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护企记

——检察机关开展

“检察护企”专项行动纪实

上篇

【谋】

谋定而后动:“国之大者”,即检之要者。党的中心工作推动到哪里,检察工作就要跟进到哪里

(1)这里是中国。

“5%!”2024年的全国两会上,当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设定为5%左右时,引起全世界关注。

此时,全球经济还未从新冠疫情中完全复苏。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巨大的情况下,这增长5%的底气从何而来?回放历史的重要镜头,或可发现其中的奥秘——

2023年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综合起来看,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要增强信心和底气。”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既正视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更看到机遇和利好,一锤定音为中国经济光明论定下基调。

(2)这里是北京。

北河沿大街147号,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从这里诞生。

时光是忠实的记录者。如果以十年为期,翻阅不同时期的最高检工作报告,会有什么样的惊喜?

◎ 2024年:开展“检察护企”专项行动,加强涉企经济犯罪案件的立案监督和侦查活动监督,加强涉企民事行政案件检察监督,推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用法治增强企业发展信心……

◎ 2014年:积极服务经济发展,依法惩治金融诈骗、合同诈骗、内幕交易、非法集资和传销等严重经济犯罪;坚决打击侵犯非公有制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合法权益的犯罪,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和内外资企业……

◎ 2004年:积极参加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依法严惩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最高人民检察院直接挂牌督办了113件重大经济犯罪案件……

◎ 1994年:各级检察机关严格执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假冒注册商标犯罪和惩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活动的法律规定,坚决查办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犯罪案件……

◎ 1984年:通过办案,为国家挽回了经济损失,及时打击了严重经济犯罪分子,保证了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政策的贯彻执行。

倾听历史的回音,不难发现一直不变的检察脉动:“国之大者”即是检之要者。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在这过程中,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检察院始终为大局服务,以履职办案服务经济发展,为企业的生产经营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3)这是一段新征程。

202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关键之年的经济发展,自然十分关键。

检察机关如何服务保障关键之年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是以最高检党组书记、检察长应勇为班长的最高检党组面临的一道政治题、法治题、检察题。

事实上,正如每年的最高检工作报告显示的那样,以法治之力服务保障经济发展,检察机关年年都在做。

旧船票能不能登上新征程的新客船?按部就班、常规化推进服务经济发展的各项工作行不行?答案是,不行。因为:无论是从顶层设计还是从客观情况来看,检察机关通过履职办案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经济发展的要求更高、任务更重:

——从顶层设计看,对于关键之年的经济发展,党中央极为重视,有着更高的要求: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此后不久,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召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依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水平。

——从客观情况看,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但也存在着有效需求不足、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复杂,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之间有“温差”、企业经营发展信心需增强等问题。

党中央决策部署到哪里,检察工作就要跟进到哪里。如何采取更加务实有效的措施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明确要求落到实处,更好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提供法治保障?

企业是经济的基本细胞,企业兴则经济兴。依法服务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的切入点在哪里?切入点在企业!为企业营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有助于稳定各类市场主体发展预期、提振发展信心。经过深入思考、调研、谋划,最高检党组决定以护航企业发展为抓手,开展“检察护企”专项行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政法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对各类经营主体依法平等保护,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决定自2024年2月至12月开展‘检察护企’专项行动。”2024年2月起,最高检正式吹响专项行动“集结号”,明确了严惩破坏公平竞争领域犯罪;严惩民营企业内部腐败犯罪;开展对公司实控人、高管背信损害公司利益行为的监督治理;开展“空壳公司”专项打击治理;以“挂案”清理为抓手,加强对涉企案件的立案监督等15项重点工作举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这是一连串思考的印记。

最高检官宣开展“检察护企”专项行动后不久,全国两会即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围绕高质量发展作出系列重要论述,就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等提出明确要求。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关于最高检工作报告的决议强调“加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如何把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和全国两会精神融入到“检察护企”专项行动中?

