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作为理论节目主持人山东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孙晓兰坚持深入一线、扎根基层,由她参与创办的《宣讲时间》节目不断创新宣讲方式,以“宣讲大篷车”等形式走进机关、农村、社区、学校、企业,在较短时间内树立了节目品牌,产生了较高社会影响力。

20多年来,她在多岗位工作锻炼中不断成长,由其参与创作的作品《总书记点赞的两位村书记共话乡村振兴》获第29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20余项作品获省级政府奖,同时入选2020年度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青年创新人才工程等,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她对广播电视事业的那份初心。(文/王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8年,我走进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代村的兰陵国家农业公园,一同前往的还有聊城市贾寨镇耿店村党支部书记耿遵珠。他告诉我,这次来,他是向代村的党委书记王传喜请教学习的。两位村书记通过我们的节目,共同探讨乡村振兴。当耿遵珠书记问有什么好办法带领乡亲们致富时,王传喜书记谦虚地说:“我们也没有多少诀窍,乡亲们相信我,我也相信他们,大家伙一块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事儿就一点点干成了。”王传喜的话里没有大道理,但句句都能戳中人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这篇作品《总书记点赞的两位村书记共话乡村振兴》获第29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这篇作品的创作,也给了我进行基层宣讲的启发和动力,越是高大上的理论越要沉到一线,走进基层;越是看似枯燥的理论越要在朴素平实的话语中找到方向。

2023年,我走进紧邻孔子诞生地尼山的千年古村——曲阜市鲁源新村采访。一进村,首先听到的是琅琅读书声。村党总支书记刘承彪介绍说,这是村民正在“儒学讲堂”跟老师学《论语》。这里的村民上到耄耋老人,下到八九岁的孩子,都会背诵《论语》。小山村里的读书声,让我看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流淌在他们的血液中,融入他们的生命,日用而不觉。

脚踏人文沃土,如何发掘更多文化力量,这是理论宣讲者的使命和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济宁市泗水县夹山头村,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小山村,但近几年这里的文旅产业却发展得红红火火,一群返乡创业的“乡村合伙人”把艺术建在山坳里,打造成了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核心板块,拉动周边15个村的群众和集体增收达到1000多万元。我在采访中问到,为什么可以把乡村文化产业这个慢工程坚持近10年时,项目发起人之一田彬笑着说:“我们几位合伙人有一个约定:每个月的第一天,要一起爬到泗水海拔最高的山上升国旗,当看着国旗慢慢升起时,我们感觉,那些累都值了。”

我在基层宣讲中遇到的感动的事、感动的人还有很多,这些感动让我看到了相信的力量,他们相信我们的党和国家,相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们共同憧憬更加美好的未来。他们很普通,但是他们都在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共同的理想和信念,这就是思想的力量

这些感动也激励我继续深入基层,去发现更多普通人,讲述好他们的奋斗故事,为时代发声、为人民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