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昨日,福建省武夷山市因暴雨转移群众在避灾安置点海亮研学基地食堂用餐。

综合新华社消息,连日来,受冷暖气流共同影响,我国南方多地持续遭遇较强降雨过程。国家防总于6月13日9时针对广西、福建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派出两个工作组分赴两省份协助指导工作。针对持续降雨和汛情,广西、福建、江西等地全力以赴应对,做好预报预警、防灾减灾、救灾救助等工作,力求最大程度减少洪涝灾害带来的损失,构筑汛期安全"堤坝"。

而在我国北方,连日来持续高温,华北和黄淮旱情快速发展。正值"三夏"关键期,旱情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各地气象、水利、农业农村等多部门正积极应对,多措并举,最大程度减轻干旱影响和损失。

强降雨引发多地洪涝

6月13日以来,广西桂北地区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自治区气象局于13日10时启动重大气象灾害(暴雨)Ⅲ级应急响应。广西洛清江及支流西河、百寿河等18条河流24个站出现超警0.13至3.17米的洪水。15日7时30分,自治区水文中心升级发布洪水黄色预警。

6月14日6时至15日6时,福建共有34个县份的162个乡镇累计雨量超过50毫米,其中7个县份的19个乡镇的累计雨量超过100毫米。受强降雨影响,福建多地出现河道水位上涨、道路塌方、房屋倒塌等险情。目前,福建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维持防暴雨Ⅲ级应急响应。截至15日7时,福建全省已累计下沉干部近4万人次,累计转移群众近3.1万人次。

江西省也正处主汛期的关键时间节点,江河湖库水位较高,土壤含水饱和,防汛形势较为严峻。根据江西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分析研判,今年江西的水文气象年景总体偏差,涝重于旱,主汛期有明显的降水集中期。此外,赣北和赣中北部的部分地区发生中小河流洪水或城乡内涝的风险高,赣江上中游、信江、修河及鄱阳湖可能发生较大洪水,部分中小河流可能发生大洪水。

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王伟跃表示,南方此轮降水过程主要是因为高空短波槽东移,配合副热带高压外围充足的水汽输送,导致降雨持续、累计雨量大。此轮暖湿气流主导的暖区对流性降水的特点就是分布不均,容易形成"散装暴雨"。

各方积极应对洪涝灾害

福建省邵武市是本轮降雨较为集中的区域,当地把确保人员安全作为头等大事。14日傍晚时分,邵武市水北镇二都村的村部饭菜飘香。"三餐都有热菜热饭,食宿都有保障!"村民雷元冬说,由于他家在高陡边坡地带,村干部多次到他家通知要赶快转移,他就收拾好衣物来到了安置点。"截至15日8时,全镇共转移危险区域群众123人,其中集中安置42人。"水北镇镇长吴烨介绍,水北镇各村严格落实"应转尽转"要求,组织干部入户摸排、上门宣传,帮助群众打消顾虑,实现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今年入汛以来,广西天气异常复杂多变,进入"龙舟水"暴雨集中期后,多地雨量突破历史极值。持续降雨导致广西多处住宅小区、村屯发生内涝。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灵活应用机器人、直升机和无人机等科技手段开展故障隐患排查,提高抗灾抢修效率。受强降雨和上游来水影响,广西海事部门对辖区内的128个渡口采取停渡举措,确保航运安全。广西海事局指挥中心副主任郑升介绍,汛期海事部门持续加强预警预报和值班值守,做好应急力量准备工作,注意防范船舶碰撞桥梁等风险。

加强防范减少损失

在江西省余干县的信瑞联圩,工作人员正在对堤身迎水面及背水面等重点部位进行全面排查。记者在堤坝上的一处防汛物资储备点看到,砂石、木桩等物资整齐码放,旁边的仓库内编织袋、防浪布、土工布等一应俱全。

余干县应急管理局副局长苏四鹏表示,为保障防汛物资"即来即用",余干县在全县的堤坝上设置了20个防汛物资储备点,一旦达到警戒水位,运输车和装载车就将在储备点待命,随时准备出发。

"我们加强对全区2.2万余名专业应急救援力量、32万名八桂应急先锋社区响应队伍的统筹,不断建强一体响应、权威高效的指挥体系。"广西应急管理厅自然灾害救援处工作人员周文玉介绍,通过推动"防汛十条措施""网格化管理""逐级包保责任制"等措施落细落实,入汛以来,广西已成功避让、有效预警地质灾害32起。

保质保量完成夏收夏播

中央气象台15日06时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自6月7日发布高温预警以来,中央气象台已经是连续第9天发布高温预警。截至14日,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的部分地区高温日数达到5-6天,有16个国家气象站突破最高气温历史极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昨日,在河南省沁阳市王曲乡南鲁村,农民使用喷灌设备为秋作物浇水。

河南省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高温)三级应急响应和抗旱气象服务保障四级应急响应。河南省气象服务中心首席服务专家肖瑶表示,河南省今年首轮持续性高温天气过程不仅持续时间长,升温迅速,而且太阳辐射强烈,湿度小。所以对公众来说,干热炙烤的体感更加明显。

国家防总已针对河北、内蒙古、河南、山东启动抗旱四级应急响应。水利部把针对河南、河北2省的干旱防御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维持针对山西、江苏、安徽、山东、陕西、甘肃6省的干旱防御IV级应急响应。农业农村部派出3个工作组和7个科技小分队,赴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7省,指导各地做好抗旱准备和应对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夏收夏播。

及早落实防灾措施

记者了解到,河北省农业农村厅近日连续召开会议,对夏种墒情不足的地区,及时会同水利部门做好应急引水、调水、提水、送水等工作,并利用好大功率水泵、打井机、移动浇灌设备等抗旱物资储备,增加抗旱水源,提高出苗质量。河北多地电力部门也选派队伍深入田间地头对设备、线路进行巡视、检修,以免机井出现故障影响浇水顺利进行。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种植业管理处二级调研员文占平表示,农牧厅在已有重大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的基础上,印发一系列指导性文件,组织各地开展抗灾救灾物资储备,及早落实防灾措施。农牧厅组织了各级专家和技术人员,前往田间地头实地指导抗旱,并提前调剂调运补改种作物所需种子等农资,调试好农机具,人、机、物随时处于待播状态,开展抢播抢种,还联合气象部门开展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加强土壤墒情监测。

各地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在此次旱情应对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夏播后,山东省临沂市各县区充分利用灌溉设施,加大抗旱保灌能力,目前已投入机井、泵站8600余处,灌溉80余万亩。

河南省浚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农技专家董文全告诉记者,当地充分发挥高标准农田水利设施作用,利用水泵等浇灌设施7000余台,组织群众采取滴灌、喷灌、井灌、渠灌、河灌等多种模式开展抗旱灌溉。截至目前,全县已开展抗旱灌溉面积62万亩。

作者:

图:新华社 编辑:施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