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2月15日,《民国日报》上登载了一则告示,这则告示是国民党对我党的一些高级领导人通缉悬赏,其中,周总理是生擒者奖五万元,献首级者奖三万元……而这告示上还有一个叫罗炳辉的人,他的悬赏金额是“生擒者奖八万元,献首级者奖五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当时的状况来说,罗炳辉比周总理的赏金还要高,说明在敌人心中,罗炳辉比周总理还要重要,也就是说敌人对罗炳辉的恨意比周总理还要大,那么这个罗炳辉是谁?他究竟做了什么?

首先第一件事情,就是罗炳辉可能是红军将领里信仰最为坚定的人之一,他甚至因为在战场上拼命而惊动了毛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罗炳辉在自己患着严重高血压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上战场,并且指挥挥徐州战役时,他因为高血压和胃病直接昏倒在前线,而且他醒来后,竟然要坚持躺在担架上指挥接下来的战斗。

如此拼命的罗炳辉惊动了毛泽东,当时毛主席特地送了加急信件劝阻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身体有病,望多休养,身体要紧!”

而罗炳辉之所以对革命事业如此坚决,信仰如此坚定,这与他少年时期的悲惨经历离不开关系。

1897年,罗炳辉出生在云南彝()良,父亲是当地一位厚道老实的农民,靠在地主家里做长工维持生计,母亲是个典型的被封建糟粕残害的妇女。

童年时,罗炳辉每天过的日子就是悲惨的,衣不蔽体,朝不保夕。尤其是他看到地主家里的小孩过着和他截然不同的生活,他对这个世界就更加感到不解了。于是他问到自己的父母亲,父亲告诉他“那是人家命好”;母亲告诉他“地主家吃的,都是穷人家搜刮过去的!

刚开始罗炳辉对这些话还是一知半解,但越长大,他越发感觉到母亲说得是对的。

在当时罗炳辉他们一家其实是属于云南当地的汉族农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佃(diàn)户。罗炳辉一家因为要靠着地主的土地生存,所以他们必须得讨好地主,看他们的脸色行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就自然要受到地主的长期剥削,但即使是这样,逢年过节的罗炳辉还是要“上赶着”去给地主送礼祝贺,但地主仍然会想尽办法剥削搜刮穷苦的劳动人民,所以罗炳辉很小的时候,便看懂了地主剥削佃户的种种丑陋。

7岁这年,家里终于攒下一些零用钱,罗炳辉被家里送到了当地的私塾读书,可能父母亲也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再过上像自己一样的生活。但三年后,罗炳辉因交不起学费而被迫辍学。

但罗炳辉没有抱怨,因为他知道父亲母亲已经尽力了,虽然他只读了三年书,但他还是学到了不少的东西。

那三年的私塾,让罗炳辉开蒙启智,他不仅学到了许多英雄的故事,也学到了只有解救苦难人民,才当得上“英雄”二字。就这样,罗炳辉像进入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一样,那里的一切让他痴迷,让他向往。

罗炳辉的内心逐渐有了去改变眼前世界的冲动,他想学故事中的大英雄,冲破这个充满压迫的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中国终于有一个新的转变。此时封建思想遭到新思想的猛烈冲击,新思想开始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以一种极为迅速的势头向全国各地蔓延。

而此时罗炳辉经历了一件事情后,意外发现,参加部队去当兵是他打破这作呕的旧世界的唯一出路。

原来当时彝良县城,有一个寡妇带着自己两个在滇(diān)军当兵的儿子,到彝良县驻防的时候,把曾经欺压他们的一个地头蛇给狠狠打了一顿。那地头蛇不肯善罢甘休,跑去找县长告状。

县长本就是与地头蛇狼狈为奸的货色,他跑去找当地的驻防军连长,那连长听完之后,只说了句:“明天你把那地头蛇也叫过来。”

结果到第二天,地头蛇刚到,那连长二话不说直接是一顿胖揍。县长本想说些什么,那连长的手下却齐刷刷地端出十几条长枪对准,那地头蛇和县长顿时哑火,再也不敢说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件事情传出了之后,彝良县人尽皆知。罗炳辉知道后,也就萌生了要去当兵的想法。他心想,只有自己当了兵,才能让自己的父母不再受欺压,或许,如果他做的官够大,他就能改变这里的现状,让那些受欺压的劳苦大众真正得到解放。

1915年冬,18岁的罗炳辉徒步向省城昆明出发,因为他听说当时那里正在招募陆军。罗炳辉所在彝良县到昆明有一千多里路,因为没有很多盘缠,于是罗炳辉就直接靠一双腿走过去。

经过一路的风霜雨雪,他终于到达昆明。但一开始罗炳辉发现,想当兵没有那么容易,他一时间并没有成功进入部队。为了生存,他只得在昆明做苦工维持生计,这期间他做过泥水匠、当过帮工……后来他听说,部队里需要很多马夫养马,于是他干脆去做了个马夫,看有没有机会能进入部队。

最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下,罗炳辉认识了警卫炮兵的大队长,他通过毛遂自荐当上了备补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入部队后,他知道这个机会来之不易,于是他不敢有任何放松,一直在部队里任劳任怨,终于1918年,罗炳辉在部队里当上了三等中士,他本以为自己终于可以为家里做点事情,但是这时候家里的一封来信,彻底让他掉进冰渊。

信上说:母亲被恶霸逼死了,恶霸诬陷了他的父亲,把他投进了大狱,至今生死不明。

看完信中的内容,罗炳辉顿时五雷轰顶,他第一次感受到刺痛的感受,他辛辛苦苦地来当兵,不就是为了让父母亲不受人欺负吗?现在他当上了兵,但是自己的亲人仍然遭到了这样的迫害与欺压,那他当这个兵又有什么用呢?

他的第一念头就是跑回家救出自己的父亲,但当罗炳辉冷静下来时,他不由得叹了口气,他现在这样跑回去无疑就是当逃兵了,滇军会通缉不说,自己就算跑到了家里,自己这么个身份也是救不了父亲,母亲的仇也是报不了的。

罗炳辉思前想后,他连忙拜托熟人去前去那里斡()旋,先把父亲救出来,母亲的仇,他现在只有血淋淋地刻在心底。这件事情过后,罗炳辉在军队变得有些沉默寡言,周围的同僚们都发现他比以往训练得更狠了,每天都在不停地训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后的罗炳辉便开始他的战场生涯,他先是连续参加了讨伐袁世凯的护国战争、以及后面的北伐战争,在战争中,罗炳辉都表现得极为勇敢与坚韧,敢打敢拼,而凭借突出的表现,他从当初的列兵,一步一步升到了营长。

他当上营长后,在一个风雪之夜,他赶到了家乡手刃了仇敌,为母亲报了仇,那一夜罗炳辉躺在山崖之上,看着面前的千山万壑,沉默了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