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忻州XINZHOU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览山_、游侠客摄影网

忻州古称“秀容”

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

至今已有近1800年的历史

见证了无数历史事件的发生

同时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地道风物

▲ 忻州北倚长城、西临黄河、东靠太行、南屏石岭关,总面积2.5万平方千米,是山西省版图最大的市(约占山西省总面积的1/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新华社 连振

▲ 内外长城在此交汇,晋陕蒙大峡谷从这里开始,忻州偏关老牛湾,成为了黄河与长城唯一“握手”的地方。忻州也是山西省内唯一同时拥有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资源的地级市。

“忻州”之名从何而来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忻州网

忻州的“忻”是一个不常见的字

为什么要用一个不常见的字来取地名呢?

当地有个比较有趣的说法

相传汉高祖北上抗匈奴

兵困平城(今大同) 突围时大军南辙

到忻口方摆脱追兵 高祖破愁而笑

六军欣然如归

因“欣”通“忻” 忻州之名由此而生

金戈铁马

长城关隘见证烽火硝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梁兴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马蜂窝 铁人17号

忻州独特的地理位置

使其逐渐成为中原汉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

交流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地

素有“晋北锁钥”之称

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便是现存物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地道风物 邱菲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A、姜龙

▲ 雁门关位于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根据记载,历史上雁门关发生的各种大大小小的战役多达1700多次,如汉代卫青抗击匈奴、唐朝抗击东突厥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醉镜

▲ 偏头关位于忻州市偏关县的黄河边,因其地势东仰西伏而得名。偏头关历史悠久,现存关城为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所建,地处黄河入晋南流之转弯处,是北疆之门户、京师之屏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马蜂窝 铁人17号

▲ 宁武关位于忻州市宁武县城,始建于明代中期,因其地处“三关”中路,素有“西应偏关,东援雁门”的战略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忻州日报

明太祖朱元璋时期 为了免受其扰

开始在前代的基础上

修筑更加高大坚固的长城

这便是如今忻州大地看到的明长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忻州日报 王爱中

▲ 茨沟营长城,当地也叫韩庄长城,坐落于繁峙县神堂堡乡境内,是忻州境内保存最为完好的明长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田tian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忻州日报 张会武

▲ 白草口长城属于雁门长城段,位于朔州山阴县和忻州代县交界的白草口村边上,是山西屈指可数的包砖长城,无论墙体还是城门,都完好如初,保存之好为全国稀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忻州市长城学会

▲ 小元峁长城位于偏关县老营镇境内,也称二边长城,是明外长城之极边,其中最为壮观的便是图中的马头山长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偏关县新闻办

▲ 老牛湾长城段坐落于偏关县老牛镇三面环水的悬崖峭壁之上,傲视着黄河峡谷,是明代长城建筑的精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忻州日报 肖巍

国家文物局公布的

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名单

以上的四段长城榜上有名

忻州无疑成为了山西乃至中国

保留长城遗迹最多的地区之一

一眼千年

唐代木构诉说千年风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山西文旅融媒体中心

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果

山西现存的28027处古建筑文物中

宋辽金之前的木构建筑约占全国的75%

元代的木构建筑约占全国的80%

而中国仅存的4座唐代木构皆在山西

其中佛光寺、南禅寺坐落于忻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南禅寺

▲ 南禅寺位于忻州市五台县城西南的阳白沟小银河的北岸,是一个四合院式的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王光宏

▲ 南禅寺大佛殿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唐代木结构建筑,也是亚洲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是我国唐代建筑的代表作,被誉为“世间瑰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文博山西

▲ 佛光寺位于忻州市五台县城东北32公里的佛光山中,正殿东大殿在全寺最后的一重院落中,位置最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文博山西

▲ 佛光寺东大殿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为中国现存排名第二早的木结构建筑,被梁思成先生称为“中国第一国宝”,因为它的发现打破了日本学者的断言:在中国大地上没有唐朝及其以前的木结构建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無用研究社

