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7岁便投身革命,从一名普通的木匠逐渐成长为国家主席,毛主席曾赞誉他“名不虚传”。此人是谁?

李先念,1909年出生于湖北黄安一个普通的农家,童年充满乡村的宁静与质朴,9岁起便踏入私塾,接受传统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境的贫寒让李先念不得不提前面对生活的艰辛,那段时期,他开始追随表兄袁学福,踏上学习木匠技艺的道路。

李先念展现出极高的学习热忱和非凡的天赋,短短三年时间,已经熟练掌握这门手艺,成为一名技艺精湛的木匠。

1926年10月10日,国民革命军攻克武昌,北伐战争取得空前的胜利。当时,李先念听闻董必武、陈谭秋等人在他的家乡积极组织农民运动,毅然决定返回黄安,加入高桥农民夜校,开启革命之旅,当时他年仅17岁。

回到家乡后,李先念全身心投入到农民运动中,用热情和智慧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那年冬天,李先念毅然决定,正式成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一员。

在汉口工作日子里,李先念频繁与工人阶级交流,这种深入的接触使他深刻体会到工人阶级的坚韧力量,以及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核心作用。

1927年春,随着高桥区工会的成立,李先念凭借在工人阶级中的良好声誉和出色的组织能力,成功当选为工会主席。

1935年1月,随着遵义会议上的重要决策,毛主席再次确立其军事领导地位,李先念迅速发出指令,要求红四方面军从川陕革命根据地向西发起行动,以配合和支持中央红军的战略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年三月,红四方面军成功地渡过嘉陵江,坚定地转向川西北地区,继续他们的征程。

了月底,中央红军在经历了长达十个月的漫长行军与激烈战斗后,已经身心俱疲。就在这时,红军收到来自雪山另一侧的红四方面军的电报,内容包含两个重要信息:

一是他们已派出小队前往懋功与中央红军建立联系,并询问中央红军接下来的行动方针;

二是川西一带的形势有利于他们进行战斗并巩固后方根据地。

这封电报由张国焘、昌浩和徐向前联名发出,迅速在中央红军中传播开来,引发广泛的欢呼。

6月12日,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精心撰写了一份深入透彻的《关于川西北敌我态势的汇报》,其中详尽地剖析敌军在川西北地区的兵力部署、数量以及调动动态,清晰地阐述红四方面军自身的战略部署以及接下来将要执行的战斗任务。

次日,这份报告连同两幅地图一起送到红一方面军的手中,徐向前还提到红三十军的政委李先念已经抵达懋功,并带有一架电台,询问如何配合中央红军的行动。

6月16日,在一座具有法式风格的天主教堂内,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与红三十军政委李先念会面。

毛主席紧握李先念的手,上下打量这位年轻的政委,由衷地赞叹道:“你的名声果然名不虚传,真是个英雄少年!”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中,李先念身兼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司令员等要职,率领部队深入敌后,巧妙地开展游击战争,成功地开辟广大的抗日根据地。

在李先念的英明领导下,军民团结一心,多次成功地抵御日伪军的凶猛进攻,巩固已有的抗日根据地,还进一步扩大其影响范围。

在解放战争中,李先念在军中担任重要职务,做出重要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3年,74岁的李先念担任国家主席,成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

从木匠到国家主席,李先念的经历堪称传奇,他的一生是革命、奉献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