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这两天,一个叫姜萍的小姑娘被人们所熟知,在各个平台的热搜上霸榜。

她是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今年17岁。

她身上的标签是,中专生、天才少女、数学竞赛全球12名、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等等。

她参加了一个比赛,2024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在初赛中,排名12。是前30名中,唯一的女生。是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举办以来,首位打进决赛的中专在读生。

排在她前面的,是来自全球顶尖学府的顶级高手。譬如,中国人的梦中情校清华、北大,霸总小说里经常出现的剑桥大学、麻省理工、普林斯顿大学等。

在高手如云的比赛中,她这个各方面都不太拔尖的选手,成了一匹黑马,脱颖而出,惊艳了所有人。

目前,这个比赛的决赛将在6月22日举行,她正在全心备考,学校为她婉拒了所有的媒体采访。

02

有人考古发现,她中考考了621分。

我在网上搜了一下,2023年淮安中考总分是780分,涟水县的普通高中录取控制线是500分。

很多人都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姜萍的成绩那么好,却没有去上高中,而是上了中专?

各种说法都有,最主流的是,农村家庭的孩子,家里经济困难,没钱上学。

对此,村支书的回应是,曾问过姜萍的爸爸,得到的回复是,既不是因为偏科,也不是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好。虽然家里不是很富裕,但上学的钱还是有的。

村里的知情人说,姜萍的姐姐在涟水中等专业学校上学,她自己做主报了这个学校,还拿到了奖学金。

姜萍的父亲说,他常年在外打工,到了开学时间就给她交学费。家里姐妹俩相互照顾,两人非常懂事。女儿中考考多少分,填报什么志愿,姐妹俩商量比较多。

说到底,这是姜萍的个人选择,跟家庭经济条件没有关系,跟她的兴趣爱好有关。

她说,如果学习服装设计是我的PlanA,那探索数学世界便是我的PlanB,希望我的PlanB也能被看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梳理完姜萍的个人经历,一个问题浮现在我的脑海:如果我的孩子,考上了普高,孩子选择去读中专,我会支持她吗?

扪心自问一下,我的答案是否定的,不会。

如果我遇到了这种情况,我会想尽各种办法去说服孩子,让她去上普高。

中专在大多数人,包括我的眼里,是不入流的,是没有选择的选择。有高中上,谁愿意去上中专呀?

很多人都在说,中专里的学习氛围和环境都不太好,孩子很容易染上坏习惯,不思进取。

光是这一条,就劝退了不少家长,我也不例外。

当父母的,想让孩子好,想为孩子的未来铺路的心是一样。

让孩子的人生顺畅一些,少走些弯路,有父母认为的捷径可走,为啥要去挑战有一定难度的呢?那不是自讨苦吃嘛?

04

姜萍的个例,给了我另外的启发,有几点思考想分享:

1、尊重孩子的爱好和选择。

很多父母认为,学习才是孩子的主线任务,耽误这个主线任务的所有事情,都是胡闹,都应该被摒弃。

最好是碰都不要碰,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

还记得今年语文高考的作文题目吗?AI。

人工智能一出来,很多基础性的工作都可以被取代。

光会学习,没有一定的软实力,没有一定的兴趣爱好做支撑,是很难在以后的社会中生存下去的。

父母能做的,就是在保证孩子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尽可能地让她去多尝试。

只有试过了,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的是什么。

再就是,好好挣钱,让孩子有试错的机会和成本。让孩子知道,哪怕搞砸了,父母也可以为她兜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5

2、养育方式没有对错之分。

姜萍的家庭,基本是放养状态,正是这样原生态的方式,让她的天赋没有被压制。一旦遇到伯乐,机会来了,就有一飞冲天的本事。

有的父母给孩子安排很多的课外班,课余时间被填得满满当当,挤不出一滴水分来。希冀孩子能有一个好成绩,一个亮眼的分数。

因为这个指标,代表孩子未来的一切都好。

小时候不吃学习的苦,长大以后一定会吃生活的苦,是多少父母的口头禅呐。

养育方式各家有各法,没有什么统一模式和固定模板。

根据自家的情况,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给予孩子的,就是最好的。更何况,好与不好,并没有什么严苛的评判标准。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适合自家孩子的,就是最佳方式。

06

3、相信自己的孩子。

很多父母,仗着自己的年龄和阅历,对孩子的想法不屑一顾。哼,我过过的桥,走过的路,比你吃过的米还多,你一个小孩子,知道些什么?

越是抱有这种想法,越是想去安排好孩子的人生,生怕孩子在既定程序内,走岔了。

这样的孩子,缺乏主观能动性,容易形成高开低走的局面,后续动力不足。

父母不要用自己的认知,去否定孩子的选择,去定义孩子未来的人生。

相信孩子,是为人父母的必修课。

作为父母,尽量做孩子人生路上的脚手架,助她爬得更高,看得更远。

不要去做绊脚石,摔一跤,可能就爬不起来了。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