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市郊铁路S2线驶往八达岭长城,青山和长城环抱之中,116岁的青龙桥火车站静静屹立,京张铁路的“人”字形线路交会于此。目前,延庆区长城管理处正在打造青龙桥车站展示项目,串联八达岭长城和水关长城。今年年底,车站将完成布展并具备开放条件,成为融合“长城+铁路”文化的展览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城脚下,青龙桥车站老站房经过修缮,恢复百年前原貌——灰砖墙配上红瓦红门,顶部是白底黑字的站牌。

长城脚下,一座老站房经过修缮,恢复百年前原貌——灰砖墙配上红瓦红门,顶部是白底黑字的站牌,从右至左写着5个正楷字:“青龙桥车站”。1908年,这座小站建成通车,成为我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干线铁路——京张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年后,小站仍承担着“人”字形铁路转折点的作用,列车在这里调换方向后,又从“人”字的另一边离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墙上悬挂的一段钢轨是京张铁路特有的报车器,用铁锤敲击钢轨,“百年回响”清脆悦耳。

小站下方,京张高铁新八达岭隧道穿过,百年前,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留下的“人”字,被添上了高速的一笔,变成了“大”字。如今,站房旁的空地上,铺设了一段枕木和钢轨,装有道岔转辙器。“我们利用老配件,复原了一段最早的‘人’字形铁路的扳道岔装置。”延庆区长城管理处长城文物修缮科负责人朱占鹏介绍,游客可以亲手操作体验,实地感受当年铁路扳道工扳道岔的操作。

复原的铁轨旁还立着几块石碑,上面刻着特殊符号。朱占鹏解读,石碑上的符号叫“苏州码子”,是一种起源于宋代,苏州商人专门用于记账的商业数字。修建京张铁路时,阿拉伯数字还没有在中国推广使用,“苏州码子”是清政府官方使用的计量单位,用来标注列车上下行坡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国风格的候车室、电报房,古朴的油灯座、百叶窗,仍保留着小站最初修建时的样式。经过修缮、布展,车站变身展厅,带领观众穿越百年,领略京张铁路的历史变迁。

“当当当——”车站门口,墙上悬挂的一段钢轨是京张铁路特有的报车器,用铁锤敲击钢轨,“百年回响”清脆悦耳。推开红色的木门,步入站房,民国风格的候车室、电报房,古朴的油灯座、百叶窗,仍保留着小站最初修建时的样式。经过修缮、布展,车站变身展厅,一件件文物、一张张老照片、一段段史料文字,带领观众穿越百年,领略京张铁路的历史变迁,感受工业文明与长城文化的交融碰撞。

展览中,一批珍贵史料首秀。一张老照片清晰定格八达岭长城与京张铁路的交会点,“这是青龙桥车站南侧山上蜿蜒的八达岭水关长城,照片中紧邻铁路的长城墙体和敌台大部分已经垮塌。”朱占鹏说,布展时特意选取了这张照片,配合展出了京张高铁与青龙桥车站交会点下穿隧道采集的岩石样本,体现两条“动脉”的交会关系,“给观众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此外,展览还通过图文展示了长城沿线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明星段长城,带领观众走近不同时期的长城,领略不同地域长城的雄伟与壮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S2线列车准备停靠修缮一新的青龙桥火车站。

随着青龙桥火车站布展完成,更多点段的长城有望开放。延庆区长城管理处将在车站两侧修建登城景观步道,新增路灯、休憩座椅等基础设施,打造景观步道串联青龙桥区域多点化的文化景观,为八达岭长城大景区建设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