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得知邓小平到达了华盛顿,康狄涅格州,一位72岁的美国老太太连夜赶往了华盛顿,

来到招待会现场见到了邓小平,亲手递上了一封42年前毛主席写的信。

信的内容是什么?这位美国老人又是什么身份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位美国老人名叫海伦,出生于1907年的美国犹他州。

父亲是斯坦福毕业的知名律师,母亲是英国人,对于政治非常关注,

海伦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也拥有着很多优秀的品质,

自信勇敢,有自己的想法,敢于追求梦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年幼时期,她就酷爱文学,喜欢阅读,从小梦想将来能够做一位旅行家。

渐渐长大之后,听说了很多中国的事情,对于这个遥远的东方国度十分好奇,

尤其是在接触到埃德加斯诺的文章之后,对于中国更加好奇,

她也有一个作家的梦想,准备抽时间到中国去一趟,待个一两年的时间,搜集一些素材,写一本关于中国的书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4岁的时候,她乘坐轮船来到了中国上海,还带着母亲送给她的相机,到了之后,她发现这里好像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中国。

因为这里生活着大量的外国人,这些外国人衣着得体,过着上等人的生活,

而中国人则沦为底层,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这些真正的中国人的生活,当时并没有太多人关注,

海伦就把镜头对准了他们,并将难民们的照片发表到了美国的报刊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达上海的第2天,她见到了埃德加斯诺,此前他刚刚经历过一场疾病,身材瘦削,脸色苍白。

而且性格内敛安静,不是特别喜欢说话,

初次见面,斯诺对于性格如火的海伦就非常感兴趣,

当时斯诺原本计划在1932年回到美国的,因为对海伦一见钟情,干脆就放弃了回国的想法,继续待在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伦和斯诺

后来斯诺向海伦求婚,但被海伦拒绝了,

在她看来,自己想成为一名出色的作家,希望能拥有自己的作品,

此时并不打算考虑儿女情长的事情,

但斯诺并没有放弃,后来几经努力,多次求婚,海伦终于答应了。

1932年12月,两人举办了婚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3年,夫妻两个来到了北京,接触到了越来越多的进步青年。

夫妻两个爱好和平,看到日本侵略之后,她们对于爱国青年们也非常关注,

用自己的特殊身份保护他们,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爱国运动。

日本人侵占华北,北平爱国学生义愤填膺,准备发起一二九运动。

为了保密,也为了保护这些爱国学生,海伦的家就成了学生们的秘密基地,

在这里他们确定了一二九运动的的具体细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还通过海伦联系到了宋美龄。

宋美龄对她们的爱国热情给予赞扬,鼓励他们一定要行动起来。

在爱国青年们发起运动前夕,夫妻两个还将学生们的自由宣言,翻译成英文发表,

并联系了自己熟悉的外国媒体记者,希望他们能在运动当天到现场采访报道。

夫妻两个也在这一天来到了现场,拍摄了大量的照片,留下了珍贵的资料。

北平沦陷之后,夫妻两个的住宅更是成为了爱国青年转移的基地,

有很多进步学生从这里奔赴前线,来到延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6年6月,斯诺来到了陕北,采访了中共领导,并见到了毛主席。

秋天的时候,他带着大量的资料回到了北京,而在他外出采访时,他报社的工作全部是由妻子负责的。

回到北平之后,斯诺准备将资料整理写成书籍,

这个过程中妻子海伦也提出了很多的建议,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要把毛主席的照片洗出来,难度非常大,还带有一定的危险性,

这份工作就是由海伦完成的,她偷偷来到一个德国人开办的照相馆,在那里把照片洗了出来。

丈夫对于海伦的付出看在眼里,

知道她非常崇拜毛主席,还将主席的帽子送给妻子,

但被妻子拒绝了,海伦表示:我会亲自去找毛主席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斯诺夫妇

海伦并不是说说而已,1937年4月,她孤身一人亲自去往陕北苏区。

当时苏区在重重封锁中,虽然她是一个外国人,但到了西安行动还是受到了限制,

为了逃出去,她把随身的行李全部都丢掉了,

只带着丈夫委托的毛主席的照片,以及相机和自己的笔记本,爬着窗户逃了出去。

后来又把身上所有的钱财拿出来,雇了一辆汽车,

1937年4月30日,终于成功抵达延安,见到了毛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斯诺在到延安采访的时候,因为种种原因,邓小平,朱老总,任弼时等都没能采访到,他对于这一点也非常遗憾。

