些个汉臣那是真上

为了能够让大清王朝重新支棱起来,慈禧也是秉承有能力者获得重用的态度,扶持了多位汉臣,并且让他们之间相互制衡、牵制,完成朝堂权利的平衡。特别是在太平天国起义爆发之后,大清王朝手底下这群八旗兵,那是个顶个的完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国藩

大清建立之前,努尔哈赤以及多尔衮、皇太极等人手下的八旗兵,是骁勇善战的典型。可是晚清时期,这些八旗兵后裔又是花天酒地,又是抽大烟。看到太平天国的敌人,那腿肚子都打哆嗦,被按在地上打,那也是正常情况。

反倒是慈禧手中的汉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胡林翼等人所率领的汉族地主势力,在对抗太平天国的起义,起到了关键有效的作用。慈禧之所以不敢杀死曾国藩,就是因为这些汉臣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平衡,杀死其中任何一位,都会导致大清部队战斗力的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鸿章老照片)

兔死狗烹那是存在前提的,需要国家以能力作为支撑。朱元璋之所以有底气杀死那么多开国功臣,那是因为杀死这些功臣,国家依然能够平稳运行。杀死一个蓝玉,还有其他武将能够担此大任,那些大明潜在的敌人,并不会因为蓝玉的死,而欢呼雀跃,有所动作

可是晚清政府不一样,没有了曾国藩,等同于曾国藩手中的湘军不会再效忠自己。别忘了,这支队伍遭遇的不公平待遇实在是太多了。那些八旗兵以及绿营士兵,哪怕打了败仗,福利待遇都要优于湘军士兵。就算是逃兵,也能在祖宗的功劳簿上安稳的躺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宗棠雕像)

晚清政府除了面对太平天国的部队之外,还有一堆复杂的朝堂事项需要操作处理。还有远方的外敌,正在虎视眈眈的盯着华夏的土地。慈禧带领的晚清,已经被打怕了,他们不想在洋人的枪眼下感受恐惧,曾国藩的湘军就是替他们挡枪眼儿的部队

二、是平衡,也是态度

前文提到过,为了能够不让曾国藩一家独大,慈禧扶持了多位汉臣,努力维持平衡。若是杀死了曾国藩,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组成的三方平衡将会被打破。其他两人将会获得更多的权利,这对于晚清皇室而言,也是一种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慈禧老照片)

严格来说,这三位为晚清效力的目的,也是有着属性相同的利益。这个利益,就是接着晚清的手,在这乱世之中,让自己的家族得以平稳发展。杀死曾国藩这个功臣,不光会打破平衡,还会让其他拥有功劳的汉臣,有其他的想法。

要知道,抗击太平天国的非官方武装,不止是曾国藩的湘军,还有李鸿章招募编练的淮军和洋枪队左宗棠率领的“楚军”。此时的晚清就算是完全解决了太平天国带来的威胁,未来还需要这些部队保护自己不被外国联军攻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慈禧老照片)

国藩被杀,除了曾国藩之外的其他汉臣会有什么想法?我们辛辛苦苦的卖命,保卫晚清的安全,可是最终却落得一个兔死狗烹的下场。就算在朝堂之上,这些汉臣可能为了权利牵制,互相不对付,但是他们归根结底,是同一类人,都是和官方组织不同的部队

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朝堂上的敌人,却是战场上的战友,更是阶级层面的同志。兔死狗烹,杀死一个,便会遭到多方面汉臣给到的反应。慈禧可不敢做出如此冒险的举动,因为他深刻的知道,自家部队,是无论如何,都干不过这群汉臣拉扯起来的地方武装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国藩旗下的湘军士兵)

三、狗急跳墙

曾国藩作为湘军领袖,在湘军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前文说过,这支部队的士兵,对满清王室对自己的态度,那是极为不满的。他们清楚的知道,是谁在养活自己,那是曾国藩,是曾国荃,是胡林翼等湘军领袖

杀死了曾国藩,就算其他势力的汉臣不为所动,湘军方面难道会吃下这个哑巴亏?清朝的湘军,可不是宋朝时期的岳家军。这是私人武装,不是官方部队。关键在于,湘军也没有那么高尚的情操。曾国荃旗下的湘军分支部队,那可是嗜杀成性的典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纪芬和她的后辈家人们)

按照曾国藩的女儿曾纪芬记述,只要曾国荃的部队攻下一个城池,便会下令放假三日,让士兵奸淫掳掠,侵吞财产。就这样一支部队,还对官方有意见,能指望大清对他们进行指挥?曾国藩和曾国荃之间的感情深厚,杀了曾国藩,湘军的怒火,可是大清承受不住的

就算下令让李鸿章以及左宗棠的部队进行抵挡,同为汉臣的他们,看到这兔死狗烹的状况,心中是会认为大清活该灭亡,还是会想着在这纷繁乱局中,保卫大清晚年安乐?这个答案,其实非常明显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国荃画像)

慈禧的内心,也许对这些功臣,存在一些忌惮。可是当时的晚清,手中已经没有多少可靠的自家人能用了。

这些汉臣,是晚清时期,慈禧拉扯起来的“遮羞布”。没了他们,晚清只会亡的更快,亡的更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平天国起义画作)

参考资料:

王诚.天京陷落前后曾国藩与清政府关系的演变[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01):78-81.
谢安金.试论曾国藩与清政府矛盾关系的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