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5月20日台湾民进党当局大放厥词之后,大陆开启了一系列的反制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停止了针对岛内134类产品的关税减让政策。随着惩戒措施的生效,民进党当局固然是气到跳脚,但是岛内的蓝营也跟着起哄,甚至就连新党都有人称大陆此举是伤害了台商,顺了台独阵营的意。

近期,台湾岛内最重要的工商团体“三三会”到了大陆参访,他们此行的目的之一就是向大陆提出建议,希望大陆能够恢复对于台湾产品的关税减让政策。

这个“三三会”虽然有着国民党的背景,但当中也有绿营的成员。

它是台湾岛内最富有的企业家俱乐部,旗下的成员都是台湾排名前一百的大企业。

商人虽然是逐利而动,但是也应该要有家国情怀。我们的惩戒措施是针对民进党,在现阶段不让民进党再从两岸贸易中赚取高额的顺差,是对于民进党的一种有效打击措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三会”现任理事长林伯丰

“三三企业交流会”简称“三三会”,创立于1999年7月18日的台北市。创办者是时任经济建设委员会主任的江丙坤,之所以叫“三三会”是因为起初的构想是所有成员都会在每个月第三个星期三举行午餐会。

最初的“三三会”成员之中大部分都是国民党的核心要员,国民党每周三都要召开高层的固定会议,大家可以在开完国民党的会议后直接参加“三三会”的常会,“三三会”因此得名。

“三三会”的第一任理事长是和信集团的辜振甫,副理事长是辜振甫的侄子辜濂松等三人。

时至今日,台湾所有大财团和大型企业的老板都是“三三会”的成员,可以说“三三会”占据了台湾岛内经济的半边天。

“三三会”虽然最早是由国民党占多数,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绿营的人也进入了“三三会”的组织架构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丙坤

在民进党掌权时期,为了避免和权力的相互碰撞,“三三会”之中也延揽了一些绿营人士进入核心层。

比如在“三三会”的顾问名单中,有陈水扁最信任的军师邱义仁,还有蔡英文任命的陆委会前主任张小月、海基会前董事长田弘茂。

在“三三会”的理事名单中,也有着被大陆制裁的台独金主远东集团徐旭东。

所以说“三三会”已经是一个横跨蓝绿,不分党派色彩的工商团体,代表的是台湾岛内大资本势力。自从2002年以来,“三三会”开始不断重视大陆市场,大量在大陆投资设厂,成员也频繁地访问大陆。

他们的足迹走遍了大陆的各地,北京、上海、重庆、辽宁、浙江都是他们常常造访的地区。

他们也很清楚两岸之间的“通关密码”,虽然在政治立场上有分野,但是在商言商。

他们到大陆参访时都会表明:“我是中国人”,不会无故给自己制造麻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旭东

“三三会”虽然财雄势大,可是他们对于台湾当局掌权者的影响力十分有限,只能算是民间的工商团体。

他们既无法抑制民进党的嚣张,也无法制止台独势力的挑衅。

此次大陆针对台湾134项产品停止了关税减让政策,这一击打痛了民进党,也让这些大财团的利益受损。

所以他们忙不迭地组团前往大陆,希望继续用“我们都是中国人”的通关密语说动大陆,让大陆恢复对于台湾商品的关税减让政策。

但是他们很明显打错了算盘,虽然他们面临的是池鱼之殃,但是对于大财团来说,这只是少赚了一些,取消了关税减让政策难道就活不下去了吗?

大陆并没有禁止他们的产品输入,只是取消了额外的照顾,这一切都要算到民进党的头上。

我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打击岛内台独势力的嚣张气焰,不能让他们再白白占了大陆的便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陆中止关税减让

大陆对于台湾产品的照顾政策走到最后都会化成民进党的财源,以税金的方式充实他们的荷包。

让民进党当局有更多的钱去收买选民稳固权力,去美国买武器再来对付大陆。

这条恶性循环链是我们一定要掐断的,不能再让民进党搭上两岸贸易的顺风车。“三三会”的成员在岛内占据了经济产业的半边天,反独促统本来也应该有他们的一份努力。

可是我们看到的是这些工商大佬非但无法起到制衡民进党的作用,就连塑造大陆的正面形象都做不到。

长期以来,他们从大陆投资设厂日进斗金,又赚了不少的大陆惠台红利。但是却没有积极地正面宣传大陆,以至于让台湾岛内的民众对于大陆还很陌生。这就是商人们缺少家国情怀,只知道商业利益的结果。

所以说,虽然他们集体到了大陆游说,我们也会坚守底线不动摇,不会因为他们的三言两语就朝令夕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三会”到大陆参访

无论是台商也好,还是岛内的政治团体也好,他们有怒火和不满应该去向民进党倾泻,应该去大力抗议民进党的倒行逆施。

追本溯源,大陆取消134项台湾产品的关税减让政策只是结果,真正的原因是民进党不肯接受“九二共识”,还要不断挑衅大陆的红线,大陆不可能无动于衷。

所以说,“三三会”真正应该去找的人应该是台湾当局,但估计他们也没有什么胆量直接去找民进党的麻烦。“三三会”到大陆游说,这说明大陆的惩戒措施已经开始奏效。只要我们坚持底线不动摇,不断加码下去,当“失业潮”、“倒闭潮”冲击到了台湾岛内的社会之后,民进党的好日子就算是到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