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3月5日,中国政府对外发出声明:

“我国对越作战的目的已经达到,人民解放军已经开始自越南撤军。”

这份声明引起世界各国广泛讨论,不少国家猜测中国政府之所以选择撤军,是因为越南战场上的形势对解放军不利。

对越自卫反击战已经过了四十多年,当我们再次回首这场战争时,不禁会发出疑问:我国为什么要撤军呢?越南人又是如何看待这次撤军行动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撤军方案定在作战计划中

首先要明确一点,中国人民解放军自越南战场撤军,并非外国媒体猜测的那样,而是我国政府提前安排好的有计划回撤。

早在我国决定起对越自卫反击战之前,中央军委就下定决心:

“无论战争打成什么样,人民解放军解放高平、谅山后,都必须撤退,不能恋战。”

因此,战争进行了一个星期后,华国锋和邓小平联合发出撤军指示,各参战部队纷纷部署并上报了撤军方案。

由于我军组织严密,提前制定了交替撤退的方案,撤退的过程中,越军没有占到任何便宜,仅50军150师一部出现重大损失。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中越双方前线指挥官都做好了继续打下去的准备,特别是许世友。

许世友接到撤军命令时,气得火冒三丈,后来他回国时,中央竟然无人敢去迎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越南方面同样摩拳擦掌,国内的亲华分子都开始参战筹备反击作战,大有与我国部队决一死战的气势。

许世友原本想指挥部队攻击到河内,与越南签订城下之盟,再摧毁河内城外基础设施和沿途各种经济措施。

可是许世友毕竟是一位纯粹的军人,没有综合全局来看待这场战争。

事实上,自从人民解放军解放谅山开始,我国政府就面对严峻的国际压力,而且参战部队的后勤也出现了问题。

最关键的是,我国参战部队的伤亡率比较大,比之前参加越战的美军伤亡还要高,要知道,当时的越军主力还在南方,在北方的只是越军二流部队,台湾当局曾评价说:

“就解放军在对越作战中的表现来看,我们有信心‘保卫’台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战争暴露的一系列问题

看待对越自卫反击战,不能单纯分析我国与越南之间的战争,必须要将苏联对这场战争的影响考虑进去。

自从中苏爆发珍宝岛冲突,我国长期面临苏联的军事威胁,全国基本都是戒备状态,北方的三个战区更是一级战备状态。

如果中国陷入这场战争中,那么不需等到越南反击,也不需等到苏联发起进攻,我们自己的经济就先崩溃了。

除此之外,我军参战部队的装备和战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也是中央军委下令撤军的重要原因。

就装备而言,我军不如越军,越军内部装备大量美制、苏制的新式武器,而我军还在使用上个世纪50年代的武器。

在战术方面,我军参战部队的作战方法基本也与上个世纪50年代无异,完全没有现代化战争的影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方媒体评价我军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表现时,曾这样描述说:

“中国部队还在使用密集的步兵发动进攻,军队高级领导也普遍老龄化,不愿改变传统战法,这不应该在现代战争中出现。”

另外,那时的人民解放军没有实行军衔制度,参战对越自卫反击战的部队同样如此,就连指挥官都是临时挑选的,我军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经常出现混乱的情况,就是这个原因导致的。

虽然许世友指挥的参战部队兵锋直指河内,但是这背后却隐藏着一系列隐患,这些隐患促使我国政府下定决心撤退。

战争并非战场上较量,其背后的政治博弈才是关键所在,正如克劳塞维茨所说:“战争其实是政治的延续。”

既然我国政府选择撤军背后存在深意,那么,越南方面如何看待我军撤退的呢?越南领导人又作出什么样的判断和指示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就地反击还是罢兵言和

面对我国参战部队的突然撤退,越南方面的反应主要分为两种:

一种是应该立即组织部队发起反击,重创中国军队,另一种则是停止追击,循序收复失地,避免战争扩大。

持前一种观点的代表主要是越南军方,这些军人不甘心以己方大败而结束战争,他们始终认为只要越南主力部队赶到,一定能够扭转战局,反败为胜。

持后一种观点的代表则是越南政界高层,这些人同样考虑到了战争背后的因素,因而命令前线部队停止追击。

越军少校师长(后授少将)阮德辉曾在回忆录中写道:

“当时,中国军队撤退,我们已经做好了反击的准备,可是黎笋下令不准我们追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阮德辉是典型的军人思维,他对越军的战斗力很有自信,所以对黎笋下达“不准追击”的命令颇有怨言。

越南最高领导人黎笋作出这一决定,是出于多种因素的考量,尽管黎笋表面宣称这一决定是为了不让越军再流血牺牲,但是作为挑起这场战争的政治家,黎笋又怎么可能如此天真。

我军发起对越自卫反击战,其中一个目的是支援柬埔寨人民抗越,可是自始至终,黎笋都没有命令在柬越军回援。

黎笋既舍不得放弃柬埔寨,又担心国内越军无法做到必胜,一旦命令前线反击,那么战争局势将不再可控,而且势必会引发国际干涉,届时越南就必须从柬埔寨撤军。

除了柬埔寨的因素外,苏联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也影响了黎笋的决策,苏越本是盟友,但是由于美国从中干涉,苏联始终没有对越南提供实质性帮助,这令越南当局十分不满。

黎笋内心非常清楚,苏越同盟是虚假的,越南其实是在独自与中国作战,中国的体量绝非越南可以撼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政府发表撤军声明后,就占据了道德制高点,越军反击就要承担战争责任,这会让越南在国际中陷入被动

当时,联合国和东盟国家已经在商讨“中国从越南撤军,越南从柬埔寨撤军”的问题,黎笋决定“配合”中国罢兵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