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4054位真人故事

在20世纪60年代,外婆以医疗团员的身份被派遣到北非工作三年,期间曾数次赴南欧旅行,我自小和外婆亲近,经常听她讲述所见所闻。

妈妈是台湾人,也是一名大学教授,经常带领中小学校长去海外交流。爸爸是香港人,大学毕业后在台湾工作,2014年被公司派遣到成都任职17个月,对中国大陆有较为深入地了解。

我们全家经常回香港,坐飞机对我们来说是件很平常的事。

在这种家庭氛围下,我耳濡目染,知道世界的广大,人间的缤纷多彩,从小就向往用脚丈量世界,用心体验人间烟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是古芮丝)

我是古芮丝,90后女生,出生在台北,妈妈是台湾人,爸爸是香港人。

外婆家就在台大附近,家里有空闲的房子,就出租给台大的学生。爸爸来台湾大学上学,想找宿舍,就找到了外婆家里。

爸爸各方面条件都很好,被外婆一眼相中,想让他做自己的女婿,就这样成就了一段美满姻缘。我们一家四口常住台湾,有假期会经常回香港探亲。

爸爸要求不高,只要学习成绩不掉链子,我想干嘛就干嘛。妈妈是大学教授,学教育的,对我们的管教有一套她自己的方法。

一般的家长在孩子犯了错后,会直接指出错误并严厉批评。我妈妈却会首先分析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再找出我做得对的地方来表扬我,然后教导我如果换一种方法去处理,事情就会有不同的效果,得到的结果也会是正面的。

这种教育方法,没有把矛盾激化,又告诉了我如何处理事情才正确。既建立了我的自信又让我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我从小到大都没有叛逆期。

我的小学、初中、高中都是按照既定模式走的,很顺利,学习成绩挺好的,没有大起大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加坡和研讨会小伙伴一起)

2013年,上大学时,我以台湾会员的身份,参加AIESEC国际研讨会。研讨会在新加坡举行,主办方安排了二日游,探查新加坡文化。我是个好奇宝宝,新加坡的饮食、民俗、思想都引起了我强烈兴趣。

2014年,轮到台湾举办AIESEC国际研讨会,我不想放过这么好的机会,主动要求加入活动的旅游组。花一个学期的时间及有限的公费到台湾各地探查可以游玩的资源,并和组员共同商量制作旅游计划书。

那段时间,每个周末我都忙得不亦乐乎,甚至耽误了奖学金的文件递交,错失一大笔钱。不过我为此也得到很多,并探索出自己的职业向往:旅游业。

这个组织像个窗口,让我看到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和思想。

2014年暑假,我参加学生团队,到曼谷的一家台商电子公司实习两周。台商非常热情,提供一切费用。

实习任务完成后,老板热情邀请我毕业后加入他公司。这次泰国之旅的一切都让我感到舒适美好,也让我意识到:海外工作也是一种选择,所以我欣然答应了他们的邀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安古城)

毕业前夕,想起大二时曾去欧洲交换的学姐的分享,完成毕业所需学分后,我也动了去交换游学的念头。

2015年春,我来到西安交通大学交流一学期。学校里,有学生社团专门在假期带领我们到附近的景点自费旅游。多次参加游玩活动,我了解到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

由于有了曼谷台商的邀请,就业问题解决了,交换学习结束后我没有急着返台。

从6月开始,我走遍了新疆、香港、云南、越南、柬埔寨、土耳其等地。毕业典礼都没有回台湾参加,毕业证也是叫同学帮我拿回来的。

2015年,四面佛爆炸案的发生,泰国严控了外籍人员入境工作签证的颁发。我也不能幸免。

工作签证办理失败,打破了我沉浸式的旅行计划。我要重新考虑就业问题了。

没找到海外的工作,我只好先回台湾找了家公司上班。但平静的上班生活无聊又无望,我躁动的心蠢蠢欲动。

2017年,我买了一张去北京的单程票。家里人说:“混不好就回来,家里永远都有你的位置。”我却暗暗憋了一股劲:“别小看我,我肯定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但现实总是会教训嘴硬的人,我来的时候只有台胞证,没有办内地工作证。证件不齐全我什么也干不了。

