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也是有尊严的。”这是单霁翔的心声。

作为故宫的第六任掌门人,单霁翔十分强硬,直接把法国总统奥朗德拦在故宫门外坚持要让他步行进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如此,80多岁的印度总理辛格来了,单霁翔也不让开车,只给他借了一辆电瓶车,带着辛格游故宫。

说起这么做的理由,单霁翔只有一句话,那就是中华文化应该受到他们的尊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单霁翔用自己的一己之力让外国领导人从此没了特权,必须步行参观故宫。

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请总统下车

2013年,法国总统奥朗德访华,作为法国的领导人,我国对此非常重视。

当然,对于外国领导人来说,他们到中国往往都有几个必去的景点,一个是长城,另一个就是故宫。

当有关部门联系故宫博物院之后,当时的院长单霁翔不同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单霁翔说,法国总统当然可以参观故宫,但是他必须在午门前下车,然后步行走进故宫里面。

可工作人员却说,让外宾开车游览故宫,几十年来都是这样的规矩。

一听到这单霁翔就更来气了,他说英国的白金汉宫,或者日本天皇的皇宫,这些地方都不能开车进入,凭什么中国的紫禁城就是个例外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中国的故宫可是世界五大宫之首、世界文化遗产,不比凡尔赛宫差,我们中华的文化也应该受到尊重。

等到法国总统奥朗德参观故宫的那一天,只见一排车队浩浩荡荡驶过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单霁翔看车队并没有要停的意思,于是给故宫工作人员下令,直接拉闸关门

这下车队不得不停了下来,毕竟门都关了,总不能直接闯过去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息来源:环球时报

单霁翔一看车队停下了,于是赶紧迎上去,请总统下车

只见奥朗德和自己的女友下了车,站在那里看着宏伟的故宫大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单霁翔就开始向奥朗德讲述故宫的历史,并带着一众外宾穿过长长的门洞,走到太和殿广场。

站在太和殿广场上,紫禁城的景观立马展露在眼前,金瓦金銮殿让奥朗德大饱眼福。

而这也是几十年来,首次有外国领导人走着进入这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故宫掌门人

单霁翔事后回忆起这件事说,其实就应该这样,如果奥朗德开车进入紫禁城,恐怕进去了都不知道这是哪。

此外,他认为这次经历对于奥朗德来说肯定是非常难忘的,通过这样的方式,他能够真正体会到中华的文化。

自从开了这次先例,之后再有其他国家的领导人到故宫,也都是走着进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奥朗德走后,印度总理辛格就进行了访华。

辛格和奥朗德还不一样,奥朗德当时才只有59岁,身体非常硬朗,但辛格当年已经81岁了。

如果在大街上遇到这样一位老人,可能都要前去扶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故宫占地100多万平方米,就算是年轻人走一圈下来,都累的脚底板疼。

让一位81岁的总理步行游览故宫,这恐怕不太合适。

当相关部门找单霁翔商量时,没想到他还是坚持不能开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单霁翔也十分尊敬老年人,他说虽然不能开车,但是可以借一辆电瓶车,到时候带着辛格总理游览。

这个想法倒是让所有人没有料到,最后无奈之下,辛格只得坐着电瓶车看了一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息来源:青新文旅

有了这两次活动,故宫的这个规矩基本就定了下来,以后无论是什么人来故宫,都不能开车。

所以2017年特朗普和夫人访华时,也是以步行的方式游览故宫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对于单霁翔来说,故宫不能进车只是他改革的第一步。

2012年,单霁翔被任命为故宫博物院的掌门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此之前,他大部分时间都在文物部门工作,对于故宫也非常熟悉。

可等到真正接手故宫才发现,其实故宫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他发现故宫里面竟然可以开车,这是不可思议的,毕竟这可是文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他就定下了规矩,无论是外宾开始什么人,以后都不能在故宫里开车。

除此之外,故宫里最重要的就是文物,单霁翔用了几个月时间,走遍了故宫大大小小的房间,看遍了这里所有的文物。

单霁翔清晰地说出故宫有多少件文物,不过当时大多数文物都在一个个房间里藏着,从未面世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很不合理的,单霁翔认为,文物保护只是一方面,它最重要的价值就是记忆的传承,必须让人们能够看到它。

故宫里藏着将近200多万件文物可真正能够展出的不足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息来源:山东民族宗教订阅号

于是单霁翔开始制定计划,把藏在房间里的文物都拿了出来,供观众们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且他还扩展了故宫的开放区域,甚至一度扩张到了80%。

就算如此,也只不过是他努力的冰山一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文化的感情

单霁翔带着工作人员,把每一件房子都打扫干净,把以前从未用过的房子用起来,并把里面摆上文物。

有一天,单霁翔走在故宫里面,抬头发现在故宫金色的楼顶上,长满了很多杂草。

这些杂草地根茎不仅会不断腐蚀建筑,而且十分不美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单霁翔又开始带着人除草,可除草并不简单,需要把一片片瓦全都翻起来,将草连根拔除,然后再进行修复。

几年下来,故宫里面所有的建筑没有一根杂草。

在故宫的一些院子里,因为长时间没有人打理,所以里面的草长得比人都高,还生活了很多小动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单霁翔知道这些动物无家可归,便直接在故宫里为他们建了小窝,让他们生活。

自从单霁翔去了故宫以后,故宫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不过单霁翔还嫌不够,他还将目光投向了数字技术和文物修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故宫每天都会限流,为了能让更多人了解故宫的文物,他开发了一个网站,将文物全都拍照上传,供人们学习观看。

文物经历经千年,很多部分都已经遭到了损坏。

单霁翔很心疼,便在故宫里建了一个文物修复研究院,这就是后来我们所熟知的记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8年,单霁翔的任期到了,在离开故宫的那一天,他站在故宫的中轴线上,眼中全是不舍。

虽然单霁翔离开了,可他在故宫的努力全都有迹可循,是他真正让故宫的文物“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