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年前,由唐代著名文学家元结掀起的一股永州摩崖石刻“打卡”潮,让永州成为了“千年文人打卡胜地”,历代文人通过在崖壁之上刻下诗文,形成了“文”“字”“石”奇绝的摩崖“三绝”。

但时光的长河奔涌而过,被誉为“不朽”的石头也面临侵蚀,摩崖石刻的保护问题受到广泛关注。6月13日上午,永州市召开《永州市摩崖石刻保护规定》颁布实施新闻发布会,会上宣布《永州市摩崖石刻保护规定》将于2024年7月1日起施行。

立法,为石刻保护提供依据

摩崖石刻,就是利用天然的石壁以刻文记事的石刻,湖南省永州市摩崖石刻遗存完整,数量丰富,成线成片,绵延千年。自唐以降,全国所存摩崖石刻以湖南最多,湖南所存石刻又以永州最多。据官方统计,永州现存摩崖石刻50处2000余方,其中北宋诗刻湖南有64种,皆集中在永州,数量居全国第一。此外,永州摩崖石刻的书法艺术之丰也广受认可,从石刻朝代来看,永州摩崖石刻唐宋元明清历代皆存;从石刻字体来看,永州摩崖石刻篆隶楷行草诸体皆备。最近公布的全国《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湖南57方,永州占36方。全国公认的“三绝碑”10块,湖南占3块。其保护价值不言而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在三年前,中国历史研究院、湖南省委宣传部以及永州市委、市政府就曾以“摩崖石刻中的历史与文化”为主题召开学术研讨会,对永州摩崖石刻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学术价值进行挖掘。并通过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对元结撰文、颜真卿书写的《大唐中兴颂》等石刻拓片进行展出,引发大众对永州摩崖石刻的关注。
去年初,永州市人大常委会将摩崖石刻管理纳入当年立法计划。随后,相关部门开展立法调研工作,总结实践经验,学习借鉴兄弟市州好做法,起草《永州市摩崖石刻保护规定(建议稿)》,并向39个部门单位征集了意见。去年12月,永州市人大常委会启动地方立法项目《永州市摩崖石刻保护规定》。今年,该规定在永州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湖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先后表决通过。

2024年6月13日上午,永州市召开《永州市摩崖石刻保护规定》颁布实施新闻发布会,会上宣布《永州市摩崖石刻保护规定》将于2024年7月1日起施行。《规定》共十一条,主要包括适用范围、职责分工、安全责任人职责、保护措施、科学利用、禁止行为、管理责任、法律责任等内容,其中重点内容集中在明确职责分工、明确摩崖石刻的保护应兼顾科学利用、明确禁止行为和法律责任三个方面。

《规定》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管理体系,分类确定摩崖石刻安全责任人,确保摩崖石刻日常保护工作责任到人。同时,《规定》还对摩崖石刻保护措施、提升保护的科技水平、促进摩崖石刻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做出了要求。并对摩崖石刻本体和保护范围内分设了禁止行为,根据具体的禁止行为明确相应的法律责任,对“擅自复制、拓印摩崖石刻”等上位法未明确规定的内容给予补充。

合力,让石刻保护系统科学

摩崖石刻的保护利用并不仅是某个政府部门的工作,而是需要各个政府部门通力合作、居民群众监督维护的系统性工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永州市摩崖石刻保护规定》颁布实施新闻发布会现场,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雷旭升表示,摩崖石刻一直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重要保护内容,他们将摩崖石刻保护纳入到市、县、乡镇各级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中,列入了历史文化保护名录,划定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纳入了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进行保护。用“一张图”统筹管控是《湖南省历史文化和文物保护国土空间专项规划》提出的措施,将摩崖石刻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有利于统筹协调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利用与城乡发展建设之间的矛盾。同时,住建部门也提出,将摩崖石刻的保护内容编入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当中,加强日常巡查和宣传教育,禁止摩崖石刻周边上马与保护无关的建设工程,确保摩崖石刻不被破坏。

那么如何贯彻落实行政执法综合体制改革要求呢?《规定》第十条设置了委托乡镇执法的可选择性条款。在该条规定中,乡镇作为受委托机关负责具体执法,但责任主体仍然是委托机关(法定职能部门),乡镇须以委托机关名义作出相关行政执法决定,委托机关应当对乡镇执法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这一规定一方面给予了基层选择自主权,另一方面也要求职能部门在委托执法后,加强对乡镇执法的监督、指导,防止职能部门一放了之。

摩崖石刻作为永州市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此次《永州市摩崖石刻保护规定》的发布,为其保护利用提供了依据,借助市文旅广体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单位的合力,确保保护利用工作系统科学,这将开创永州摩崖石刻保护利用工作的新局面,为全国各地的摩崖石刻保护利用工作提供参考。

潇湘晨报记者刘婷 图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