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内耗太严重是中国历史之痛?

官家赵构(剧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官家赵构(剧照)

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扬州之难后,赵构君臣数人仓皇逃至杭州,才勉强得以暂时安定下来。这一日,赵构总算得了闲暇召集群臣,请太学士陈士忻讲孔子。在听陈士忻讲孔子的忠孝之道时,他猛地想起李纲和黄潜善、汪伯彦等人。感慨之下,说,延安府守臣魏彦明、徐州王复、晋宁徐徵言等人守土尽责,为国捐躯,都是忠贞之士。

听了赵构的话,当即有人说安史之乱时,许远、张巡守一城而捍天下,其功大矣。尚书右仆射兼御营使朱胜非说,那时谯郡太守闾丘晓拒不出兵救援,被河南节度使张镐杖责至死。大臣中有人感叹说如果我大宋州县的守臣都是许远、张巡之辈,金人岂能深入江淮,国势何至于此。

也有人反驳说,许远、张巡守睢阳到最后,将城中30000多名妇女老幼陆续杀死作为军粮,如此惨酷。他们倒是成就了千古美名,但那些被活活杀死并被吃掉的人又何处问苍天?倒不如如今的相州守臣赵不试,他以宗室的身份约降金人,要金人许诺不屠城后,就带着一家十余口人全部跳井殉国。这样忠义又仁慈的人才值得推崇。

眼看观点不同的两位大臣要吵起来,朱胜非赶紧打圆场,说,二位说得都有道理,我等身为国家重臣,当为朝廷分忧,不必计较言语上的得失。赵构听了众人议论,看到形势如此严峻,心情颇为沉重。到杭州后,赵构的膳食已经简单到每天就是一份羊肉炊饼而已,与父兄做皇帝时每天上百样膳食相比,简直寒碜到极点了。

可如果再抵挡不住金军的攻势,只怕到时候连羊肉炊饼都吃不到了,甚至自己也会步入父兄后尘。这时,占星官进殿报告说日中有黑子,似有警戒之意。赵构闻言心里一惊,当天便宣布将再下罪己诏,斋戒十日,以谢天下军民。朱胜非等众臣忙跪地宽慰赵构,此时,内侍押班康履急匆匆觐见,他告诉赵构,军中有人谋反。

好事没听到,坏事却接踵而至,赵构心惊肉跳,当即散了讲经会,只留下朱胜非。这时,康履取出一小黄卷文书,末有两行字:统制官田押,统制官金押。康履解释,这是御营前军统制苗傅和刘正彦要造反。赵构颇感意外,这两人世受皇恩,又是他的御营统领,他对这两人信任有加,这两人为何要反?

赵构赶紧派一名贴身侍卫去召王渊入殿,他们三人就在殿里等候。王渊匆忙赶到,他说苗刘二人谋反极有可能,因他升为枢密院事以来,得罪过二人,又遭二人妒恨。他还说前天苗傅还借口说临安县有一伙强盗,他打算带兵去剿灭。很可能,他这是找借口要调动军队。朱胜非叮嘱王渊此事要做防备,朝廷好不容易在杭州安定下来,千万不可出差错。

王渊不敢懈怠,一面命中军统制吴湛加强行营防卫,一面故意让人知道他回来,然后命一心腹爱将带500精兵设好埋伏,就等叛军自投罗网。可接下来几天都静悄悄的,这兵荒马乱时期,叛乱传言满天飞,王渊不知不觉心里的警戒就放松了不少。数日后,苗刘二人命帐下幕僚王世修率兵埋伏在杭州城北的一座桥下,专门等着王渊。

苗刘兵变(剧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苗刘兵变(剧照)

毫无防备的王渊仅带了几名随从果然路过这里,当即被刘正彦斩杀。紧接着,苗刘二人又派兵闯入康履住宅,见人就杀,然后杀入行宫北门。禁卫统领吴湛与二人早已串通,当即派人向赵构通报。这时,朱胜非问赵构,吴湛驻扎在行宫北门专门监视非常情况,护卫陛下安全,他没通报任何异常情况吗?赵构说没有,他们还不知道吴湛已与苗刘二人串通一气了。

吴湛下属奏报说,苗刘二人已经斩杀王渊,还把他首级悬挂在北门口。现在他们正带着军队守在北门,说有事要奏请圣上。赵构大为震恐,还是朱胜非反应过来,他说,苗刘二人谋反无疑,请陛下容臣出去询问情况。朱胜非带着几个大臣赶到北门,苗傅却不屑于和朱胜非搭话,只是看了看吴湛,吴湛说,苗傅不负国家,只为天下除害耳!

朱胜非知道,吴湛的中军卫士靠不住了,看来此番死生由命了。他看到王世修,就说,你叔父与我相识,是大宋忠良之臣,你在靖康年任知县也坚守抵抗金军,以战功升迁至东京做官,皇恩不薄,为何要做此事?王世修告诉朱胜非,此事因内侍押班康履等人作威作福、蒙蔽圣听激怒将士所致。今日起兵就是要诛灭这伙丑类,为朝廷除害!

朱胜非听了心里懊悔不已,之前目睹过这帮内侍张扬跋扈,当时只觉得逃难之中情有可原,却不料竟惹出兵变了。朱胜非只好先稳住苗刘等一行人,他问王世修为什么不上奏呢?朝中大臣都会支持你的。王世修告诉他,跟尚书右丞张徵说了,但张右丞不以为意,朱胜非回头看了看张徵,张徵脸涨得像猪肝,朱胜非知道王世修所言非虚。

朱胜非带人在北门和叛军周旋时,杭州知府康允之听说兵变,赶紧赶来见赵构,他劝赵构趁叛军还没鼓噪起来,亲自登上宫楼抚慰三军,或许可以平息局势。不然,等到叛军乱起来,就没法平息了。但赵构亲自出面与苗刘等人交涉,还当即给他们升官,也还是没能平息,苗刘等人要赵构把藏在宫内的内侍康履等三人诛杀,以谢三军将士。

赵构还在犹豫,身边几个大臣都说,宦官为祸,历代都有记载,却也没有像今天弄出这么大的祸事来。陛下若不除掉他们,今天的事情恐怕难以收场了。赵构不得已只好同意,不久,苗刘二人当着赵构和群臣的面,在楼下腰斩了康履,又砍下头,悬挂在竹竿上,与王渊的头相对。没料到,苗刘二人接下来却要逼赵构退位,传位给他三岁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