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王运来 黄质夫乡村教育研究,对原平台表示感谢!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删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运来教授,此图来源网络)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深切地认识到了黄质夫先生在乡村教育上立德、立功、立言的业绩:他怀着教育救国的理想,投身于乡村教育事业,并为之奋斗了一生。在办学中,他勇于开拓,坚持实干,倡行自己的教育思想和办学主张,为培养师资、开发乡村奋斗不已,做出了辉煌的业绩:创办了我国最早的乡村师范学校之一的界首师范,随后又创办著名的栖霞师范和位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偏僻山区的贵州师范。他的"学校社会化、社会学校化"的教学实践,使栖霞乡师等在当时取得众所瞩目的办学成果,一些知名人士指出栖霞乡师是"乡村改造的先锋""乡村改造的开拓者",栖霞乡师和后来的贵州师范的实践为乡村教育事业开辟了新境界,谱写了现代教育史的新乐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黄质夫先生的精神究竟是什么呢?这是一份永远值得书写的答卷。就笔者看来,它至少包括了立德树人的精神,止于至善的精神,知行合一的精神,守正出奇的精神,等等。

黄质夫先生力主立德树人。"我是师范生,热血满腔,做人做事,至大至刚,丝毫无愧俯仰。学有专长,当仁不让,献身教育,造福边疆,赫赫英雄我首创",集中地体现了黄质夫的办学思想。他尤其注重道德品质和专业思想的教育,认为德育是"五育"的核心,是办学的方向和方略所在。他在历任校长任上,都亲自抓德育,规定"校长负训导上的最高责任",并制订各个年级的具体要求和实施方案,循序渐进,严格执行。而"爱国报国,求实苦干,献身乡村,文明礼貌"则是其德育观的核心内容。校园内"忧劳兴国""还我河山"等标语,"国土未复,士堪羞"等画作,"救百万村庄的穷,化万万农民的愚,争整个民族的脸……我们的责任先"等校歌,时时刻刻都彰显着绵绵不绝的爱国情怀与斗争意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质夫先生追求止于至善。深受东南大学"止于至善"校训熏陶的他,秉持着“取法乎上、仅得其中”的理念,几乎在所有阶段都把他所要培养的学生的目标高高地定为止于至善。早在20世纪20年代创办栖霞乡师时,他就把乡村师范的培养目标擘画为七项全能式的标准:"不仅是坐而言的人,还要是起而行的人;对于各种基本知识应有充分的修养;体格健全,能耐劳苦;品格高尚,堪做乡民的表率;有各种应用常识,且明白教育原理及近代社会的趋势;对于本身的职业,有浓厚的兴趣,肯认定他的职业是终身的职业;长社交,能得各方面的助力;了解乡村社会情形,熟知农民习性,安于乡村生活,视改造乡村为最有乐趣的事业。"虽说全部达到这些标准难度颇大,但黄质夫先生更主要的是要告诉我们"做不完,学不厌,教不倦",成长永远在路上。

黄质夫先生崇尚知行合一。中国古代优秀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能够集知人类之德性、学治国之大道、思修己之途径、行利民之大事于一身的贤人、君子,他们要德才兼备,知行合一。黄质夫倡导实践,认为教育必须要培养一流的实用型人才,必须要培养忧国忧民、治国强民、建设繁荣富强的中华民族的建设者。在创办各类乡师时,他始终将实践放在第一位。早在1924年创办界首师范时,他就极具远见地提出了师范是"乡村文化的中心"的观点,竭尽全力开辟实验场所,借助于桑园菜地、鱼池藕塘来引导师生有意识地把教、学、做统一起来。之后,在栖霞乡师期间,他更是创造性地践行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思想,将生产劳动、教育教学统一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丰富、深化、完善了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耕读一堂,得天下英才而教;弦歌四野,树乡村文化之基","埋头苦干,胜过无谓的夸张",是他躬行实践思想的经典表述。黄质夫率先垂范,认为教育者要有过硬的本领,要做德、才、识、艺全新的典范。黄质夫教育思想中的率先垂范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影响力。他不仅竭力提倡施教者躬身实践,做学生的楷模,更能身体力行,处处为人表率。作为校长,他永葆劳动人民本色,不脱离生产劳动、不离开学生,与广大师生一道参加校园建设,与一线教师一起担任教学任务,竭尽全力实践他的教育主张。"德能感人,才能胜任",言简意赅、鲜活灵动地展现了教师应有的德艺双馨的风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质夫先生致力守正出奇。黄质夫教育实践观中有一重要内容,即"做不完,学不厌,教不倦"。这简单的九个字概括了教学原则、教学方略,更重要的是隐含着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学习、孜孜以求、寻求突破、重在创新、完善自我的思想。创办乡师,目的是要培养出"教师、导师、领袖"三位一体的复合型人才,所以,教师担当着改造乡村、建设理想新村的重任,必须确立终身接受新思想、新观念的志趣,并且要力求守正出奇,把严谨规范的教学实践升华为具有丰富内涵的教育教学思想。"生活简陋,思想不要简陋"响亮地吹起了注重教育教学研究、力求学术创新的冲锋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京栖霞中学内碑文一景)

黄质夫的这些主张,对现今教育界的许多不良倾向,譬如重智育轻德育、重理论轻实践、重讲授轻动手、重试题轻生活、重教学轻研究等等,也具有振聋发聩的针砭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质夫精神照我行》江苏人民出版社)

(本文为江苏人民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质夫精神照我行》序言,题目为编者所加,有删节。

作者王运来,时为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