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明确了文旅产业在城市形象推广、乡村振兴发展、区域经济提振等领域的重要价值,但目前我国文旅发展仍存在“可持续发展能力欠缺、旅游供需适配性不足、文旅软实力有待提高、旅游促共富机制面临障碍”等诸多问题,“如何在中国式现代化新进程中持续推动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成为亟待破解的重大课题。

6月15日,由上海交通大学行业研究院童清艳教授文化旅游行业团队主办,上海交通大学文物数字传播合作基地、上海管理教育学会、校东方管理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协办的“文化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研究”文旅行业研究论坛暨泉州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顺利举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次论坛齐聚文旅融合发展领域的学者和业内专家,参会人员近百人。会议从旅游学、传播学、文化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层面进行“文化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研究”,对行业环境、文化安全、传播生态、用户需求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通过行业研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旅融合理论体系和行业生态,为促进文化和旅游市场高质量融合发展作出贡献。

“旅游新质生产力在供给侧方面具有创新驱动性,在需求侧方面具有更强人本内涵特性,在连接供给需求方面具有强大的融合特性,需在整合旅游资源后形成个性化定制和体验式旅游等新型服务模式,满足旅游者多元化和精细化需求,形成新的价值共创体系。”华东师范大学杨勇教授从新质生产力的角度开展了研究与分析,他认为旅游业质量不仅关乎生产技术,其关键落脚点在于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合意性。
面对文旅产业的挑战,上海交通大学童清艳教授提出了两点解决方案。第一,研究我国文化资源类型特色与评估其文旅开发价值。一方面,深入挖掘我国优秀文化资源,建设文化资源数据库,构建文化旅游开发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另一方面,结合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研究我国文化旅游形象设计与传播,总结我国文旅发展的“短板”和制约因素。第二,研究“文化传播+文旅”的“媒介之旅”。从智能技术以及文化创意,研究“专、精、特、新”的科技密集型文旅,探析“网红与长红、流量与留量、规模与品质”双向统一的文化旅游供给结构,保证文旅智能传播内容、渠道、效果翻新提级。
此外,有趣的是,在高质量“文化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研究”论坛开始前,会场外还举办了“泉州非遗文化进校园”快闪活动,提线木偶戏、高甲戏、南少林功夫等传统艺术形式,让参与者零距离感受泉州作为宋元时期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深厚文化底蕴;安溪铁观音、永春香以及宋代点茶的“宋风雅韵”沉浸式品茗让与会嘉宾在品茗之余,闻香悟道,感受鲜活的宋元文化遗产。这些活动不仅呼应了“文旅高质量融合”的论坛主题,更将学术研究与艺术创作巧妙融合,展现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无限潜力。

新民晚报实习生 查文澜 新民晚报记者 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