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

2024年以来,马村派出所紧跟“长风行动2024”“平安2024”、护校安园工作步伐,围绕“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总体思路要求,全面启动“护学”模式,以辖区校园为阵地,通过“宣、防、查”搭建派出所主防新阵地,全方位筑牢校园安全“防护墙”。

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
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
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

“以法为尺、以宣为引”

编织立体“宣防网”

完善“警校共育”宣传机制,变“灌输式”宣传为“定制化”教育,为高校师生上好安全教育“必修课”。

一是强化“模态式”宣传。

民警充分利用“平安2024”、“开学第一课”、新生军训、运动会等重要时间点,每学期制定专门“法治课表”,常态化深入校园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引导师生从“死记硬背”向“主动理解”转变,在潜移默化中“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二是注重“递进式”宣传。

成立“普法小分队”、“云彩小分队”,将学校干部、教师、学生志愿者等囊括其中,不断强化反诈、交通安全、非法校园贷、校园欺凌等方面的安全教育,使学校抬眼可见“法治宣传员”。

三是加强“嵌入式”宣传。

将法治宣传教育纳入教师课表,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受到系统法治教育,并通过主题班会交流学法体会、法律知识竞赛、法治墙报等活动,让法治在全体师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同时,民警充分利用家长会、家长法制课堂,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触目惊心”的案例,将“枯燥生硬”的防校园暴力、网络赌博、远离毒品、“两卡”违法犯罪等相关法律法规耐心进行讲解,让家长注重孩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和思考。

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

“以防为基、以点带面”

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格局

做实“调”字文章,推动建立以公安民辅警为主导,学校保卫干部、保安员、教职工、“红袖标”等力量共同参与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新格局,把预警触角延伸至各个角落。

一是“指尖上”的调解从不缺席。

在校园教室、走廊、宿舍、公示板张贴民警联系方式,确保“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民警在成为“百事通”的同时充分掌握学生动态、为学生排忧解困。

二是“云财调解室”全天守候。

民警、保卫干部在云南财经大学值班室全天值守,接待各类矛盾纠纷并开展化解服务,实现“一条龙”受理、“一站式”服务、“一揽子”化解,确保每条矛盾纠纷有人问、有人管、有人办、条条清仓见底。

三是“校外辅导员”暖心交心。

被骗师生容易产生沮丧、愤怒或失望等负面情绪,民警通过倾听、理解、提供法律咨询等为其缓解紧张和焦虑的情绪,做到24小时暖心在线,并定期对该类群体进行回访,进一步化“心结”、暖民心。

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
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
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

“以查促防、以改促进”

共筑校园“安全墙”。

秉承 “校园安全无小事、头顶责任大于天”工作理念,警校联动共同奏响校园安全防范平安曲。

一是坚持滚动清查。

民警对校园内部门卫值班、出入登记制度、安全疏散通道、各类消防器材、视频监控设备、安保器材、一键式报警系统等“三防”设施进行常态化检查,以“互动演练、模拟对抗”等方式进行现场检验。同时对校园周边“九小场所”等重点场所及区域进行清查,严厉查处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全力维护校园及周边安全稳定。

二是坚持定点巡守。

校园保安巡逻队、学生处武装部严格落实出入检查登记、重点部位巡查等制度,对存在问题制定清单,对照清单“挂图作战”,推动问题整改销号,并通过班级自查、全校排查、夜间突击检查等方式,常态化开展管制刀具等违禁品清缴工作,让学校内部安全满满。

三是坚持共商共研。

联合学校领导协调联动、形成合力,对高校“三防”建设、矛盾纠纷排查、“一校一警”等工作开展“天通报、周分析、月考核”,全力防范堵塞漏洞,打造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平安校园”。

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
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

下一步

马村派出所将不忘初心本色,始终秉承“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抓好、落实好护校安园各项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