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草原英雄小姐妹以顽强的意志保护集体的财产,她们是我们的榜样……”在青岛天山小学一节班会课上,学生正热情地介绍着蒙古族姐妹龙梅和玉荣的真实故事。这是学校“三讲民族故事”中的一幕。全校学生化身小小宣讲员,他们用童言童语,将民族团结的大道理转化为耳熟能详的小故事,传递着民族团结的好声音。

如何推动民族教育走深走实?如何让民族教育的形式更丰富多样?天山小学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学校,一直在思考和创新的路上。天山小学校长王冬梅认为,鲜活的故事最能滋润人心。一个好故事会让人一辈子忘不了,故事中蕴含的道理、思想和情感具备入心、入脑的艺术感染力,可以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另一方面,讲故事既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也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和学习特点。

民族故事凝聚着各民族的智慧,也传承着各民族的文化底蕴,生动展现了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为此,学校以讲民族故事这个小切口,做好民族团结的大文章。然而如何通过一个简单小故事发挥出民族团结教育实效,给学生以深刻的启发?学校经过磨课与研讨,形成了“三讲民族故事”的校本课程。

天山小学德育主任纪琳琳介绍,一讲故事,即学生上台讲完民族故事后,师生共同制定讲好民族故事的标准;二讲故事,即学生根据标准再次上台讲故事,其他同学依据标准进行评价;三讲故事是领着学生观看习近平总书记讲过的民族故事,引导学生认识三个点:一是习近平总书记也讲民族故事,而且走到哪里就把民族团结奋斗的故事讲到哪里;二是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造就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奋斗征程;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个民族也不能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讲民族故事”并非简单地为讲故事而讲故事,而是有标可依,引导学生讲出故事中的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同时,让学生聆听习近平总书记讲过的民族故事,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唤起学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理解。“通过三讲民族故事,学生不仅能在民族故事中体悟家国情怀,更懂得了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要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团结在一起。”天山小学教师孙妍说。

这一新颖的活动,不仅让学生欢欣,也让民族教育更具穿透力。班级中,每个人都是小石榴籽,人人会讲、能讲民族故事;校园里,学校举行讲民族故事比赛,班级选拔、同台比拼,掀起了讲民族故事的热潮。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入蕃、孔繁森援藏、草原上的额吉……学生们在一个个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中,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学生孙硕介绍说:“我讲的是戚继光抗倭的故事,因为我想成为一名军人,保家卫国。我会把戚继光的精神传承下去,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向上,维护民族团结,为祖国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讲民族故事”还有助于锻炼学生思维概括、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这是对学生综合素养的一种有效培育。“要讲好一个故事,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需要消化故事内容,重新梳理情节。同时要注重语言的感染力,要用生动的语言去讲述。”学生张许凌暄分享经验和收获时说,“讲好一个民族故事,我感觉更有成就感,也更加自信了。”

其实,天山小学的民族教育不只“三讲民族故事”,也不只是教室里的几十分钟。着眼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创建红石榴学校为契机,学校编写了《民族百花苑》校本教材,构建了“爱我中华·和润成长”课程,开展了民族歌曲大赛、民族游戏竞技、“最炫民族风”帽子节等特色活动,成立了葫芦丝、马头琴、笙乐团等民族乐器社团……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种子播撒到每一名学生的心田。

近年来,学校的民族文化教育受到国家、省、市、区各级领导的普遍关注。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学校”“山东省民族教育先进集体”“山东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学校”等荣誉。

“我们将继续挖掘和利用各民族的优质资源,引导学生讲好民族故事,激发广大学生的情感共鸣,同时不断创新民族教育的方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讲、演、唱、写等多元形式的活动中感悟民族文化、传承石榴籽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而更好地为学生健康成长助力。”王冬梅说。

文章来源:青报教育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