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养儿防老”,是中国人从古至今传承的理念,但养儿真的能防老吗?

江苏常州的郭老太养了两个儿子,最后却没落得善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儿子瘫痪在床被老两口照顾了一辈子,小儿子有出息,在北大获得了博士后学位,毕业后去美国发展,二十年从未与家里联系过。

2019年,郭老太病危,在生命弥留之际想见小儿子最后一面,在媒体和广大网友的帮助下终于联系上了她的小儿子。

身在美国的王永强却冷漠地说“不想与其相见”甚至连一句多余的话都不想说就挂断了电话。

愤愤不平的网友们在了解过整个事件之后更加气愤不已,却一边倒地评论说:王永强做得对。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悲苦的童年生活

1969年,王永强出生在江苏常州一个贫困家庭,家里三个孩子,他最小,上边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按理来说父母都会比较疼爱小儿子,哥哥姐姐也都会让着弟弟,但老王家的情况却截然相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永强的哥哥身患顽疾,常年卧病在床,这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姐姐又是个女儿家难以成为家里的顶梁柱,所以他从小就被父母视为家里的壮劳力

从记事起王永强就没过上一天清闲日子,年幼的他就在父母的督促下开始做家务,砍柴、烧火、做饭、刷碗等等,只要他能做的,一样都少不了。最苦的还是冬天时洗衣服,稚嫩的小手上全是冻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适学的年龄,看着别人家的孩子都背着父母给缝的小书包去学堂,王永强羡慕不已,他哀求父母让自己去上学,在他保证不耽误干家务活的情况下,父母才勉强答应让他上一段时间看看。

在之后的几年里,王永强用成绩证明了他是个天才。课堂上他认真听讲,老师讲的东西他一听就会,该背诵的东西他也记得特别牢。放学后他飞奔回家,不知疲惫地干着家务活,没时间温习功课,他就在烧火做饭的时候,用柴火棍在地上写写画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别人家的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如此聪明好学,一定会感到十分欣慰,但王永强的父母却常说:“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早点挣钱养家才是正道。”

寒门因为某些父母更难出贵子

小学毕业,王永强一如既往地考了全校第一,以他的优异成绩可以上县城最好的中学,这可愁坏了他的父母

本以为供他念完小学就是极限了,别人家的孩子十几岁都可以外出打工挣钱了再让他读三年初中岂不是又少挣三年钱?但十里八乡的人都知道王永强学习成绩好,如果这时候逼他退学,肯定会被村里人说闲话,他们可不想被人戳脊梁骨,只好捏着鼻子答应儿子继续上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村子距离县城有十几公里,王永强家里供不起他住宿,更何况放了学还有干不完的活等着他,于是他每天都跑着上下学。早起他蒙蒙亮就起来挑水做饭,把一家人的饭做好后才能往学校赶,出门前他都会喊一声:“爸、妈,我上学去啦。”却从来没得到过任何回应。

当他满头大汗地跑到学校时,别人早已经上完了自习。中午放学,县城的学生们都兴高采烈地回家吃饭,家离得远的孩子也拿出父母精心准备的饭菜吃起来,而王永强从来都只有一个冰凉干硬的窝窝头,一边啃一边复习老师讲的功课,这是他最安逸的时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初中三年如白驹过隙一般飞逝,王永强不出所料地考上了重点高中但这一次他父母说什么也不答应他继续读书,非要他外出打工挣钱,来供养整个家。王永强却不肯放过这个机会,因为他知道:读书是他这辈子唯一能改变命运的途径。

最终在亲戚和邻居的劝导下,王永强承诺一边读书一边打工挣钱,学费全部由他自己承担,剩下的钱寄给家里。在这种情况下他父母才勉强答应,但还要求他每月必须寄回家最少两块钱。

高中那三年的时光对于王永强来说是残酷且难忘的,白天在学校上课,晚上还要出去打零工,为自己的学费和要寄回家的钱奔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时候打工挣得钱不够支出,他就省吃俭用,最惨的时候一天只吃一顿饭,学校让买的辅导书他没钱买,就厚着脸皮和同桌看一本,学费凑不够他就去哀求校长,承诺用自己参加比赛获得奖来抵学费,幸亏校长是个爱才之人,给了他许多帮助。在别的方面都可以商量,唯独要寄回家的两块钱,一分都不能少。

磕磕绊绊地度过了高中三年,高考成绩出炉了,王永强以优异地考入了苏州大学,在当时那个年代,大学生是极其少见的,名牌大学的高材生更是凤毛麟角,但他的父母却不把这些当回事,依旧是原来的态度:书不要念了,赶快出去挣钱养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州大学的一项政策为王永强提供了“续命灵药”为了让寒门学子能更好地完成学业,学校会每月给贫困学生补助4块钱的生活费。得知这个消息后,王永强的父母乐开了花,原来读书还有钱拿,那就让儿子继续读吧,前提是4块钱必须一分不少地寄回家

