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以前,中国南方的边境和今天大不相同。

在中国西南,当时的云南和川南、贵州部分地区都算是“境外”,长期有独立政权控制,两晋南北朝有爨氏,唐有南诏国,五代到宋有大长和国、大理国。

而南方的“交趾”,也就是越南地区,却长期属于中国,是北方人躲避战乱的去处。

一直到了元末明初,汉化程度较深的交趾地区和云南地区才交换了位置:

明征安南战争失败,交趾独立建国,彻底离开中国控制;而化外之地云南在明朝被汉化,并在200年时间里成为中国稳定的版图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研究云南的汉化事业,世镇云南的沐王家族居功至伟,从第一任黔国公沐晟开始,沐家世镇云南,十几代人卫国戍边。

沐家崛起于沐英,此人是朱元璋的干儿子,备受器重。但初代黔国公却不是沐英,甚至不是沐英的长子沐春,而是沐家的二儿子沐晟

沐晟在后世名气不大,但他在明初是个明星人物,他坐镇云南40年,不仅参与平定西南叛乱的战争,还打了明朝和安南战争,可谓战功赫赫。

为了拉拢沐晟,永乐帝靖难上台后,还赶紧把自己的小女儿嫁给沐晟的弟弟,甚至掉了制衡沐家的云南岷王,可见朱家对沐家的重视。

那么,沐家为何跟云南扯上关系?沐晟本人能力如何?为什么永乐皇帝这么敬重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

【一】

沐王南下,换来200年沐王府

沐王南下,换来200年沐王府

沐家的祖先是大名鼎鼎的黔宁王沐英,他8岁时被朱元璋收养,改名为朱英。

《明史.沐英传》:“少孤,从母避兵,母又死。太祖与孝慈皇后怜之,抚为子,从朱姓。”

在明朝开国诸将里,沐英能力突出,25岁就当了镇国将军,31岁开始领大军征西,进入陕、甘、川等地作战,主要敌人是蒙元残余势力,和在宋朝后东进的西番(吐蕃)。

洪武十四年,沐英随徐达出关扫荡北元,大胜而归,随后朱元璋起30万大军南下,瞄准依然被元朝“梁王”占领的云南。

云南,自从唐朝开始就一直有独立政权,元朝控制了云南后,立梁王镇守。

当沐英和傅友德、蓝玉征云南时,北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就联合大理段氏政权反抗,南方还有麓川国虎视眈眈。

但明军自洪武十四年出兵后,两年平定云南,逼迫元梁王自杀,段氏投降,诸夷平定。在战后,朱元璋让傅友德和蓝玉北归,沐英坐镇昆明,镇守云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沐英从洪武十四年进入云南,在云南坐镇10年,期间几乎一直在平乱——不仅云南有乱,四川、贵州彝族、苗族都有大小叛乱。

沐英东征西讨,功劳卓著,屡次受到朱元璋嘉奖。但在洪武二十五年,因为太子朱标去世,沐英也忧郁成疾。

沐英作为朱元璋干儿子,比朱标大10岁,两人从小一起长大,关系亲密。

沐英也是“太子党”的核心人物,太子一死,沐英于公于私都难以接受,所以一病不起,两个月后去世。

朱标和沐英先后去世,让朱元璋非常心痛,于是明朝追封沐英为黔宁王,让沐英的儿子继续镇守云南,继承父亲西平侯的爵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沐春作为长子,本应该是云南沐家的绝对核心,弟弟沐晟、沐昂、沐昶等都是辅助。沐春本人能力优秀,也是一代名将。

但在南方恶劣的气候条件下,沐春的身体一直不好。他上任后虽继续平定四处叛乱,但在洪武三十一年,年仅36岁的他就去世了。

在那之后,沐家的大任就落到了次子沐晟的身上,哥哥去世时,他才29岁。

沐晟当了西平侯后,依旧继续哥哥沐春的平叛事业。此时恰逢朱元璋去世,皇孙朱允炆继位,年号建文。

朱允炆派遣何福进入云南和沐晟共同平叛,成功消灭麓川叛军,沐晟的能力自此得到朝廷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沐家十多年的功勋,他们在云南当个土皇帝不成问题。