全国两会一结束,应勇就率领最高检调研组马不停蹄到宁夏、内蒙古、北京、上海、江苏、湖北、江西、湖南、黑龙江、辽宁等地调研。每到一地,“检察护企”都是调研的重要主题,调研组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的针对性要求引发思考和共鸣:

——“检察护企”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做到有呼即应,无事不扰。

——“检察护企”“检护民生”也不是某个部门的事,是一道“四大检察”的“共答题”。

——要着力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的司法保护力度,护航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口号喊千遍,不如精准办一案。检察护企要把“护”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高质效办案为基本途径,既要按程序依法办好检察环节涉企案件,也要依法加大对违法“查扣冻”企业财产、违法使用强制措施、涉企“挂案”等的监督力度,深化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切实保护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

“这些要求针对性非常强,与最高检党组一贯的实事求是、务实担当作风一脉相承!”最高检公益诉讼检察厅是“检察护企”专项行动的责任部门之一,厅长徐向春高度关注最高检调研组到各地调研时对“检察护企”提出的针对性要求。采访中,徐向春不经意提及的一个“小事”让记者感受到务实担当作风在专项行动中的回响:专项行动开始之初,公益诉讼检察厅积极行动,有人提出针对企业可能存在的某种潜在风险问题进行预防性公益诉讼。厅里经过研究后认为,这一问题不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对企业健康发展尚不构成不良影响,开展预防性公益诉讼可能对企业正常经营构成干扰,按照最高检调研组提出的“有呼即应,无事不扰”原则,暂时不开展这项工作。

思考和共鸣也进入了监督者的视野。“涉案企业合规改革,是非常好的创新举措。”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大湾区空天信息研究院总工程师周斌对“检察护企”十分关注,尤其关注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在充分肯定检察机关这项创新举措的同时,也提出建议:希望检察机关能持续深化涉案企业合规改革。比如,加强对小微涉案企业合规整改的成本控制,在制度建设和经济建设上都帮助小微企业合规重生。

仿佛是心有灵犀,令周斌没想到的是,他刚刚提出这样的希望,最高检调研组就在一地调研时也想到了这一点,明确提出:对案情简单、事实清楚的案件可以依法探索“简式合规”,在严格依法的前提下,简化合规程序、提高合规效率、降低合规成本。这样的不谋而合,让周斌感受到“检察护企”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务实导向。

下篇

【动】

行动:上下贯通,四级检察一盘棋;覆盖全国,东西南北中同行动;综合履职,“四大检察”“益企向未来”

(1)这里是最高检——“检察护企”专项行动“司令部”。

号令即出,动若风发。最高检党组部署开展“检察护企”专项行动后,最高检本级率先动了起来——高规格组建最高检“检察护企”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由最高检党组成员、副检察长葛晓燕任组长,检委会专职委员苗生明任副组长,多个厅局负责人任小组成员,并根据工作需要成立“检察护企”工作专班。

在领导小组的统筹指挥下,最高检相关部门迅速行动,为本条线的专项行动“打样”——

◎ 作为“检察护企”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所在厅,经济犯罪检察厅紧盯趋利性执法司法、违法“查扣冻”企业财产等突出问题,依法加大监督力度;

◎ 普通犯罪检察厅积极开展环境资源等专业性较强领域涉企合规,加强涉企立案监督和侦查活动监督,深入研究侵财案件中经济纠纷与刑事犯罪的界限;

◎ 刑事执行检察厅就涉企刑事裁判财产部分执行工作开展专项监督;

◎ 民事检察厅开展涉企民事检察监督专题调研,注重以法治化手段助力化解涉企欠款,加大涉企民事生效裁判和执行监督力度;

◎ 行政检察厅持续推进行政检察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小专项”,推广“小过重罚”“同案不同罚”等涉企行政处罚不当等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

◎ 重大犯罪检察厅聚焦当前安全生产重点难点问题,部署重罪检察工作条线做好依法惩治犯罪和促进安全生产社会治理相结合工作,协同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抓早抓小、引导企业堵漏建制,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风险……