王永强带着满腔的豪情壮志来到了大学,他觉得自己终于熬出头了,很快就能改变命运,迎接大好前程,殊不知真正的噩梦才刚刚开始

变本加厉的“恶毒”父母,让亲情越走越远

王永强在大学中依旧是勤勉好学的学霸,获得了许多专业知识。面对新的环境,他也很快就能适应,身边的同学也友好和善,对他非常好,这让他逐渐从内向自卑的心理阴影中走了出来。

有了名牌大学学生的身份,他原本靠体力劳动打零工赚生活费的方式,也变成了给人当家教、写文稿等脑力劳动。这让他的生活条件改善了一些,但他依旧过得俭朴清贫,经常把多余的生活费连同学校补助的4块钱寄回家。

本科毕业后,王永强凭借优异的成绩被学校保送读研,学校的补助也从4元涨到了7元,因为所学的知识越来越深奥,他想买一些课外读物来扩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就留下了3元作为自己的学习经费,仍然是每个月寄4块钱回家。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王永强的父母不知从何处得知了这一消息,他们便打电话给儿子,让他把7块钱一分不少地寄回来,王永强把自己的想法说给了父母听,对方非但不予以理解,还对其破口大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过两天,王永强的母亲就跑到了苏州大学大闹一通,称自己的儿子是白眼狼,自己在外边花钱享乐,不顾家里死活,这件事很快惊动了校领导,经过校方调解,王永强承诺每月将7块钱全部寄回家中,王母才善罢甘休。

这件事在当时轰动全校,成了学生们茶余饭后的笑柄,王永强觉得无地自容,第一次萌生出了逃离家乡的念头。

研究生毕业后,王永强委婉拒绝了学校的优厚条件,毅然决然地奔赴北京,进入到中科院攻读博士学位,他天真的认为只要离家乡远一点,离父母远一点,自己就能过得轻松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永强的父母根本没有放过他的念头,隔三差五的就会给他打电话,而每次的主题都是要钱:哥哥需要拿药治病,家里需要买粮食糊口,房子老了需要补漏等等,各种要钱的借口让他喘不过气来。

没想到距离变远并没有让他逃脱父母的“魔爪”,反而是父母的步步紧逼让他觉得那一丝亲情离他越来越远他都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个令其恐惧的家庭,甚至连过年都不想回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爱钱也爱面子的“债主”

不管生活对他有多少恶意,王永强对学习的态度都是一成不变的,刻苦努力的他成功获得了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他仍然没有找工作挣钱,因为他认为自己还没有达到专业金字塔的顶峰,于是他进入到北京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后学位

对于他的这种选择,父母也不再发表意见,反正每月能按时往家寄钱就行了,但必须是越寄越多,如果到日子钱没寄回家,老两口就会打电话质问原因,就像是上门催债的“债主”。

不光要钱,王永强的父母还十分爱面子,虽然他们多次想让儿子辍学打工挣钱,但如今已经读到了博士后,还是国内一流的北京大学,他们当然也是与有荣焉,逢人便吹嘘一番

可能是家里条件不好,一直被乡亲们瞧不起,如今儿子有了出息,就喜欢跟人显摆,说王永强在北京混得特别好,能挣钱还认识不少大人物,亲戚和村里人便信以为真,经常提着礼上门求老两口让儿子帮着他们办些事,王永强父母也是来者不拒,礼物全都照收,丝毫不管能不能把事办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永强只不过是个学生,哪有能力帮亲戚们办那么多事,与父母通电话时,把实情全都告诉了他们,对方丝毫没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反而埋怨他没用,学都白上了,一点都没给他们长脸,还让他们在村里丢了人

“吸血鬼”父母让他妻离子散

在王永强即将而立之年时,他遇到了自己的心上人,对方是北京城里的姑娘,家境优越,对他也十分有好感,虽然知道他家里条件十分贫苦,但也没有让门当户对成为感情之路上的绊脚石,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他们决定走上婚姻的殿堂

王永强将自己要结婚的喜讯告知了父母,但对方没有表现出一丝喜悦之情,反而觉得儿子娶了个娇惯的城里媳妇,以后更不可能回乡下给他们养老送终了。

而且,他们还借机想敲诈一笔,称家里没有钱做路费,如果王永强想让他们去参加婚礼,就寄一千块钱回家当路费,一分都不能少。上世纪90年代,一千元对于普通人来说算得上是一笔巨款,王永强当时每月的生活费都不到一百元,父母来参加个婚礼就要他一年的生活费,简直令人匪夷所思。