可根据朱元璋临死前的布局,跟自己打天下的武将们可以封“公”,但不能当“王”。明代封王的都是朱家人,所以朱元璋打算让沐家辅佐一位亲王。

当初,朱元璋就把侄孙朱守谦和五子朱橚派去当王爷,可这俩人各有问题:

朱守谦是骄奢淫逸的纨绔子弟,还在当地欺压夷人,被沐英给骂了回去。朱橚则是擅离封地,私会大臣,被朱元璋发配边疆反省,一年后就回去了。

沐春时期,皇十八子朱楩来了云南,也被沐家压了一头。沐家不许这位岷王修王府,不许他拥有军队,朝廷来问,沐春就说边地未稳,不宜大兴土木,更不宜化军队为仪仗队。

《明洪武实录》:“今云南土旷民稀,军饷转输,民力甚劳。若复加以兴造之役,非惟时力未可,于民情亦有所不欲。”

直到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去世,朱允炆登基,他上台没多久就下令削藩。所以岷王在云南吃了几年苦,又坐车回到了南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

【二】

军威、民望在手,沐晟不怕老朱家

军威、民望在手,沐晟不怕老朱家

据说在沐春时期,云南岷王朱楩多次和沐家发生冲突,说沐家“无人臣之礼”。

这也难怪,沐家向来心高气傲,因为他们从根子上就和一般开国大将不同。

沐家的始祖沐英本名“朱英”,要是算起辈分,他才是朱元璋的“大儿子”,辈分比朱标都高。所以沐家没把自己当外人,沐春、沐晟从小就受到朱元璋喜爱,年纪轻轻就委以重任。

到了云南后,沐家父子两代人经营十几年,这片江山就是沐家攒下来的。

云南的情况和中原不同,这里俗称“不服王化之地”,当地的山中少数民族还在部落社会,不懂中原制度,不遵中原法律,他们只相信武力。

而沐家就是云南拳头最大的势力,各地酋长、头人都将沐英、沐春视为领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沐晟继承西平侯爵位后,朱允炆削藩,他就大张旗鼓地把朱楩送回了南京。

但没两年,燕王朱棣居然从华北起兵造了反。建文四年开始,朱允炆的大军节节败退,没多久就被拿下了南京。

按理说来,皇帝有难,各地的王侯应该勤王。朱允炆也确实下令四方军队勤王,但坐镇云南,手握30万大军的沐晟却按兵不动。

沐晟此举在当时受到争议,但以现在的眼光来看,的确非常高明,沐晟也不愧是饱读诗书的“儒将”。

建文帝和燕王的“内战”,帮谁都有巨大的风险:

首先不能帮建文帝,如果建文帝输了,那燕王不会放过自己;如果建文帝赢了,那吃一堑长一智,也绝不会容忍地方再有军权,沐家还是会被削掉。

帮燕王的风险一样大,首先是道义压力,这就等同于造反了,赢了也会被戳脊梁;要是输了,那朱允炆就不是削兵权这么简单了,可能会直接将沐家灭门。

所以沐晟以“云南未定”为理由观望,是非常聪明的举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文四年,南京被破,朱棣登基。

朱棣因为削藩而造反,他自己上台了,自然不可能削藩,反而要“复藩”。所以,在福建漳州的老岷王——朱棣的弟弟朱楩回到南京奉旨,继续担任岷王,前往云南。

朱楩带着随从浩浩荡荡去了云南,以为这次“变了天”,沐晟也不敢把自己怎么样。没想到沐晟不改本色,依旧完全不把他放在眼里。

朱楩在云南作威作福,很快和沐晟再次冲突,双方的奏折都到达了南京。

朱楩说沐晟不敬藩王,沐晟说朱楩品行不端。

朱棣是袒护自己弟弟的,但当时云南又起了兵锋,云南南方边境的泰人王国“八百大甸”入侵明朝边境,朱棣下令沐晟去平乱。

所以,他给朱楩下令不要招惹沐晟。

《成祖实录》:“帝以王故诏诫晟,贻书岷王,称其父功,毋督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

【三】

千古谜团:朱允炆真的在云南吗?

千古谜团:朱允炆真的在云南吗?

