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祎

农业合作社集资返利、充卡旅游定期返钱、投资元宇宙可获高额返利……

眼下,非法集资的名目越来越多,手段和形式也越来越多,令人防不胜防。一旦落入财富陷阱,就有可能家破人亡,追悔莫及。

非法集资黑色链,还金融生态艳阳天。眼下,一场打击和防范非法集资的硬仗正在打响。

筑牢“防火墙”

增强民众防非意识

6月是第12个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6月15日,全省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启动仪式在武汉举行,主题为“守住钱袋子,护好幸福家”。活动采取“线下+线上”方式进行,全省各市州、省直相关部门及金融机构通过多种形式组织群众参与。

在活动现场,小品《钱哪儿来的》、相声《你以为我傻呀》等节目以通俗幽默的方式向观众展示了非法集资的危害以及常见的表现形式。

市民王女士说,表演寓教于乐,很受启发。

近年来,全省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教育持续进机关、进工厂、进学校、进家庭、进社区、进村组、进网点,累计覆盖群众6000余万人次,在此过程中涌现了“襄阳市防非处非志愿服务队、沙市区金融卫士”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宣传队伍,创建了“咸宁金融庙会”“宜昌金融大讲堂”等宣传教育载体平台。

形式多样的防非宣传助力群众防范非法集资的意识和主动拒绝能力明显提高。数据显示,全省非法集资案件持续呈现双下降趋势。近5年来,新发案件数下降了62.77%,存量案件数下降了75.8%。

开展打非专项行动

有效遏制增量风险

湖北打击非法集资专项行动已于5月启动,是全国打非专项行动的一部分,持续至2025年12月,共分为发动及排查、打击处置、建章立制、巩固提升等四个阶段。

省委金融办(省地方金融管理局)有关同志介绍,这次专项行动力争非法集资存量风险有序处置、增量风险有效遏制,重点领域风险高发势头切实得到扭转,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同防同治的工作格局。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深入发展,非法集资的形式与手段也发生了新的变化。相较于传统纯线下模式的非法集资犯罪,网络非法集资具有更强的欺骗性、隐蔽性和破坏性,犯罪蔓延速度较快,集资参与人范围已不再拘泥于亲属、朋友、同事等小圈子、小群体,还会波及全国甚至是国外,将给金融系统安全及人民财产造成极大的危害。

此次专项行动所聚焦的重点领域既包括民间投融资中介、第三方财富管理、“伪私募”和“伪金交所”及金融领域非法中介、理财、股权众筹等投融资领域,养老、殡葬、涉农、市场零售、商贸服务、房地产、教育培训等传统领域,还包含虚拟货币、区块链、文化旅游、影视投资、解债服务、云养殖、网约车等新兴领域以及假冒、挂靠央企、国企、中直、事业单位和打着“产登公司”“拍卖公司”等幌子的非法集资活动。

全社会共同行动

让涉非分子无处遁形

在宏观层面,我省将动员各市州、省直各部门开展大排查、大起底。依托省金融风险预警平台,省有关部门将开展线上线下、场内场外的全面排查,摸清底数。在微观层面,我省将防范非法集资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列入网格工作职责清单,充分发挥网格管理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扎实开展日常工作。

在预警防范方面,我省将探索建立非法集资可疑资金监测机制,同时建立统一举报平台,及时分流转交相关地方和单位查办,尽最大努力避免群众的血汗钱流向非法集资黑色链条。

在案件侦办方面,我省将分类处置,“打早打小”,同时有力“亮剑”,查处涉非重大案件。对于重大跨区域案件,各有关单位将树立“全国全省一盘棋”思维,统筹抓好案件处置,确保能有效摧毁一批非法集资黑色链条。

此外,在这一轮打击非法集资专项行动中,我省还将依法依规做好存案化解、群众信访以及群众宣传教育等。

省委金融办(省地方金融管理局)有关同志表示,打非专项行动期间,鼓励广大群众积极举报,各地将不断优化举报奖励制度,及时予以奖励,同时坚决落实举报人保护制度。通过全社会共同行动,让涉非分子无处遁形。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