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庙街,无论是对于香港local,还是内地游客,都是一个并不陌生的地方。

它存在于TVB的剧集中,更存在于香港市民的日常生活中。

一直以来,庙街以售卖平价货的夜市而闻名,被成为香港的“平民夜总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香港旅游发展局)

每天从黄昏时分开始,庙街的路边摊档就会陆续开始营业。

摊档售卖的物品种类繁多,包括男性服装、手工艺品、茶具、玉器、古董,甚至包括成人用品。

除此之外,庙街内还有许多极具香港本土特色的小吃摊档,包括海鲜、煲仔饭和各类港式小吃,如鱼蛋、烧麦、煎酿三宝、碗仔翅等等。

由于价格亲民,口碑良好,因此深受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的喜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香港旅游发展局)

疫情之后,香港特区政府旅游发展局,更是致力于将庙街打造成一个集多国特色的美食夜市。

除了香港的本土美食、小吃以外,还能品尝到类似胡椒饼、麻辣串、土耳其羊肉等亚洲和全球美食。

庙街早前还宣布增加食物品类,今年的夜市将会持续到12月,这估计会令庙街及其周边商铺持续人流畅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香港旅游发展局)

然而,也是在近日,香港本地媒体《星岛申诉王》发现,庙街出现了一群穿着类似JK校服,但却“永远不用上学”的年轻女孩,疑似看中了庙街人流畅旺的商机,长期在区内站街卖淫

除了《星岛申诉王》收到庙街区内居民的投诉求助之外,在网上讨论区亦有不少网民上载“流莺”在庙街一带站街的图片。

这些小姐们虽然看不清面容,但从身型判断显然为年轻女孩,大部分穿着类似日本水手装或是俗称JK的制服,大多站在楼梯入口,身边还跟着卖淫集团的皮条客,一旦客人看中就以300块的价格上楼交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星岛申诉王)

《星岛申诉王》的记者通过连日的走访,发现这些穿着JK制服的年轻女子,是卖淫集团有组织的从内地引进,以所谓“制服诱惑”为招徕,已经成为了庙街一带的新歪风,而且似乎此股风潮一发不可收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去年的六月,内地游客身穿香港高中校服四处打卡的现象,甚至在社交媒体小红书上成为一股风潮。

也给当时的香港各大中学以及校服商家带来困扰,一时成为城中热议。

在小红书上输入“香港校服”的关键词,就会出现不少热度极高的帖子:

有的介绍打卡好去处,有的分享如何入手香港校服,有的甚至制作了香港校服图集,列出港九新界各区校服的款式,供大家评选哪一间最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香港01新闻)

而穿着香港中学校服打卡之所以成为热门的原因,皆因内地中学主要穿便服或运动式校服上学,一见到香港人上学原来有指定服饰,还款式多样,颇具审美品味,便感觉好憧憬,穿上香港校服在网红地打卡,犹如寻回“逝去的青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最好的我们》剧照)

殊不知这一看似平常的举动,对于香港的学校和中学生来说,形成了一种冒犯。

这也与内地人对香港校服文化的无知有关。

在香港,从幼儿园到中学,都要求每天穿着校服,校服亦分为正式校服与运动校服,尤其是校风严谨的传统名校,日常都必须穿着正式校服。

即使当天有体育课,也都需要将运动校服带到学校,在上体育课时更换。

与此同时,对于搭配正式校服和运动校服的鞋袜,各个学校也都有不同的要求与规定,因此,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特定的校服供应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LINE TODAY)

由此可见,在香港,穿着校服,就是学校的代表,尤其是,校服上都会有校徽,学生在任何公共场合,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学校的校风。

这是学生的一种归属感,亦是一种荣誉感。

在香港,学生如果在公共场合有不当的言行,是真的会有热心街坊或者路人,根据校服打电话到校方投诉的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香港01新闻)

今年3月,位于新界大围的宣道会郑荣之中学公布“微调校服款式”,将于下学年(2024-25学年)起,将男生的校服西裤,无论冬、夏季,都由蓝色改为黑色,学生必须穿黑色袜。

通告解释更改校服颜色是“鉴于邻校男生校服西裤颜色与本校西裤颜色相同,易生误会,为维持本校学生模样及学校形象”。

而在其通告中提及的临校,则是从2022年9月起把男生夏季校服从啡色西裤转为深蓝色西裤的东莞工商总会刘百乐中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香港01新闻)

仅仅因为撞色,就使得校方更改校服,虽然当时郑荣之中学的做法,在学生和家长之间引发了诸多议论,因为更换校服又涉及到一部分费用支出。

而立法会教育界议员朱国强则表示,校服代表学校形象,若两校校服相似度太高,在广泛咨询办学团体和持份者意见的前提下,进行更换亦无可厚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香港01新闻)

由此可见,当内地游客不明所以的穿着香港校服四处打卡,甚至淘宝网站进行港式女生校服贩卖时。

导致香港的相关校服供应商不得不要求学生在购买校服时提供在读证明(如学生证等),以及香港教育局亦为此发声“非该校学生不宜穿着该校校服”,也就非常合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香港01新闻)

为什么内地会突然刮起一股穿着港式校服打卡的风潮,恐怕与近几年兴起的JK文化不无关联。

所谓的JK,指的是日本的女高中生。

由于日剧、二次元动漫的广泛传播,穿着制服的JK们的青春洋溢、清新纯情的形象深入人心,进而形成了一种ACGN次元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穿着JK制服在日本打卡拍照也成为了一部分深受ACGN次元文化影响的中国女孩所憧憬的某种时尚。

但事实上,JK制服在日本也是不能随意穿着的

其一,和前文所提的香港校服文化类似,JK制服对于日本的女学生而言,也具有同样的意义,JK制服的穿着非常注重场合,且除了上学时,在周末和放假期间,日本的女高中生也是不会穿着学校的制服的;

其二,在日本,不符合年龄,并非高中女生的人穿着JK制服实际上是一种非常羞耻的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搜狐网)

其三,实际上的日本JK制服,和在中国流行的ACGN次元文化语境下的JK制服,无论从颜色到款式都有很大的差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其四,如果真的想要穿着JK制服打卡,迪士尼之类的乐园可能是相对合理和安全的地方。

而穿着JK制服在街头乱晃,工作日是真的有可能引来日本警察的“关心”你为什么不上学,这已经算好的,而大概率在日本人眼里,已经把你同特殊行业从业者挂钩了。

毕竟,由于日本1980年代之后,援交文化的出现,穿着JK制服就是会被带有情欲色彩来看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参考网)

原本是部分贪图虚荣的女高中生在放学后从事的肉体交易,渐渐的,本不是学生的特殊行业从业者在交易过程中,也被要求穿上JK制服,情色意义就这样附着在了JK制服上。

所以,从这一点来说,庙街“流莺”们穿着JK制服倒是“恰如其分”了。

殊不知,早在我国的清末民初,就曾有过一股青楼女子穿着女学生制服的潮流。

但结合史料可以发现,清末民初的青楼女子扮作女学生的“制服诱惑”背后,是她们对女学生身份的认同和渴望,是自我拯救的方式,是想在年华老去之前,通过实现兴学办学入学的“理想”,掌握谋生的技能为今后“从良”积累有效的资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搜狐网)

而今日这些穿着JK制服的在庙街站街的“流莺”们,用所谓的“清纯”作为包装,其背后想要迎合与满足并以此为获利的切入点又是什么呢?

行文至此,不知道那些追逐JK制服文化的女孩们,是否还想穿着她们心爱的甚至有些是不惜重金购买的JK制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