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雪是南方人的集体执念,那么海则是每一个内陆居民的终极幻想。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当年的一句诗,不知在多少人的心底种下了拥有一套海景房的人生理想。

在房地产狂飙突进的年代里,无数拔地而起、伫立在海岸线的海景房工程,也的确让推窗见海成为现实。

“家乡一套房,海边一套房”,更是中产家庭财富地位的象征,足以让亲朋好友羡慕到眼睛发红。只可惜潮起潮落,曾经海景房地位有多高,如今它就跌得有多惨。

海景房,降价也卖不动

最直观的感受是,随着房地产行业光鲜不再,海景房也不再风靡,不仅房价大跳水,而且逐渐卖不动了。特别是在一些小城市,因为入住率低,海边某些小区甚至成了“鬼城” 。

可此一时彼一时,如果将时间倒退回2018年,在最热门的海边旅游胜地之一——广西北海,海景房产业可谓喧嚣热闹。

当年,北海光游客就接待了近四千万人次 [1],不少人享受着“天下第一滩”的白浪细沙之余,也动起了买房置业的念头,想给这份美景续费。

毕竟,比起早就大热的三亚、厦门,北海的购房门槛显得友好很多。

外地人购房的热情,也成就了彼时北海房价的高点 [2]。

我们在某头部房产中介平台,随机抽取了北海市海城区和银海区海景区域范围内31个小区共计1572套二手房的成交数据,并根据成交时间计算出了当地海景房各年份的平均成交价格。

结果发现2019年上半年,北海海景房的成交平均价还在每平米7368.3元。但在此之后,房价仿佛坐上了急剧下滑的过山车,到2024年5月,已经降到了每平米4794.5元,跌了近三成,让期盼着房价猛涨的业主们始料未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对于业主们来说,比房子降价更可怕的是,降价了房子也卖不出去。

据《北海年鉴》统计数据,自2018年起,北海市的二手房签约数就开始下跌。到2022年时,一年只成交了7251套房,还不及2018年的一半。

新房市场则更加惨不忍睹,2018年还有4.2万套新建商品房网签成功,四年后已经直接跌到了1.5万套。

与楼市成交量一同下跌的,是来北海的外地人的买房热情。

回看2017年和2018年的数据,外地人在北海购置的商品房面积,占当年总销售面积的比例均在80% 以上。

可以说,那些年北海的楼市主要就是靠外地人撑起来的。

但到了2022年,北海外地人的购房面积降到了71.92万平方米,不到2018年的四分之一,购房面积占总销售面积的比例也下降到了51.5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的情况并非孤例,同样的剧情早已在山东威海乳山市上演过一次。

一个小小的县级市,先是经历了本不属于这个城市人口规模的房地产开发潮和外地人购房潮,往后又上演了虚幻繁荣的海景房泡沫破裂 [3][4]。

如今打开房中介网站,你会发现在乳山,仅需十几万就可以买到一套海景房,两千多一平成交的房子更是比比皆是,更别提还有很多想卖房却卖不出去的人 [5]。

“天涯、海角、空楼、断肠人在卖房”,成了这里的一大景观。

海景房的“致命”诱惑

海景房,为何总是让人心向往之?

对于“一生要房”的中国人来说,房地产具有天然的诱惑力。而海景房,就像是在一块诱人的奶油蛋糕上,添上了一颗名为“海景”的鲜红草莓,让人忍不住分泌口水。

毕竟提起大海,人们总能立刻联想到这些场景:悠闲坐在摇椅上,沐浴在阳光里,喝杯冰饮,享受海风徐徐吹过脸庞……别提有多小布尔乔亚。

这样的想象,成功让海景房与旅游度假深度捆绑,也在许多人内心深处种下了“有生之年,如果能拥有一套海景房就好了”的种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别是在白天挤在格子间、晚上睡在出租房的大城市打工人看来,推窗看海的日常、不算高昂的物价、看着舒适的养老环境,说海景房是“梦中情房”也不夸张。

更别提在那个房价“一天一涨”的年代,出于对房产长期增值的憧憬,还有不少人紧随炒房客们的步伐,抱着投资的目的争相购入了海景房。

与此同时,地产商们也抓住人们对于海景房的向往之心,制造出一个又一个让人欲罢不能、不得不买的理由。

在开发商天花乱坠的宣传里,所有噱头排排坐:一线海景、诗意人生只是标配;既能自住,又能投资,绝对两不耽误;天然氧吧、养老圣地,更是晚年生活的不二之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直击人心,或真或假的话术,从度假、居住到投资、闲置托管,全方位收割有着各种需求的人们,尤其是那些身居内陆,没怎么见过海的老年人。