了解办证手续后,我让妈妈把我的学历证、良民证和无犯罪证明等邮寄过来。期间我收到过面试通知。当我匆匆忙忙地赶过去面试时,HR一见面就问我是不是台湾人?得到我肯定的回答后,面试就结束了。我整个人都是懵的,不知哪里出了问题。

好在不是所有公司都是这样,后来一家公司录用了我。公司HR花了将近半年时间,才把五险一金等所有流程走完。我非常庆幸自己遇到好人,感谢他们的辛苦付出。

我就职的是在美国上市的互联网旅游公司,负责国内国外旅游目的地的销售工作。我的客户端是各省市旅游局。由于我对国内的政策和条文不熟悉,尽管我努力学习,做出的计划书还是达不到客户要求,导致我非常焦虑。

后来领导调整了我的客户方向,让我负责美洲组。服务对象包括航空公司、旅游局、酒店等,都是用英文沟通。

我在大学学的是EMI课程,完全具备商用英语的基础,加上有网络翻译和文法软件的加持,书面交流也通畅无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获得华北区新人创意奖)

为了工作,我曾经去秘鲁、古巴等南美国家出差。虽然当地人的口语夹杂浓浓的地方口音,但我通过书写、肢体语言、生存智慧以及翻译软件“听懂”他们的意思,都能很好地完成既定任务。

我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因为工作出色,我获得2018年华北区新人创意奖。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正当我的业务蒸蒸日上的时候,2020年,新冠疫情来袭,旅游业进入寒冬,我所在的小组解散,组内五个成员全部离开了。

北京的房租、物价都非常贵,加上北京人口太多,交通不但拥挤,还时间长。小组解散后,我有了离开北京的想法。

2021年6月,我前往四川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现在更名为大熊猫国家森林公园)担任媒体志愿者。

工作期间,因为工作做得好,曾接受过央视海外频道节目采访。

我觉得这项工作很有意义,就注册了多个自媒体账号,把工作中有趣的经历发布到网上,引起很多网友的喜爱和关注。

同时,我也没有放弃自己的爱好:旅游。我在北京工作期间,经常参加某旅游品牌活动,由于工作出色,晋升为领队。来到成都依旧担任领队,并在柬埔寨金边自创华人微周末兴趣团体,自行开发游玩路线并担任领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受央媒采访)

成都的气候和食物都不是很适合自己,加上成都和北京没有太大的差别,特别是在语言、文化和思想上几乎都相同。这对于我这样的好奇宝宝来说,没有了神秘就没有了吸引力。一段时间后,我开始考虑离开这座城市。

2021年1月,我离开成都来到柬埔寨金边,还是在商旅公司工作。

这里工作周休一日。仅有的一天休息要采买、清洁和洗衣。日子忙忙碌碌,毫无兴趣可言。

偶尔在周日参加柬埔寨给外国人的旅游活动,也觉得用英语无法完全表达自己的意思,以致无法和外国人因为一次旅行而成为朋友。

旅游团的食物也不合胃口。有时爬了好久的山,又累又饿,想喝碗热汤,却只发一个冷三明治。

这些都让一直喜欢自由自在的我非常不舒服,让我难以接受。

我想打破现状,另辟蹊径。2022年7月,我自发经营一个“周末请上车”的兴趣团。

柬埔寨的中文攻略不多,我在英文网站搜索,把好玩有趣的事情串联起来,规划一条自己觉得理想的路线,召集志趣相投的人一起去玩,费用大家一起分担。这种方式得到很多人的认可和喜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末和伙伴们出去游玩的照片)

我曾经在网上看到一座特别漂亮的岛屿照片,这个岛没有什么名气,旅游资料上都找不到,我利用各种搜索软件,花了好长时间和好多精力找到了这座小岛,然后召集有兴趣的伙伴成功上岛游玩。