除了两座唐代木构

忻州还有众多风格迥异的古建筑

在古老岁月里 历经风雨依然屹立

显现宏伟气势和隽永风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lordjuon

▲ 代县阿育王塔始建于隋朝,自建600多年中历遭三次劫难,元代改建为砖塔,是中国藏式塔中的佳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贺兰月明

▲ 定襄关王庙始建于宋朝,是中国已知现存最早的关帝庙之一。定襄关王庙正殿历史悠久,建筑结构多变,又较为独特,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杨国军

▲ 显通寺铜殿铸于明朝,共用铜10万斤,是中国国内保存最好的铜殿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山西经济日报

▲ 忻州古城始建于东汉,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忻州古城承载着忻州历史的发展脉络,堪称晋北地区的”文化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田tian

▲ 代县边靖楼,有“万里长城第一楼”之美誉,城楼南北各有一块亚洲最大匾额,南书“声闻四达”,北书“威镇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诙谐式渣

而依附于古建筑中的彩塑有近万尊

寺观壁画也达2万多平方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山西博物院

▲ 九原岗北朝墓葬壁画,是中国现存面积最大的墓葬狩猎图壁画,对研究北朝晚期社会生活、绘画艺术以及中国古代建筑史具有重要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山西账篷

▲ 公主寺水陆壁画,与永乐宫壁画并称“南北双姝”,画面上聚集了佛教、道教、儒教和民间信仰中各路神仙300多个,活脱脱一部“神仙大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旃檀精舍

▲ 岩山寺壁画,是中国现存唯一一处青绿山水壁画作品,被誉为壁画中的壁画版“千里江山图”。

半佛半山

清凉圣境成就佛山之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烟雨楼

五台山并非一座山

它是坐落于“华北屋脊”之上的一系列山峰群

属太行山系的西北端 海拔3061米

五座山峰环抱整片区域

顶无林木 平坦宽阔 犹如垒士之台 故而得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天行摄影

▲ 《名山志》记载:“五台山五峰耸立,高出云表,山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又因山上气候多寒,盛夏仍不见炎暑,故又别称“清凉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藿香正气水

▲ 其实五台山被称为“清凉圣境”还有这一段传说故事。相传五台山原名五峰山,气候异常恶劣,冬天滴水成冰,夏天酷热难当,农民们根本无法到田里种庄稼。文殊菩萨碰巧到这里传教,看到人们遭受苦难,决定改变这里的气候,便向东海龙王借来“清凉石”(又称“歇龙石”),从此五台山一片清凉,雨水充沛,碧草丰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薛定谔的猫

我国有四大佛教名山

“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

对应文殊、观音、普贤、地藏四大菩萨住世

五台山一直被公认为佛教四大名山之首

佛教文化博大精深

是一处举世瞩目的佛教圣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我在云中漫步的世界

▲ 五台山是中国唯一一个青庙(汉传佛教)黄庙(藏传佛教)交相辉映的佛教道场,现存宗教活动场所共86处,其中多敕建寺院,前后有北魏孝文帝、隋炀帝、清康熙帝、清乾隆帝等9位皇帝18次亲临拜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天行摄影

五台山除了佛教文化底蕴深厚

自然风光也秀丽壮观

五峰耸立 山势险峻 云雾缭绕 如同仙境

六坡陡峭 崖壁峭立 林木葱茏 景色宜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忻悦观天下

▲ 宋代丞相张商英登台时,曾作诗这样描绘东台:“迢迢云水陟峰峦,渐觉天低宇宙宽。东北分明观大海,西南咫尺望长安。”如今,登东台观云海,同样是人们游览五台山的一大兴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杨国军

五台山的自然景色与佛教文化相得益彰

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这样评价五台山

“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将自然地貌和佛教文化融为一体,将对佛的信仰凝结在对自然山体的崇拜之中,成为独特而富有生命力的组合型文化景观。”

神奇瑰丽

塞上明珠遇见大山大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中国国家地理

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 最神奇的是老牛湾

这里是黄河进入山西的地方

气势汹涌的黄河从此将黄土高原一劈两半

在中间留下深深的疤痕——晋陕蒙大峡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忻州日报 金熙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偏关县融媒体中心

