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学服装设计的中专女生,姜萍,用2年时间自学了高等数学。

近日,她在一项全球数学竞赛中脱颖而出,闯入12强。

目前,她正专心备战22日的决赛。

1、姜萍显然具有良好的数学天赋。数学,用张雪峰老师的话来说,会的真会,不会的真不会。姜同学做的题目对我等普通人来说,别说做出来,能看懂题目就不错了......更别说看懂答案。

2、姜同学没有因为自己的专业而浪费这份天赋。一边是Fashion design,一边是偏微分方程,没有比这更美的青春,泰裤辣。

3、不过,现在的成绩也许就是她最高光的时刻……再往前走,就是业余选手打职业赛。“虽败犹荣”也是一种光荣,但属于不得不接受被现实碾压的光荣。

4、不要过分夸大12强的意义。竞赛是数学的手段,不是目的。数学这门学科,要么进行开创性的理论性研究,写出用自己名字命名的公式,要么进行应用研究,用数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过去的“5G”问题,接下来面临的“6G”“7G”“8G”问题。

5、解题高手当然也是高手,陈景润部分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怀尔斯完美证明费马大定理,都是不世之功。但这种解题过程本身就在拓展数学的边界,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6、换一个角度想一想,提出哥德巴赫猜想和费马大定理的“出题者”难道不是跟后世的“答题者”一样牛叉吗?

7、竞赛只是数学王国里的初级进阶阶段,未来的路非常漫长。竞赛成绩并不完全决定未来的数学成就,说得本质一点,竞赛是被动地解决现成的、有明确答案的问题,而数学成就则体现在提出前所未有的新问题,然后探索解决问题之道。

8、丘成桐教授说,中国数学的水平还达不到美国20世纪40年代的水平,但中美数学竞赛成绩相比,中国不仅没有落后,还习惯性领先。看来,竞赛并不代表一个国家的整体水平。

9、尊重姜同学对数学的追求,不泼冷水更不捧杀,也许是最好的选择。一夜之间神化她,难不成想捧出第二个董宇辉不成?董宇辉满足了庸人对才华的想象,我害怕姜同学满足了数学学渣对“数学扫地僧”的不切实际的想象。

10、在中国,数学有“封神”情结。不是数学不可以封神,只是不要总是用竞赛“封神”。竞赛是能力,不是成就。数学界的最高成就奖项菲尔兹奖的得主中没有一个中国人。美国获奖最多——那位牛气冲天的丘成桐是第一位获得这个奖项的华人——其实他还是一个美国人。

11、祝福姜同学。数学是圣殿,不是竞技场;做一个内心快乐的圣殿骑士,比铺天盖地廉价的赞美幸福多了。

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

|原创作品·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