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单位、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全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先进县……这是章丘全域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一个个闪光足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突出全景化打造

做靓乡村振兴底色

点上出彩。充分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和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工作。目前,章丘已建立市场化城乡环卫一体化新格局,清洁村庄覆盖率达到85.5%;农村路中等以上比例达到93.1%,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62%的村庄完成生活污水治理,农村改厕“五化”管护模式在全国推广。已创建244个各级各类示范村庄,特别是三涧溪村,近年来各方面都有新的变化。村集体资产从2018年的1.89亿元增长到目前的2.73亿元,村集体年收入从263万元增长到目前的1223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达3.2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线上成景。 打破行政区划界限,以示范区创建为重点,高起点先后打造6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包括“三涧溪”齐鲁样板、“诗画文祖”衔接推进2个省级示范片区,“杏花河韵”“绣江风韵”“山水新章”3个市级示范片区和“水乡白云”1个区级示范片区,串联形成花样垛庄、水乡白云、诗画文祖、绣江古韵、缤纷绣惠、瓜果飘香等6条示范线路。同时,以农事节庆活动为主轴,贯穿一年四季、不同时段。连年策划组织章丘大葱文化旅游节等各类农事节庆活动20余个,黄河流域九省(区)首届农民乒乓球邀请赛、全国越野山地自行车邀请赛等大型赛事在章丘区落地举行,将章丘风采推向全国。

片上开花。 打破各街镇行政区域界限,谋划了南部山水情、中部泉水韵、中北部湖光美、北部黄河情四个产业发展功能区。南部山区,以“山水秀”为主题,突出自然环境、文化传统、特色种养等综合资源丰富优势,大力发展干鲜果品、康养民宿、农事节庆、民俗戏曲等新业态产业,打造“四季有约”农文旅融合发展片区。中部平原,以“泉水韵”为主题,突出明水古城、城镇建设、“三变”改革、历史人文等发展资源集中优势,大力发展城镇经济、美丽经济、资源经济、设施种养等新业态产业,打造“中央会客”城乡融合发展片区。中北部湖区,以“湖光美”为主题,突出自然湿地独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云湖水产、七彩锦鲤、地理标志等绿色生态产业,打造“鱼翔鹭飞”湿地保护发展片区。北部滩区,以“黄河情”为主题,突出特色鲜明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粮食加工、瓜菜种植、种苗繁育、畜禽养殖等特色高效产业,打造“黄河之恋”三产融合发展片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突出全要素提升

做强乡村振兴引擎

突出党建强动力。章丘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相关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推进体制,形成区镇村三级书记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努力把党建引领抓实抓牢。创新成立75个乡村振兴“党建工作区”党委,明确“全员抓党建、全域抓治理、全线抓服务、全力抓发展”职能定位,下沉51项服务,赋予4项职权,搭建5大平台,推动工作成果由虚向实、工作基础由弱到强“两个转变”。同时,坚持头雁领航、雁阵齐飞,分三批评选70名“领航书记”,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152人进驻帮扶村,以队伍强度提升振兴力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突出产业壮实力。坚持“一产为本、全链共建”,重构产业链、延伸价值链、完善利益链。上游,以“项目突破年”为契机,重点培育章丘大葱、现代种业、预制菜品、高效畜牧等十大优势产业;中游,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强镇10个、市级以上农业品牌产品80个,打造智慧农业示范点17处,以流通端提升、品牌化塑造倒逼生产端升级;下游,用好4000多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形成以“泉水人家+龙山农品+镇域品牌”为轴心、50万亩“三品一标”为主体的农业品牌体系。

突出铸魂添魅力。深入实施乡村文化引领工程,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实现全覆盖,文明村覆盖率达到96%。创建出彩人家示范村329个、示范户6.16万户,以“小家美”带动“大家美”,以“小庭院”扮靓“大环境”。同时,注重挖掘乡村文化元素,赋予乡村更大魅力和吸引力。目前,章丘区已建成了10余处乡村记忆馆,“石匣过半年乡村振兴戏剧节”已连续举办五届,青野五音戏获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三德范芯子、范家铜响乐器等优秀传统文化在乡土盛情绽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突出全方位保障

做优乡村振兴体系

建立“一套机制”。乡村振兴、规划先行。坚持顶层设计,精心编制《章丘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统筹推进农业现代化、乡村建设行动、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农民现代化、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多项工作,形成了实用、好用、管用的“多规合一”规划体系,做到乡村振兴事事有规可循、层层有人负责。同时,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对规划刚性落实,不搞短期行为,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逐步将“施工图”变为“实景图”。

把握“两个重点”。即深化“三变改革”和优化监督质效,推进集体和农民收入“双增”,打通共同富裕道路。一方面,深化“三变改革”。在全市率先推动村、镇“三变”改革,建立起“镇带村、村带户、党员干部带农户”的“众”字型发展架构。全区525个行政村均成立村集体经济、土地、置业、劳务、旅游五大股份合作社,并成功探索出合同规范提升型、土地股份托管型、置业资产增收型等10种发展模式,有力推动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三变”改革已实现423个村庄股民分红,分红金额总计4.65亿元。525个行政村集体收入全部过30万元,50万元以上行政村达89.14%。另一方面,优化监督质效。在市纪委监委指导帮助下,章丘区从以工代赈、合同清理、惠农资金三个“微切口”专项整治入手,实施以工代赈项目102个,占全市总量的80%,带动3万名群众增收3560万元;首创“阳光问廉”基层监督模式,开展“阳光问廉”活动的村,市民服务热线总量同比下降60.6%,信访总量同比下降68%,创新做法被中国纪检监察杂志、中纪委网站等媒体推广,得到省市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抓住“三个关键”。乡村要振兴,“人才、土地、资金”这三个要素不可或缺。人才方面,建成市级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4处,依托基地对接联系专家249人次,“龙山味道助力乡村振兴专家服务项目”入选2023年省级专家服务基层示范项目。全力推进《博士后集聚计划》“人才服务30条”等人才政策落实,去年以来,发放各类人才资金2700余万元。土地方面,建成农村产权市场交易体系,在全国率先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颁证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资金方面,完善财政金融支持政策,先后整合涉农财政资金56.06亿元,撬动金融投资229.7亿元;落实各项减税政策,减免7000余家涉农小微企业税收1.6亿元。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创业补贴政策落实力度,鼓励引导返乡创业、乡村能人就地创业,截至目前,共为6916名创业人才发放创业贷款9.5亿元,带动就业1.03万人。

章丘持续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接着一件抓,把全域乡村振兴这台大戏唱出气势、唱出精彩,努力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画卷上展现璀璨风采!

编辑:刘义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此内容整理自“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如有侵犯,请联系删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