后来,沐晟带兵和“八百大甸”交战,大破之,这让沐晟的腰杆更硬了。此后整整20年,岷王在云南毫无存在感,沐家一家独大。

朱棣对此没什么怨言,因为西南地区环境恶劣,军事压力大,除了沐家,很少有中央信得过,能力又强的人。

所以朱棣思考再三,把女儿长宁公主嫁给了沐晟的弟弟——沐英的幼子沐昕。和帝王家联姻后,沐家在云南的地位更不可撼动。

而朱棣作为和朱元璋一样的马背皇帝,任内一直爱打仗,他本人五次出关扫荡北元,还派遣沐晟和张辅南下远征安南,即今天的越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征安南之战,曾在历史上被列为反面教材,但其实此战有复杂的历史背景。

明初,安南陈朝内忧外患——南方的占婆国不断入侵,陈睿宗御驾亲征,结果战死沙场。从此陈朝衰落,后被大将黎季氂篡权,改称胡朝。

朱棣得知消息后,对胡朝不听中原指令,随意废立君主不满。

恰好有安南人伪称陈朝后裔,请朱棣出兵复国,朱棣派去调查的明朝官员还被胡朝截杀,朱棣随即下令征讨安南。

平安南的军队,前期司令是靖难功臣朱能,但朱能半路病死,随后张辅带兵南下,云南沐晟则带一支部队配合张辅。

第一次平安南,张辅和沐晟立下大功,灭了胡朝。朱棣大喜过望,在安南设交趾布政使司,将其纳入中国的版图。

有功的张辅和沐晟分别被提拔为英国公和黔国公,由于“公爵”头衔可以世袭,此后沐家主人当了200年黔国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南虽被平,但这片土地从宋代开始就独立于中国200年,当地民族已经和中华离心,很快叛乱不断。

当时,打着陈朝、胡朝口号的叛军此起彼伏,叛军杀了明朝的布政使司,明军平叛又遭遇大败。沐晟也在第二次进入交趾后遭遇多次失败,这也被后世诟病,明史称他“用兵非所长”。

后来,张辅被迫再次南下,两人合作平定叛乱,但安南地区还是烽烟四起,不可收拾。

明宣宗继位后,交趾有黎利叛乱,沐晟和柳升又平叛失败,柳升战死,沐晟损兵折将而走。事后,沐晟被追罪,收回了他的征南将军印。

宣宗无奈,最后放弃交趾,这段短暂的统治毫无所得,损兵折将,耗费巨大,沐晟也因此郁郁寡欢。

沐晟此时已步入晚年,他回到云南后兴修王府,并在云南各处修建别墅,这些宅邸耗资巨大,曾被地方官弹劾。但朝廷念沐家有功,不做计较。

《明史.沐晟传》:“晟久镇,置田园三百六十区,资财充牣,善事朝贵,赂遗不绝,以故得中外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沐家在云南始终有平叛的压力。

沐晟临终前,还以70岁高龄出征麓川,讨伐当地叛军首相“思任发”。但他战略不明,剿抚不定,导致大军战败,最后郁郁而终,此时他已经镇守云南近40年。

综合来看,沐晟的能力在明朝初年只能算中下,据说他谋略强,但性格有缺陷,优柔寡断,经常前一天下令进攻,第二天收到“降表”又开始犹豫要不要招抚。

征安南,讨麓川时,当地叛军都抓住他这个缺陷,写投降书麻痹沐晟,进而设置埋伏大破明军。

对于沐晟,在民间还有个传说流传了几百年,那就是朱允炆入滇出家。

传说在建文四年南京城破,皇城着火后,朱允炆一路坐船南下,最后进入四川,再入云南。

因沐晟和朱允炆关系很好,所以朱允炆进入云南,在曲靖地区出家为僧,沐晟在暗中保护他。也因为这样,永乐皇帝虽看沐家不顺眼,也不敢轻易裁撤。

因为逼急了沐晟,他就拥立建文帝,号召天下勤王,明朝可能大乱。

当然,这个故事是南方流传的建文帝传说之一,沐王府200年里,官方的历史从没跟建文帝的去向扯上关系。

沐晟去世之后,儿子沐斌继任黔国公,好在父祖们把该打的仗都打完了,此后云南基本太平,沐王府成为云南的“小朝廷”,传承12代人,陪伴明朝始终。

参考资料:

1.《明史》

2.《成祖实录》

3.《试论黔国公沐晟与明代中越之战》,谢雪冰,卢石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