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疾病的发生,就是身子板太弱了。

近期发了不少关于锻炼的,今天再补一个。

先拿个镜子,对着镜子看一下自己的舌苔做个判断。

从中医上讲,舌头,包括舌体和舌苔,舌体是淡红的,上面“铺”了一层薄白而润的舌苔。舌苔虽然是白色,但质地有点半透明,身体健康时舌苔又特别薄,因而能透出舌体的颜色。

所以,健康的情况下,一眼看过去,整个舌头是淡红的,舌苔存在感不强。

如果能看出来很明显的一层发白的舌苔,就是体内有寒气。发白的舌苔越厚,意味着体内的寒气越重。

人的舌苔,根据身体健康状况会变的。

发白的舌苔,是身体有寒气,需要祛寒。

发黄的舌苔,就是体内有热,需要清热。

经常观察一下自己的舌苔,观察的次数多了,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会更了解,也会慢慢摸索出什么情况下自己容易着凉,什么情况下自己容易上火。

然后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

有寒的人偏多,所以单说这个寒

你可以试试整个夏天,就是从现在开始到秋后一伏结束的那天,每天早晨去厨房切2片生姜,嚼碎了吃下去。

生姜,最适合夏天吃,秋冬别这么吃,会过于燥热。

然后晚上用稍微比体温高一些的水泡脚10~15分钟。

如果实在觉得夏天泡脚热,那就入秋之后开始泡脚,可以更热一些的水,每天15~20分钟。

体寒的人,少喝牛奶,这个也是性质阴寒。可以吃酸奶。尽量不吃冷饮,不喝冰水,不直接吃冰箱里拿出来的东西。

除了寒,常见的还有一个肾阴虚

肾阴虚,明显特征就是特别容易口渴,总想喝水,每天要喝大量的水,而且五心烦热,尤其晚上睡觉的时候感觉脚特别热,总要伸到被子外面才舒服。

呼吸的时候感觉呼出的气都是热热的,但量体温又很正常,并没有发烧。

这种人体内津液不足,喝进去的水并不能直接生津。

所以,这时候需要想办法生津

懒一些的办法,就是吃一阵子地黄丸系列里的杞菊地黄丸归芍地黄丸等等,都能补肾阴虚。

前者捎带着补肝,后者捎带着补肝和补血。

注意:附桂地黄丸是补肾阳虚的,千万别搞错。

对于每年进入冬季才开始感觉五心烦热的人来讲,吃2~3天就感觉内心不那么烦热了,脚也没那么热了。

对于常年五心烦热的人,短期吃药,就未必见到明显的效果,另外一方面病因或许不一定或者不止是肾阴虚,这药就不完全对症了。

食疗方面的生津的方法有三个:

一个是银耳羹,可以搭配莲子百合这些润肺的。

一个是吃醪糟,可以加工成醪糟蛋、醪糟汤圆。

另外一个,需要药店买乌梅,煮乌梅白糖汤

这三个都属于是纯食疗,一年四季常吃都可以。药补不如食补。

如果五心烦热的情况不严重,还是食补比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