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弼猜得没错,史思明也早就急得不行了,所谓“洛阳将士皆燕人,久戍思归,上下离心,击之可破”的谣言就是他放出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史思明此人军事才华平平,还缺少战略眼光,考虑问题就一根筋。战河阳,被李光弼敲掉一嘴牙也没能如愿,攻陕州,又被卫伯玉打瘸了腿,下江淮,大好时机放在眼前却被他错过了,十足的衰神。

不过一根筋也有一根筋的好处,他死盯李光弼兵马不足的劣势,想尽一切办法要将唐军调出来打,为此错过江淮也在所不惜。

其实史思明的手法很拙劣,可架不住唐军内部有人眼瞎,有人拆台,竟然逼得李光弼往他的陷阱里跳。

两军对垒,比的往往不是谁更高明,而是谁不犯错误,就像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场被称为“邙山之战”的战争即将开始,李光弼将镇守河阳的任务交给了李抱玉,他则亲自率军出征。

唐军兵分两路,西路是甚至陕州的卫伯玉,北路由仆固怀恩为前锋,李光弼和鱼朝恩为后军,布阵于北邙山。

邙山也叫“北邙山”,是一个“帝王会场”,那里躺了八十多位自东周以来的帝王,数千位达官显贵,以至于唐朝的皇族已经买不到门票了。

邙山的海拔不算高,但却绵延三四百里,横亘在洛阳的北部,成为一道天然的防御屏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洛阳北城门距离邙山仅二十里地,邙山脚下这块不算太大的开阔地就成了唐军与叛军决战的地方。

是不是很奇怪,洛阳不是一座空城了吗?史思明不也抛弃没要吗?

史书的记载我们也不能太抠字眼,所谓“空城”只是一个形容词,绝不可能做得到。另外,那些被迁移的居民也不可能长时间在外面流浪,早晚还会回到家园。从乾元二年(759年)九月,到上元二年(761年)二月,时间过去快一年半了,洛阳已经逐步复苏了。

对那些有产阶级来说,谁愿意放弃自己的财产呢?所以,古代要想给对方留下一座空城很难做到,除非采用很残忍的“坚壁清野”,烧光,老百姓不走也得走。显然,对洛阳这样的帝都来说不可能这么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洛阳城比较特殊,除了邙山几乎是一马平川,很不好防,这大概就是唐肃宗那么有信心的原因。但他似乎忘了一件事,要想拿下洛阳,最关键的并不是洛阳,而是洛阳周边,如果将周边的据点都拔除,它就成了古城,沦陷就是早晚的事。

眼下显然不是这么一回事,唐军只有河阳这一个点,算上陕州的卫伯玉也仅仅是两个点,构不成实质威胁。这就是李光弼迟迟不肯动手的原因,也是史思明敢于引诱李光弼出战的原因。

李光弼叮嘱仆固怀恩:你要将阵营布在半山腰,这样进可攻,退可守。

很明显,李光弼对此战信心不足,全然没有河阳之战的决绝。

然而,仆固怀恩的做法却让李光弼大吃一惊,这家伙居然将军阵布置在了邙山脚下的平原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光弼火了,立刻派人去训斥仆固怀恩:你怎么不听命令?万一战事不利,你想退都没地方退,必然遭遇灭顶之灾,麻溜的,退回山腰去。

岂料,仆固怀恩硬气得很:这地方我说了算,我想咋打就咋打,他瞎指挥个啥?上山那是进攻吗?到底是我们打史思明,还是史思明打我们呢?就扎这儿了。

这个细节表明,李光弼虽然是朔方军节度使,但一年多以来他依然不能实际控制这支队伍。

仆固怀恩咋这么牛?就不怕被军法处置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办法,仆固怀恩的地位是独一档,人家姑娘现在是回纥汗国的可敦,而回纥又是大唐不敢得罪的腰杆子。别说李光弼,就是郭子仪也得对他礼让三分,唐肃宗也只能砸吧嘴。

仆固怀恩也不觉得自己这么做有什么不妥,我父子忠心耿耿,满门忠烈,为了大唐帝国抛家舍业,一片丹心呐。

李光弼能怎么办?只能慢慢磨合呗,至于效果如何,呵呵。

史思明一看唐军的阵营,心里乐开了花,一马平川正适合骑兵冲锋,李光弼太体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