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美国国会又抛出了反对中国的重大法案!

这回,议员们提出一大串要求,最令人瞩目的一条是研究封锁中国的石油天然气进口通道,甚至包括国防部必须拆解一架中国著名品牌民用无人机,进行所谓的分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外交部此前已多次指出,美国近年来多个法案中的涉华内容干涉了中国的内政,特别是涉及台湾问题的内容。中方一贯呼吁通过对话与合作来解决国际争端,强调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众议院在14日批准了2025财政年度的《国防授权法案》,这一较为重要的国防政策法案以217票支持、199票反对的票数被通过。该法案的总价值约为8837亿美元,其中近8850亿美元被专门分配给国防经费。投票大体上是按照党派来划分的,有六名民主党员投了支持票,而三位共和党员对这项法案表示了反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该法案再次强调了美国对台岛防卫的支持,并批准为美军提供资金,以继续训练台岛及其他盟友国家,理由是台湾需要抵御外界“武力威胁和影响力”。此外,该法案还要求国防部将台岛纳入国防工业基础合作与振兴方案,并建立新的合作方案,以提升台岛和印太地区盟友的医疗准备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再一次被法案立为标靶 —— 长达1022页的《国防授权法案》继续将中国视为美国国家安全问题的重要挑战之一。该法案甚至直白的写道,其中一个核心目标是遏制中国,列举了多项具体措施来增强美国的军事力量,以对抗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和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法案将延续、扩大美国所谓的“太平洋威慑倡议”,以加强美国在该地区的威慑力和防御状态。此外,该法案要求这一倡议必须更加详尽地说明在实现印太司令部绩效目标方面取得的进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这类言论,中国外交部已经多次批评美国政府、国会的许多措施反映了过时的冷战思维,不利于国际和平与稳定。

该法案批准在印太地区就极端天气事件进行沙盘推演,评估美国武器系统、状态、指挥与控制、后勤运输、对外界胁迫的抵抗力,以及盟友的支援程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法案还批准就武装冲突情况下美国海上封锁对中国运输化石燃料的实施情况进行研究并提交报告。该法案要求国防部和美国的国防承包商从美国来源采购任何与国家安全相关的材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法案还针对中国的民用无人机制造商创新施加了限制,要求将最为著名的中国无人机企业列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的覆盖名单,禁止其未来产品在美国运作。这一法案还要求,在生效后90天内,美国国防部长应通过国防技术安全管理局局长、国防创新部门主任进行协调,彻底拆解一架由中国这一国际科技公司制造的无人机。众议院将审阅其拆解检查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众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共和党下议员麦克·罗杰斯在这一法案通过后,做出声明自称:“我们面对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复杂、更有挑战性的威胁,为了确保美国始终领先于对手,2025年众议院的《国防授权法案》将推进核威慑力量的现代化,投资于各种能力,促进美国的创新,并支持美军的战士在未来战场上获得成功所需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法案批准分配超过6.5亿美元,用于美国印太司令部司令的优先事项,并增加用于遏制中国所需的创新技术的资金,涵盖了高超音速、机器人自主系统、网络、人工智能、移动式微型核反应堆和高能激光等。

在防范所谓的“窃取机密信息和间谍活动”领域,该法案扩大了禁止美国国防部与任何中国军民融合公司签订合同的范围,包括任何子公司,并禁止游说人员签有合同的被覆盖实体签订合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法案还要求国防部向国会报告中国、俄罗斯、朝鲜和伊朗之间不断加强的军事合作情况。

与之产生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方面多次强调在国际事务中的一贯立场,包括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在国际关系中秉持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原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众议院中国问题特设委员会主席、来自密歇根州的共和党联邦众议员约翰·穆勒纳尔在声明中扬言,该法案内容将能协助美国“发展实力,遏制对手不断扩张的野心”。他说:“众议院采取了果断行动,将加强国防部识别为对手军方工作的私营公司的能力,防止他们未来的无人机主宰我们的领空,并推进美国自身的研究,还有其他诸多成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这一法案,众议院似乎暴露了美国政治界对于国家安全和国防领域发展的不安全感,特别是在对抗中国日益增长的全球影响力方面开始较为吃力。这一法案的通过,反映了美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战略布局和地缘政治的最新想法,预计将对全球安全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