伙伴们对这种游玩方式和目的地都很满意,我也得到极大的鼓舞。

但是,由于大环境影响,旅游业的持续低迷,加上工作不顺心,我便想辞职寻找金边可以“周休二日”的公司。

在柬埔寨,“周休二日”的条件,几乎刷掉95%的公司,好在后来在当地台商的引荐下入职了一家地产公司。这家公司工作条件完全满足我周休二日,工作日早八晚五的要求,我开心了好久。

公司平时沟通以英文为主,上班时大家相处都没问题,但出了公司大门,我们就几乎寸步难行。

去医院看病,医院从挂号单到各种单据全是柬文,要不是护士小姐姐帮我翻译,我就像个无头苍蝇一样,弱小又无助;到乡下,想买个榴莲解解馋,价位牌上的柬文让我望而却步。

以我的性格,岂能被这些困难难倒,为了接下来的日子过得舒服些,2023年,我开始把学习柬文列为新年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认真学习柬文)

我在网上找了个柬文老师,他以用英文做基础来教我柬文,我第一节课就被母音、子音等专用名词给弄晕了。

这个方向行不通,我马上转换方法,和另外一个学中文的英国人Sarah相互学习。他在柬埔寨生活了二十多年,柬文很流利,他教我柬文,我教他中文,这方法收到奇效,我们的语言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完成初阶的柬文课。进入第二阶段,我开始购买柬埔寨小学生练习本及字母拼图进行学习。

我是做市场营销的,刚到柬埔寨时,特别接受不了这里色彩缤纷的审美。

在国内几年时间,习惯了有高级质感的海报,突然转换到这种接地气的土气文化,我顿时不知所措。而且,当我想带领团队做出我认为的那种高级的东西时,根本带不动。这里的剪辑师和设计师完全理解不了我的想法,做出的策划和海报和我的要求背道而驰。工作进度无法推进,我有点崩溃。

在柬埔寨贫富差距比较大。有些家庭条件好的人,接触的东西多,眼界也开阔,会有一定程度认同我的想法。而那些完全没有到过外面世界的人,无论如何向他解释也无法让他理解你,磨合起来非常困难。

常言道:改变不了别人,就改变自己。我试着放低自己的姿态,站在他们的高度看眼前的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著名景点“吴哥窟”)

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觉得这些土气的设计才适合当地的文化,这样设计才能和当地的环境相融合,所以才有艺术的尽头是烟火气的说法吧。

这件事教会我,想要真正了解当地人文,不能高高在上,要学会和当地人同一视角看问题,才能了解他们真正的想法。

通过在中国大陆和柬埔寨的旅居,我认识到,要了解一个地方不能单纯靠旅游几天就下结论。

就像北京有厚重的历史、发达的科技,还有丰富的人才储备等。同时也有高昂的物价、紧张的工作生活以及快节奏长距离的通勤时间等。

而柬埔寨有慢节奏的工作、便宜的生活消费以及较低的房价,同时也有语言不通、环境设施落后和高昂的医疗费等。这些都要花时间才能慢慢体验到的。

我的理想不是在三四十岁时担任某个大公司的高级职位,也不是赚到很多钱成为大富豪。而是能到世界各地旅居,深度了解我所到达的地方的人文,思想和文化,体验不同民族的生活状况。

近十年来,我一直这样做,将来或许我还会这样生活下去,毕竟只要走在路上,就会看见我喜欢的不同的风景。

【口述:古芮丝】

【撰文:子曰】

【编辑:晓柒】

我们无法体验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不一样的生命轨迹,这里的每一张照片都是生命的点滴,每一个故事都是真实的人生,如果你也喜欢,请点击关注哦!

(*本文章根据当事人口述整理,真实性由口述人负责。本账号友情提醒:请自行辨别相关风险,不要盲目跟风做出冲动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