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网络冲浪中,一张报纸的图片引发了许多网友的讨论,重点已被发图人标记,一名家庭困难的哑巴,在收到社区工作人员赠送的被子时,竟然开口说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2岁的哑巴赵某说,“这被子好暖和,晚上盖着一定很舒服!”

哑巴说话,如此荒唐的事情居然光明正大的出现在地级市的报纸上,简直让人惊掉了下巴。

网友们的愤怒和嘲讽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实在太不可思议了。

报纸是官方机构,报社工作人员大多属于事业编制,由财政供养,难道他们就这么堂而皇之的让哑巴说话了?

带着好奇,我对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行了探究。

调查之后发现,该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是2017年初,已经是7年前的事了,但不了解情况的人,仍然在潜意识里认为这是发生在近段时间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恐怕说成是昨天发生的事也会有人相信,为什么老新闻会没有一点年代感呢?

看似荒诞的内容实则经常在媒体报道中出现,7年前发生过的怪事,如今仍在重复上演

说明地级市报纸的工作理念并没有变,就算是在移动互联网疯狂崛起的今天,地级市的纸质报纸还在有条不紊的出版,尽管报刊亭都所剩无几了,但这并不影响它们的销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地级市报纸的销量是相当稳定的,全市有多少吃财政饭的工作人员,就会有多少销量,一个三百多万人口的地级市,如果公职人员有十万人,那么当地报纸一期的销量也差不多是这个数。

公职人员的报刊订阅属于半强制性计划,各地规定不同,但基本上都会订,遗憾的是,他们基本上又都不会看。

以前或许还有人看,但近年来,地级市报纸严重受冷落,变的越来越“鸡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基层干部们绝少再翻开这些报纸,对上面内容也不感兴趣,为什么呢?

地方报纸上的内容没有阅读价值,政策和新闻类的内容在手机上早就看过了,已失去了时效性,而那些关于基层的特色报道,又远没有社交平台上的短视频好看。

说的直接点,谁会去看“哑巴说话”的报道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仔细想来,现在竟然找不到翻开报纸的理由了。

是的,基层干部不爱看报纸了,这是不得不正视的普遍现象,那些价格并不低的报纸,最大的价值就是在年底时被打捆当成废纸卖掉。

通常都是一个单位一起卖,邮递员送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卖出去的时候还是什么样,只是价值连买入时的百分之一都不到了。

令人深思的是,这一进一出之间,有多少人力、物力、财力被浪费呢?

为什么地级市报纸上的哑巴会说话?

原因是报纸影响力太小,没有人看,也没有人监督,哑巴会不会说话,不会影响它作为废纸的价格。

在这种背景下,为了完成任务,记者抱着反正也没人看的心理,按照固定的模式大胆创作,以前都是屡试不爽,谁知道这次说话的人是哑巴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辑同样如此,校对原稿时草草了事,反正一直也没有出过岔子,他也不知道这次说话的会是哑巴。

于是,哑巴就说话了。

工作人员敷衍了事是直接原因,根源是宣传者的思维存在问题,这比纸质媒体的衰落更值得关注,因为就算宣传媒介变成新媒体以后,如果不转变思维,类似的怪诞新闻仍然会层出不穷。

不同的是,当哑巴在新媒体上“说话”的时候,工作人员可以迅速删除,报纸就没有这么方便,你无法把已经发出去的报纸再收回来销毁。

值得一提的是,哑巴说话的新闻在网上引发关注后,当地的社区工作人员居然说,“赵全贵平时都是用纸和笔来跟人交流的,记者写他‘说’了那些话其实并不矛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报社的回应则是,“刊发这样的报道是把关不严,但该报道并非假新闻。”

两种解释其实都是同一个意思——方式不对,但内容没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的是这样吗?

有很多疑点。

比如,一个出生于1955年,家庭困难且不能说话的老人,是否具备用纸笔与人交流的能力?

至少现实中这样的案例很少见,情况相同的人,大多是文盲或半文盲

又比如,如果记者真的是和老人用纸笔交流,那么老人写下的“这被子好暖和,晚上盖着一定很舒服!”也有问题。

此时老人并没有盖被子,怎么会觉得好暖和呢?

纸笔交流时,年迈的老人又怎么可能在结尾画下一个明显“”呢?

真相很明显了,哑巴老人说的话,其实是记者想说的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切都是为了宣传效果,不管哑巴老人会不会说话,只要他领了被子,就算他没有说话,记者也会主动代替他说话。

这也是许多人不爱看地级市报纸的原因之一,因为大多数的新闻报道,其实都是记者或者报社在说话,真正的人民群众很少有真正开口的机会。

在哑巴说话事件发生的2017年,有关媒体曾将其评为年度“尬暖新闻”之一,也就是传播者觉得很温暖,而观众觉得很尴尬的新闻代表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类似的还有盲人订报、失明点灯、政策取暖等等。

我们都知道,盲人看不了报纸,但盲人订报想要表达的是订报而不是看报;失明的人没必要点灯,但失明点灯想要表达的是灯亮了;政策不能产生热量,但政策取暖想要表达的是政策很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不由的让人想起曾经在网上流行的某个搞笑视频,一个盲人参加电视选秀节目,当他说出自己的梦想是开出租车的时候,所有评委居然都感动的为他按了灯。

视频是在讽刺评委关注的只有梦想,并不去考虑这个梦想是否合理。

写出哑巴说话的记者又何尝不是呢?

他关心的只是说话的内容,根本不会在意是谁说的,张三可以,李四也可以,反正都是他借助的媒介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相关报纸已在2020年底休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网络上出现了不少旧事重提的“新闻”,就比如哑巴说话,虽然已经是7年前的事,但看起来又仿佛发生在昨日,因为它仍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