比较常见的套路,要属“低价旅游看房团”。

不少海景房的开发商会去内陆城市疯狂打广告,地方报纸、电视台、小区电梯间无处不在,用“免费吃住、低价旅游、顺便看房”的噱头诱骗当地的老年人,实则是一种“上午看海,下午看房,晚上收割”的固定套路。

据凤凰网财经《风暴眼》报道,有些开发商还会专门去公园给大爷大妈们发传单。2019年,武汉、长沙的数十名老人就被看房团哄骗去乳山,一落地刚看了一圈海景,就立刻被拉往售楼部 [4]。

房产销售们如饿狼扑食,蜂拥而上,用一套又一套“为将来的幸福投资”的话术,让老人稀里糊涂把一辈子的积蓄甚至是“棺材本”,以高于当地二手房几倍的高价买入海景房 [4]。

但最终等待这些老年业主的,不是完美的养老环境、四季如春的气候和坐等升值的投资回报,而是赤裸裸的现实。

海景房,真没那么好住

都说距离产生美,人们对于海景房的一切幻想,也大都来自不甚了解。

当外地人真正住进海景房,真正能美滋滋躺平,享受海边慢生活,欣赏日出日落,生活宜居便利,没事就去沙滩冲浪、烧烤看海,自得其乐的人其实是少数。

更多人来到这里,会发现生活中除了诗和远方,更多是风湿和偏远。

在社交媒体的讨论中,海景房最为人诟病的是潮湿,斑驳的墙面、生锈的家具、短路的家电都是面朝大海的代价。

如果说北方内陆是一个巨大的干燥剂,那么沿海地区就是一个无敌的加湿器。

春天遇到回南天,家里秒变水帘洞,拳头往空气中一伸都能拧出水来,穿不上一件晾干的内裤已经让人难受,更别提糟心的从家具到墙壁“万物皆可发霉”。

到了夏天台风频繁登陆的时节,没有任何植被遮挡的海景房成了率先迎接疾风的排头兵。这时住在海景房里,能感觉整栋楼都在颤抖,一时之间分不清是来避暑还是来避难的。

冬天,湿冷的海风吹过寂寥的沙滩,再吹过生锈的门窗,直让人苦不堪言。难怪沿海城市都流行着一句话:“面朝大海,风湿拄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住在海景房的代价远不仅如此,像在乳山银滩,这里的海边密密麻麻地排布着小区,却鲜少见到医院、学校、商圈配套设施,一幢幢房子就像鸽子笼般整齐统一,没有生活的温度和气息。

业主们吐槽这里“卖菜的还没有卖房的多”,打开外卖软件,只有少数的饭店还在营业,配送距离远,费用也不低。

家附近小超市卖的东西更是少得可怜,再不想做饭的年轻人来了,也只能被迫早起赶集买菜。

更魔幻的是这些当年主打长寿养生的海景房,附近医疗资源薄弱,别提三甲医院,就连 CT 这样的检查都还要坐车半小时回市区医院做,遇上冬天,连叫车都得“碰运气” [3]。

这背后的原因也不难理解,郊区海边往往位于城市边缘地带,配套本来就差。卖房时,开发商信誓旦旦,会完善小区的配套设施,打造集购物、娱乐、艺术于一体的度假生活综合体。

但因为人流量不够,那些承诺大多成了纸上谈兵;落后的配套设施和跟不上的公共交通,又使得后续愿意来的人越来越少,形成难以打破的恶性循环。

套牢之下,炒房客们败兴而归,剩下那些一生为房子努力的普通人苦苦挣扎。有人自我安慰,“至少还有套房子,比烂尾了强”,也有人选择离开。

他们当初倾尽家财,只是想做一个好好生活的梦,却怎么也想不到,等待他们的,是一个深不见底的噩梦。

参考资料

[1] 北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2019). 北海年鉴2019.

[2] 安居客. (2024). 北海历史房价. Retrieved 14 June 2024 from https://anjuke.com/fangjia/beihai/.

[3] 杨智杰. (2020). 临海小城模式困境:看房团纠纷,养老梦碎,淡季成空城. 中国新闻周刊. Retrieved 13 June 2024 from https://www.inewsweek.cn/society/2020-12-21/11308.shtml.

[4] 吕银玲 & 刘培花. (2022). 60万买套海景房:入手亏损大半 还搭进39岁独子的医药费. 凤凰网财经风暴眼. Retrieved 13 June 2024 from https://i.ifeng.com/c/8ILAwzQLjVg.

[5] 链家. (2024). 二手房-威海-乳山市. Retrieved 14 June 2024 from https://weihai.lianjia.com/ershoufang/rushanshi/.

作者:万多少 乐乐 敏穗 Ci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