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汽协数据显示,2024年5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95.5万辆,同比增长33.3%,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39.5%了。

也就是说,10个人里,已经有4个人选择了新能源汽车

按照这个速度,「电车用户」超过「油车用户」也许用不了几年了。

但问题是,新闻报道中依旧提到:电车容易自燃、省油不省钱、性能不稳定…怎么看都像是智商税。

真是如此吗?今天给大家聊聊大实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竟,对大多数人来说,选择电车就是为了节省开支。如果连这个承诺都达不到,那无疑就是智商税了。

但智商税真的存在吗?从使用成本来看,电车每公里的使用成本,只需0.1-0.2元,无论如何都谈不上受骗了。

虽然持反对意见的人很多,并表示:这才刚开始,等到换电池时,有你哭的。

然而,实际情况远比想象中乐观。

我卧底了4-5个电车群,仅见过4-5例换电池的情况:要么就是电池的品质问题,商家免费更换;要么是人为的事故,保险买单——从没见过自费更换电池例子。

说白了就是,如果电池真的不耐用,网约车司机也不可能选择电车,更不会有跑了百万公里的电车出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曾经的车企没变,油车时代,只愿提供发动机3年6万公里的质保;电车时代,却愿提供8年16万公里,甚至终身质保。

这种差异,不正是对耐用性的有力证明吗?

结合更便宜的保养费和差不多的保险费来看,说电车是智商税,肯定是无稽之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这一点,或许是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

实际情况是什么样的呢?

根据应急管理部的统计,2023年第一季度,燃油车的季度起火率为万分之0.46,而新能源汽车的季度起火率为万分之0.72。

这一数据显示,两者之间的差异,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所以,别看网上动不动就报道电车自燃了,不是电车自燃概率很夸张,是这么报道电车自燃有流量,油车没有——从而导致的舆论的巨大偏差。

此外,评估车辆的安全性,不能仅仅依据起火率。

大多数车祸死亡并非因为起火,而是因为撞车:比如,2023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75万起,这才是大头。

油车这方面表现,比电车更安全吗?那就不一定了!

毕竟,相对油车来讲,国产新能源用料真的很足,不论是气囊数、高强钢、扭转刚度…都远超油车——碰撞测试的结果也很棒。

相比之下,一些油车,中保研测试都不敢参与,时不时的还因为造假,在讲台道歉鞠躬——简直是搞笑!

同时,不能忽视的还有,电车的智能化越来越高,AEB功能越来越强。

按照这个发展趋势,电车的主动安全性还会有极大提升,这也远不是油车可比拟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一点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同价位的油车,拍马都赶不上。

以我的座驾为例,30万的价格,你能获得:双腔空气悬挂、CDC电子避震、前排座椅按摩、全车座椅通风、全纳帕真皮座椅、全铝合金底盘….等等。

试问,同级别哪个油车,哪款能做到这样的配置?再加20万的预算,都找不出第二辆。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部分车企习惯了“割韭菜”,很多人也烙下了深刻的思想钢印。

对这些消费者来说,别说给高配置了,只要能降价,都恨不得高呼“万岁”。

在这种市场环境下,期望车企自发“觉醒”,实现“良心发现”,肯定不可能!

说白了就是,还在用收音机的车,一撞就瘪的车,都有人吹嘘是“50万以内最好开的车”——只要这种人还存在,别人就可以笑着数钱。

虽然这2年内,笑容少了不少,性价比也有所提升。

但这绝不是车企良心发现!

而是对比同价位的电车来说,它们真的拿不出手了,只能降价换取销量。

要是放在过去,没有电车的冲击,你看他们打不打折,不加价卖你就不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的来说就是,新能源汽车是智商税吗?不管从安全、性价比、使用成本来看,其实都不是。

之所以很多人这么讲的原因,是因为电车动了他们的蛋糕,损害了他们利益,让它们没法加价卖车,高价修车了。

我们一定要擦脸眼睛,别被这样的既得利益者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