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新中国成立不久。

此时上海《解放日报》的报社,正在接待一位叫张爵谦的老人。

老人虽然颤颤巍巍,但是眼神十分坚定。

报社的接待人员,听清老人的要求后,才明白原来这位老人要找自己的儿子,想在报纸上刊登寻人启事。

接待人员并没有奇怪,当时战争刚结束,因战争分散的家庭还是很多的。

看到寻人启事刊登后,老人便直接离开了。

几个月后,张爵谦突然让自己的三儿子,把附近的党组织找来。

在三儿子目瞪口呆下,老人挖开了二儿子的坟墓,并从里面拿出一个布满尘土的箱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爵谦在众人古怪的眼神中,慢慢把箱子打开,里面是几部保存很好的书籍。

“我...我儿子张人亚,让我把这些交...交给你们哩,都在这,一个都没...没少哩。”

老人声音哑哑的,有些疲惫。

众人越发地感到奇怪,不过,其中一个领头的人还是郑重地接过书籍,看了看。

可是他越看,脸色变得越厉害。

还没等众人问他,他就身体颤抖着说道:“这...这是二大的党章……”

他这个话一出,如平地惊雷。

跟他一起来的人,神色巨变,连忙凑了过去,众人仔仔细细地检查完之后,恍若失神:“还有当...当年的《共产党宣言》……”

众人交换了下眼色,还是领头的那人回头说道:“快...快上报中央。”

(1)张人亚

1898年,张人亚出生在浙江的宁波镇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张人亚原名叫张静泉,而这是张人亚参加组织后才改的名字。

父亲张爵谦性格质朴敦厚,务农为生,而且时而还兼做厨师,以补贴家用。

虽然张爵谦那一代生活很苦,也很拮据,但他对子女读书,识文断字一直都有执念。

尤其幼时的张人亚,受到了自己的堂兄张范这个读书人的赞赏——他说张人亚是个读书的好苗子

他就越加坚定了要培养张人亚的决心

在张家祠堂的霞浦学堂读完之后,父亲张爵谦,在张范的劝说下把张人亚,送了去镇海县立中学深造。

而张爵谦也把兴家旺业的希望,放到了自己二儿子张人亚的身上。

三年后初中毕业,张人亚已是十五岁的小伙子。

懂事的张人亚,为了分担家庭的负担,张人亚和他的同学张静乐,经亲友介绍,一道去了上海的一家银楼里当了学徒,而张人亚当时负责的就是,在后边作坊当金银首饰制作工。

几年后,张人亚同青梅竹马的顾玉娥结了婚。

但好景不长,红颜薄命,没几年顾玉娥便染病去世,只留下张人亚孤零零的一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许是哀莫大于心死。从此,张人亚便孤身一人长住上海。

或许是觉得自己愧对父亲的培养,自己这么大年纪了,既没有立业,也没有成家,所以张人亚很少回宁波老家,只是逢年过节,偶尔回一两次。

不过在那段时间,他也不是一无所获。

在上海,张人亚亲眼目睹了中外反动势力,是如何勾结在一起,怎样欺压中国人民,自小读书的张人亚,也有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所以他对这些事情,尤为愤恨,但却无能无力。

不过,在上海这个革命风暴眼中,怎么会缺少革命组织呢?张人亚从进步书刊和身边的革命志士的言行中,接触到了一些先进的革命思想。

而他之后,被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和中共组织吸收为成员。

1921年4月,他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又在11月,张人亚以工人的身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上海最早的几个工人党员之一。

至此,革命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而他的工作则成为了他的掩护。

当时他工作的地方,是上海法租界的一家小有名气的老宝盛银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当时的上海,金银业是流传已久的传统手工业,上海大大小小的银楼就高达几十家,从业的工人就有2000人之多。

而当时,与很多行业一样,工人其实挣不到钱,大部分的钱都被资本家搜刮走了。

不只是这样,资本家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组织了所谓的银楼公所;而当时的工人们却是一盘散沙,没有代表自己利益的组织。

为改变工人的弱势地位,在党的帮助下,上海金银业工人俱乐部成立,而出任俱乐部首任主任的正是张人亚。

工人俱乐部成立以后,便与资本家进行了毫不退让的斗争。

1922年10月,张人亚发动全市金银业工人举行罢工,与银楼公所进行谈判。

张人亚义正言辞地提出五项要求:“提升工人薪资;减免学徒的固定年限……”

但资本家终究还是资本家。

银楼资本家对这些要求非但不予理睬,反而,直接将张人亚从银楼里开除,以儆(jǐng)效尤。

10月6日,金银业工人发表罢工宣言,举行全行业罢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资本家见状,立即展开行动,不仅向工人发出通告,试图分解工人组织,之后又恐吓工人,限三日内复工,如果不然,直接“依法解约”。

但工人俱乐部毫不畏惧,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对那些一心只想剥削工人的银楼抗争到底,而对那些接纳工人条件的银楼区别对待。

在一系列的措施下,工人俱乐部与资本家于11月2日签订协议,这场维持一个月的抗议活动终于有了结果——以资本家妥协胜利

这场活动不仅让资本势力看到了劳苦大众的力量,更让工人们看到了团结和斗争的力量……

但工人抗争虽然结束了,但张人亚也丢了自己的工作,但此时的他却一点也不后悔。

而也在不久后,党组织又为他安排了一份新工作,而正是这份工作,张人亚怎么也不会想到,竟然让他被历史永远地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