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抗战结束后,国民党和共产党为争夺中国的统治权而爆发内战。在这场你死我活的较量中,双方无不竭尽全力。1948年,解放军发起了著名的淮海战役,其中双堆集一战,就是决定全局胜负的关键一役。在战火硝烟中,陈士榘这位在战场上驰骋飞奔的参谋长,凭借过人的谋略和胆识,为最终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一生可谓戎马半生,最后更是亲自率领工程兵在西北建设核试验基地。那么,这位解放军的卓越将领,又是怎样在双堆集大战中智取上风,一鼓作气拿下坚守不渝的黄维兵团呢?他临危受命出手相救的过程,又经历了哪些惊心动魄的事件?让我们一同走进历史,瞻仰这位人民英雄的壮怀伟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终于画上了句号,可国共内战的硝烟却又呼啦啦燃了起来。对于解放军来说,这场内战就犹如一场生死之战,必须拿下最后的胜利方能夺取民心。因此,1948年下半年,解放军发起了被后世誉为"决定了中国革命胜负的战役"的淮海战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场战役一开始就势如破竹,解放军在济南把国民党军打得屁滚尿流。彼时国军主力还是摆出个虚张声势的架势,在淮河流域的徐州、蚌埠等地固若金汤,誓要同解放军决一死战。眼见国军虽众寡悬殊但士气正盛,大军仍在缓缓滑向,刘伯承就向粟裕发了一封燃眉之急的电报,希望中央军委能允许他率军消灭顽抗的国军余孽。

果不其然,中央军委予以批准,淮海战役的第二阶段就这样拉开了序幕。任务目标就是全歼孤军冒进的黄维兵团。此人是当时国军里为数不多的"孤忠"之一,带领的正是战力惊人的精锐第十二兵团。要说它的前世今生,那可真是乌龙绕了一大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本胡琏就是掌兵的主帅,可因为蒋介石的小心肝白崇禧不喜欢他,这支兵团最终便落入了陈诚的亲信黄维之手。为了不给黄维面子,胡琏索性撒手不干,却在形势危急时又临危求助于黄维。因而这支原本精锐质佳的部队,在黄维手中人心渐渐散了。

不过话说回来,哪怕人心如野马一般驰骋逃离,黄维毕竟还是比那群昏官腐吏强上一截。他带着兵团昼夜兼程,遭遇解放军无数路上的袭扰,终于还是在11月18日到达了位于安徽的蒙城县。当时距离黄百韬兵团覆灭只剩下四天时间,双方却谁都不知最后的结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正值战局关键时刻,总前委决定将消灭黄维兵团视为战役第二阶段的战略重心。刘伯承就设下一张大网,等待黄维踩进陷阱。黄维渡过浍河后果然被围在了以双堆集为中心、半径仅7.5公里的地区。受困于此,弹尽粮绝的12万黄维部曲,时刻都有被全歼的风险。

然而就算被包围了,黄维兵团也不是好啃的硬骨头。它们在周围修建了大量的碉堡,四处架枪严阵以待。单凭中野手中那些轻武器装备,很难快速吃掉对手。刘邓大军入主的情况也没好到哪去,丢掉重武器只剩个壳,打进城池能耗尽啃树皮。总之打成了个两肋插刀的局面,不进则退、不退则攻,都难以取得决定性进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粟裕反应极快,立马调遣参谋长陈士榘率纵队加入战团,支援正处困境的中野部队。而刘伯承回电后,又将战场主权一并交给陈士榘。一声令下,陈士榘果断让正面临敌的中野部队稍退半步,自己则带领新援军接过主攻大旗。

其实陈士榘此举也颇有几分高见,之前的战线上伤亡惨重,将领干部消耗殆尽,不利于和解放军接下来的全面进攻。只要换防新鲜军力,立马就能扭转被动局面。事实上,他一到双堆集就吹起了杀气腾腾的进攻号角,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给了黄维沉重的一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野新到的增援尤其是大炮火力,也为双方力量更加倾斜了。黄维在双堆集苦守了半个月后,被陷入了四面受敌之地。多重打击之下,国军岌岌可危。此时陈士榘收放自如,或招降或重点打击,不出一周就全歼了黄维兵团12万人马。就这股狠劲和脑筋,足见陈士榘将领远虑的过人之处。

徐州战场上的杜聿明,也因为黄维兵团覆灭而陷入绝境。可以说,淮海战役的胜利实则扭转了整个战局。激烈的战斗终于迫使蒋介石引咎辞职,从此国民党就陷入了瓦解的死局。而功劳簿上,却名名赫赫镌嵌着陈士榘的名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淮海战役之后,陈士榘并未就此功成身退。在渡江战役中,他依然大显身手,指挥若定带领部队取得了辉煌战绩。而后在工程兵队伍中驰骋一生,最终还亲率铁军驻防祖国西北,为新中国的核试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