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11月,在纪念布尔什维克革命27周年的讲话中,斯大林将苏军于1944年在战场上对敌人的攻势归纳为“十次打击”。

第一次打击发起于当年1月,即“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战役”。战役结果是解除了德国北方集团军群对列宁格勒的围困。

第二次打击发起于当年2月,即“第聂伯河右岸攻势”。此役苏军几乎解放了乌克兰全境,至3月底,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基本被打垮,不得不退入捷克斯洛伐克和罗马尼亚境内。

第三次打击发起于当年4月,它由几个不同地域的作战组成,包括苏军横渡刻赤海峡进入克里米亚半岛,行进间夺取敖德萨港以及解放克里米亚半岛全境。此役,德军第17集团军损失过半,最终放弃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要塞,从海路撤往罗马尼亚。

第四次打击发起于当年6月,即“维堡——彼得罗扎茨克战役”。打击的目标是北方战线的芬兰军队。为芬兰于1944年9月退出战争奠定了基础。

第五次打击同样发起于当年6月,即“白俄罗斯战役”,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巴格拉季昂行动。此役苏军打击的目标是德国中央集团军群。为了配合盟军在诺曼底登陆,苏军在这次战役中集中了240万人的兵力,如摧枯拉朽一般将中央集团军群赶出了白俄罗斯。

第六次打击发起于当年7月,即“利沃夫——桑多梅日战役”。苏军在此次打击的第二阶段,攻入波兰南部,并在维斯瓦河右岸建立了一座大型桥头堡。

第七次打击发起于当年8月,即“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此役不仅几乎全歼德国南乌克兰集团军群,还迫使罗马尼亚国内爆发政变,推翻了安东内斯库的独裁统治。苏军也借机进入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

第八次打击发起于当年9月,苏军攻入波罗的海沿岸,将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围困在库尔兰半岛,同时夺取波罗的海三国的大部分领土。

第九次打击发起于当年10月,是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的延续,苏军借势攻入巴尔干半岛,进入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驻守在希腊和南斯拉夫的德国E集团军群为避免遭到合围,不得不全部撤出巴尔干。

第十次打击同样发起于当年10月,即“佩特萨莫战役”。作为全年攻势的收官之战,苏军在北极地区将德军第20山地集团军击退到瑞典境内,夺取佩特萨莫镍矿区。

十次打击波澜壮阔、环环相扣,在世界战争史上空前绝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