就在他犹豫时,妻子帮他做了决定:不给钱,爱来不来。在她看来,这样不通情理的公婆来了也只能是给婚礼添堵。就这样,为了一千块钱,老两口错过了儿子大喜的日子。

婚礼的现场,女方宴席上高朋满座,反观王永强这边,只有寥寥几个关系不错的朋友前来为他送上祝福,一股自卑感再次笼上心头。

婚后,王永强的父母并没有放过他的意思,反而变本加厉地压榨刚刚组建小家庭的夫妻俩,不停地向他们要钱,两个人也经常因此争吵。妻子认为他们刚结婚没多久,本来也没有什么积蓄,一直要填补公婆的“无底洞”,自己还怎么生活

一个偶然的机会,王永强获得了去日本进修的机会,在他看来这是一石二鸟之举,既能丰富自己的阅历,还能远离父母让自己与妻子过上安稳的生活。

王永强还是没忍心直接一走了之,在出国之前将这一消息告知了父母,一开始两个人十分抗拒,生怕儿子一出国就摆脱了他们的掌控。王永强好说歹说才让他们相信:即便是自己在日本,也会按时给他们寄钱。老两口这才勉强同意让儿子出国进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刚到日本没多久,王永强就收到了父母寄来的信,他们认为儿子在国外挣的钱更多,所以寄回家的生活费也应该随之增长。这一无理要求被王永强的妻子严词拒绝了。

老两口在得知儿子在儿媳妇的撺掇下,拒绝给他们涨生活费,就收拾行李到北京,隔三差五的就到亲家家里要钱拿东西,对方拒绝他们的要求就在门口大喊大闹,让人颜面扫地。

王永强的妻子接到父母在北京打来的电话,得知这一情况后,怒不可遏地提出要与王永强离婚,王永强自知理亏,沉默地答应了妻子的要求,两个人在日本办理了离婚手续,好好的一个家庭最终妻离子散。

最终选择了“老死不相往来”

婚姻的破碎对王永强的打击很大,经历了几个月的沉沦之后,他最终下定决心与父母断绝一切联系,老死不相往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彻底摆脱父母的骚扰,他放弃了自己在国内所拥有的一切,只身一人前往美国生活,他在这个新的国度里把自己隐藏起来,彻底改头换面迎接属于自己的重生。

突然与儿子失去了联系,王永强的父母像热锅上的蚂蚁,拼命地想办法与他取得联系,甚至再次来到北京找到亲家寻求帮助,殊不知人家女儿已经与王永强离婚了,强横地将他们驱逐出门,为了彻底摆脱他们的纠缠,对方不惜换了工作和住的地方。

经过一系列的探寻,郭巧娣夫妇终于认清了现实:儿子彻底不管他们了。

失去了王永强的经济支持,老两口带着瘫痪在床的大儿子日子更不好过了,靠着国家的低保补贴勉强维持生计,这样的苦日子一过就是20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误会的“不孝子”

2019年,郭巧娣躺在家中床上生命垂危,在弥留之际她呢喃着小儿子的名字,想要在临走之前见儿子一面,这件事惊动了当地媒体,记者在得知老人的儿子是北大的博士后,出国20年都没回家看望过,在生命最后时刻想看儿子一眼。

如此有噱头的事件被媒体大肆报道,一时间全网掀起了一股“寻找王永强”的热潮。不少网友还给出了评论:“竟然有如此不孝顺的儿子,书都读到了狗肚子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多力量大,经过广大网友的不懈努力,还真找到了一位身在海外的“博士后王永强”,经过确认此人正是郭巧娣失散多年的儿子,原本人们认为即将上演一场感人肺腑的亲情戏码,谁知事情严重出乎了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记者与知情人取得联系后,对方称王永强不想见他的母亲,并明言“清官难断家务事,请不要再继续打扰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让广大网友们十分生气,“不孝子”对待即将离世的母亲态度如此冷漠,简直是丧尽天良,一时间网上对王永强的讨伐可谓是铺天盖地,但许多网友也十分疑惑,为什么王永强能如此的冷漠无情。

好奇的网友对此事展开了进一步的调查,此时王永强的舅舅郭学武站出来澄清了事实:他被误解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学武将多年来王永强与其父母的恩怨情仇大致讲述了一遍,此刻网友们才恍然大悟,风向一转,人们纷纷开始支持起了王永强,认为:“有些人不配为人父母,王永强做得对。”

还有不少网友对原来的误会进行致歉,“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有些事情并非是表面上看到的那样,所以对于始末缘由不明确的事情,我们最好不要妄下结论。

相信这个世界上99.99%的人都会认为父母是自己最亲近的人因为大部分父母都会把自己的所有美好无私奉献给儿女但也不是所有人都配为人父母俗话说“父慈才能子孝”,爱是相互的,父母的爱心和关怀能够换取子女的尊敬和孝顺,“吸血鬼”式的父母和“啃老族”式的不孝子孙都不值得提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您对此事件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