海伦来到延安之后见到了毛主席,主席对她的到来十分欢迎,

希望她能让更多人知道“赤匪”的真相,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共产党。

还称赞海伦孤身一人敢跳窗户,来到延安非常勇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海伦接下来的采访工作,也提供了多方支持,

当时很多领导人来到海伦的住处,接受她的采访。

海伦回忆那段经历,称这些战场上骁勇善战的大将军,坐到自己面前甚至还有些害羞,完全就是个普通男孩子的样子。

但提到战场上的事情,又完全变了一个模样。

称赞他们是一群真正有信仰的人,给这个国家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到延安,海伦见到了朱老总,也采访到了徐向前,董必武等65位将领,

为其中34人写了小传,先后与毛主席进行了5次长谈。

但邓小平和任弼时已经到了前线,海伦对于两人非常好奇,希望能到前线去见见这两个英雄,

当时她在延安感染了痢疾,身体并不是很好,

毛主席还劝她留在这里把病治好再说,但海伦还是坚持前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看她态度坚决,就同意了她的要求,并且亲笔写了一封介绍信交给她,让她带着这封信去见前线的邓公。

弼时 小平同志:

斯洛(斯诺)夫人随军赴战地担任向外国通讯的工作, 请你们给她一个帮助,生活费等事情请为解决。

敬礼!

毛泽东

1937年8月,海伦在一支红军队伍的护送下来,到了前线云阳,

但当时队伍刚刚转移,海伦没能见到邓小平,

她还准备继续追赶,却收到了丈夫的来信,

丈夫希望她能够返回北平,带回这次采访的资料,

海伦考虑之后,不得不收起了毛主席的亲笔介绍信,带着这次采访的资料回到了北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到北平之后,在这些资料的帮助下,她协助丈夫完成了《西行漫记》,

这本书在国外引起轩然大波,埃德加斯诺也成了众人皆知的一位作家。

1940年,夫妻两个回到了美国,9年之后两人因为种种原因,选择了离婚。

海伦居住在两人之前购买的康涅狄格州的一处农舍里,终生没有再婚。

她在之后完成了四五十部著作,其中有一大半都是关于中国的,

但因为当时特殊的环境,这些作品很多都没有出版,但即使如此,海伦也毫不在意,

她觉得自己写的这些书,并不是为了出版,而是为了两国年轻人所写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海伦得知消息后,非常兴奋,还专门穿着旗袍到照相馆拍了一张照片纪念,

当时也想过再来中国一趟,但因为两国之间的关系,未能成行,

直到1972年,尼克松访华,两国关系有所缓和,海伦卖掉了一部分家具田产,凑足了路费,来到了中国,见到了朱老总。

此时任弼时已经去世,海伦也没有见到邓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8年,71岁的海伦再次来到了中国,此时与她熟悉的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等人都已经离世。

海伦来到了纪念堂,这位美国老人看着主席的遗容,泣不成声。表示:

“他是一位真正的伟人,他改变了中国,世界也因此变了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9年1月,邓小平访问美国,当时中国驻美大使在华盛顿举办了盛大的招待会。

远在康迪涅格州的海伦得知消息,不顾身体赶到了华盛顿,并见到了邓小平。

她专门穿上了绣着中国人推崇的松竹梅图案的大红旗袍,来到邓小平面前,递出了42年前毛主席的亲笔介绍信。

邓小平看到后也非常感动,感谢她将这封信保存了这么多年,

后来还把这封主席的亲笔信送到了革命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伦晚年的生活十分清贫,她一生没有子女,年纪大了之后,只有护士每周会到家中拜访一次。

好在很多中国人都知道她的事情,经常来看望她,并提供帮助,

还有人送上钱财,希望她能够改善生活,但都被海伦拒绝了。

海伦还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提名,

1997年1月11日,海伦·福斯特·斯诺离开人世,享年9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