▲ 老牛湾位于山西省偏关县和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县的交界处,这里峡谷壁立万仞,是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之一。这里也是长城与黄河唯一“握手”的地方,沿陡峭突兀的山峦并行向南,似两条巨龙携手飞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忻州日报 郭兴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忻州日报 张存良

▲ 娘娘滩位于忻州河曲县城东北十五里处黄河河道上,因岛上建有娘娘庙,故名“娘娘滩”。娘娘滩地势平坦,东西长约800米,南北宽约500米,但这个面积仅0.16平方公里的小岛却可以“鸡鸣闻三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地道风物

忻州是华北的“三江源”

对华北地区影响深远的三条河流

汾河、桑干河、滹沱河

均发源于忻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忻州日报 冯晓磊

▲ 汾河源头位于忻州宁武县东寨镇西北约1公里处,据《山海经》云:“管涔之山,汾水出焉”,所以后人认为这里就是汾河水的源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忻州新闻网

当然忻州不光有波涛汹涌的大河流淌

还有层峦叠嶂的大山矗立

芦芽山便是这连绵不绝的大山画卷中

最奇美的一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芦芽山景区官网

▲ 芦芽山位于晋西北腹地,是一处集山、石、林、草、洞、湖、泉、谷、庙、关十大景观于一体的“北方原始型山水形态旅游景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芦芽山景区官网

▲ 芦芽山峰峦重叠,山峰尖峭,森林广茂,景区内有300万年前的国家地质公园万年冰洞,有中国华北地区罕见的水平联洞型栈道,是世界罕见的生态基因库,被美誉为“中国北方的香格里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芦芽山景区官网

大山大河孕育了丰富的地热资源

星罗棋布的温泉就是这片土地的馈赠

也使得忻州成为

华北地区著名的温泉疗养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网络 侵删

▲ 北合索温泉位于忻州城西陀罗山脚下,是一处富含多种微量金属元素和矿物质的“超级复合泉”,是华北地区最好的温泉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图虫 ashe

“表里山河”是山西地理的专属词

作为山西面积最大的地级市

山岳纵横 大河奔腾

“缩小版山西”——忻州也当得起这个词

百吃不厌

杂粮之都解锁味蕾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山西文旅融媒体中心

忻州享有“中国杂粮之都”的盛名

通过千百种“粗粮细作”的方法技巧

创造了众多色味俱佳美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网络 侵删

▲ 高粱面鱼鱼是忻州地区百姓粗粮细作的经典面食,被视为特色风味小吃。这种面食是用普通高粱经过淘煮漂晾碾磨成面,再人工搓成,味道清爽利口,别具风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网络 侵删

▲ 保德碗坨是忻州地区的一道特色风味小吃,因当地盛产荞麦,所制荞面碗托以其晶莹光亮的外表和清香利口的口感,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网络 侵删

其实忻州不光杂粮烹制拿手

肉食、糕点也是样样在行

有二道美食 被称为“山西名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网络 侵删

▲ 定襄蒸肉是山西传统名吃,拥有超过千年的历史。这道菜原是宫廷御膳的秘方,其主要成分是精瘦猪肉,搭配精制淀粉,再经过特殊工艺制作而成,具有口感绵润、多食不腻等特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网络 侵删

▲ 神池月饼是忻州神池县中秋节的传统特产,制作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被认定为“山西名小吃”、“山西名点”,有着“皮酥馅香、口味浓郁、松软不腻、久存不变”的特点。神池也因此被称为“月饼之乡”。

忻州XINZHOU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搜狗百科

如今的忻州 踔厉奋发、全力以赴

高水平建设太忻一体化经济区

打造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北引擎

为山西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网络 侵删

▲ 太忻经济区集省会资源优势和时空距离优势于一体,是山西承接京津冀优质资源的优选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网络 侵删

▲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忻州市岢岚县的高原地区,作为中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之一,航天工作者们先后创造了中国卫星发射史上的9个第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网络 侵删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忻州正以“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为牵引

锚定目标跑出加速度

在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路上

追求更快、更好、更高……

来源:山西文旅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