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好文计划#

《庆余年》里,大宗师共有四个,隐藏最深的是庆帝,背锅最多的是四顾剑。

还记得悬空庙刺杀一案吗,庆帝明明能出手擒下前来刺杀的影子,但他却选择了冷眼旁观范闲同其缠斗一起。

庆帝是对范闲的战力很有信心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庆帝之所以不出手,是怕被旁人发现他已入大宗师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得不说,庆帝当真是够狠辣,要知道范闲可是他的亲儿子,万一范闲一时失手,没能抵挡住影子的功力,那范闲岂不是要一命呜呼了?

好在影子是陈萍萍的人,并没有对范闲下死手,再加上范闲本身福大命大,所以就顺利度过了此劫。

但这并不意味着范闲以后还能侥幸捡回一命。

要知道,四顾剑已经盯上范闲了,范闲去江南苏州收复三大坊时,四顾剑派大弟子云之澜前去伪装成钓鱼翁刺杀范闲就是一个再明显不过的,想要将范闲除之而后快的信号。

幸而,海棠朵朵恰巧来给范闲送天一道功法,所以就顺手帮范闲解了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话至此处,一个不容忽视的疑问也就油然而生了。

那就是,《庆余年》中,四顾剑为什么非要杀范闲不可?

一、范闲是南庆未来的希望。

自从范闲被接到南庆的京都以来,便树立下了一个又一个仇敌。

就拿长公主和太子来说吧,他们要让范闲死的主要原因,是庆帝要把内库大权交到范闲手中。

要知道内库可谓是整个南庆的经济命脉之所在,庆帝之所以能随心所欲地派遣将士南征北战,全是靠内库筹备战资。

所以内库大权,无论是太子,亦或者是长公主都想争一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四顾剑之所以在范闲前去江南苏州接手内库的三大坊时,派自己的大徒弟云之澜去杀范闲,也是不想让范闲彻底掌握内库。

毕竟,范闲的赚钱能力,跟文学天赋几乎是一样地强,如果让范闲顺顺利利回京都。那么东夷城往后的日子就岌岌可危了。

因为东夷城区区一个弹丸之地,之所以能一直不被南庆铁骑踏破大门,一是因为有大宗师四顾剑坐镇;

二是因为南庆和北齐势均力敌,常年不止,完全就顾不上东夷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如果真让范闲这么一个大才,一步步成长起来,成为南庆的第一重臣,那么南庆的国力势必会远超北齐,甚至直接将北齐灭亡。

所以,为了避免南庆愈来愈强大,为了防止唇亡齿寒的一幕发生,范闲就必须要被尽快除掉。

至于四顾剑怎么没有亲自动手,则是因为形势严峻,他必须留在东夷城坐镇。

二、四顾剑不知晓范闲身世。

也许会有人疑惑,四顾剑不是得了叶轻眉的启发才步入大宗师的境界吗?

而且叶轻眉待在东夷城的时候,对四顾剑也是格外地照顾,四顾剑为什么竟如此不念旧情,非要杀叶轻眉唯一的骨血范闲不可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这一疑虑,我一直在想,有没有一种可能是四顾剑压根就不知道范闲跟叶轻眉的关系呢?

要知道范闲是叶轻眉儿子的事情,一开始的时候除了庆帝、范建、陈萍萍、五竹之外,压根就没有旁人知晓。

当然了,这里面有一个说不通的地方。

那就是范闲下江南之前,他是庆帝私生子的事情就已经传遍京都各个角落,按道理来讲,只要四顾剑在京都稍微安插过一两个眼线,就绝不可能不知晓范闲的身世。

但是吧,这里面也有一个不容易被窥见的小细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就是虽然外面都在传范闲是庆帝的儿子,但是庆帝却从来没有正面回应过这件事的真假。

故而,这对四顾剑来说,是一件极其难以抉择的事情。

如果杀范闲,那么自己死后,有可能将会无颜面前叶轻眉;如果不杀范闲,东西城大概率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南庆的领土。

倘若能百分百确定范闲就是叶轻眉的儿子,那么他一定会放弃杀范闲,但现如今他无法确认范闲究竟是不是叶轻眉之子。

故而为了城中万千生灵的安居乐业,他只得自我欺骗一切都是谣传,并通知大徒弟云之澜继续刺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感谢阅读,以上就是《庆余年》四顾剑为什么非要杀范闲的具体详情,如果您认为写得不错,就请点个赞吧,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