以上率下,事半功倍。在最高检的示范和指导下,各地检察机关紧密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细化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分解重点任务,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落地。一个细节可见各地检察机关对专项行动的重视程度——山东、四川、重庆、黑龙江、山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省级检察院由党组书记、检察长担任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组长,多个省级检察院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由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检察长担任组长。

最高检党组多次强调,“检察护企”不是口号,关键要做“实”,既要符合实际,更要见到实效。怎样把“实”的要求融入各级检察院的专项行动?对此,最高检组织召开全国检察机关“检察护企”专题培训会,进一步明确行动方向——

“这次专项行动,涉及‘四大检察’,覆盖面广,工作要求高,没有先例可循。专项行动绝不是简单的调研走访、发发文件,而是要落到实实在在的检察办案和法律监督效果上。”葛晓燕一针见血指出这次专项行动的不同寻常之处,并从“着眼于推动检察工作现代化”的层面提出要求:坚持“四大检察”内在统一,一体履职、综合履职、能动履职,同频共振,形成合力,构建“检察护企”长效机制。

(2)这里是上海浦东——改革开放前沿阵地。

“中国第一高楼”、以632米的雄伟身姿矗立在黄浦江畔的上海中心大厦,感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激荡风云,让世界看到东方风来满眼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独特风景。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浦东新区企业总数超40万家,其中民营企业达28万家,是浦东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创新发展的重要主体。身处这样的前沿阵地,检察机关如何护航企业发展?浦东新区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实践基地的成效是一生动注脚。

2023年12月,为贯彻落实最高检关于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的要求,浦东新区检察院在汇聚了大量高科技企业及国际知名品牌的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了该市首家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实践基地,通过“设置检察官办公室、引导企业风险自测、组织疑难问题会诊、跨前一步进行线索研判、提供‘点单式’法治宣讲”五大职能,服务园区及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需求,以高质效履职办案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合法权益,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有效打击侵犯新领域、新业态关键核心技术秘密犯罪,办理全国首例人工智能领域侵犯商业秘密案,提升对民营企业原始创新保护力度。被告人郭某利用担任公司首席运营官的身份,多次违反公司保密规定,擅自将公司技术秘密非法复制至本地电脑并上传至个人网盘。该院通过对公安机关通知立案的方式开启快速保护通道,在打击犯罪的基础上,同步推动一揽子解决权利人企业与侵权人双方之间股权争议,助力企业尽快甩掉包袱轻装上阵。

——对“国之大者”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提供检察保障。在办理一起涉及大飞机零部件制造领域的侵权案件中,落实知识产权权利人告知制度,积极听取权利人及其诉讼代理人意见,以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对销售假冒飞机零部件生产用刀具的张某某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实现知识产权融合保护,更加高效地帮助权利人挽回损失、实现司法效率最大化。

“要在高质效办案的‘千锤百炼’中总结经验、提升能力、提高水平,更好服务科技创新,促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4月19日,应勇率领的最高检调研组来到浦东新区检察院时,对该院知识产权检察等工作予以肯定,提出更高期望。

“认真贯彻落实最高检调研组指示要求,继续深耕‘知识产权检察’‘企业合规’‘金融检察’等工作品牌,真正以‘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谈及“检察护企”专项行动的深化,浦东新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曾国东信心满满。

(3)这里是浙江杭州——数字经济重要的先发地和集聚地。

数字经济2.0时代,直播行业构筑了数字经济一大动脉,也是助力商品营销的重要渠道。但一些直播带货公司不规范的行为既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也侵害了有关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如何通过履职办案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杭州市滨江区检察院办理了这样一起案件——吉某某伙同熊某等人设立网络直播公司,对外谎称拥有大量签约主播资源能“保量带货”,诱骗200余家商户签订直播推广服务合同,收取1600余万元“直播费用”。合同履行过程中,吉某某等人仅将所收取保证金中不足4%的部分用于直播,且在明知所签订直播合同均未达保底销售额、无任何盈利来源,后续无法按比例退还保证金的情况下,仍以虚构广告费或直播开支的方式,陆续将860余万元合同款套现用于股东返本、分红、消费、员工提成以及其他支出等。最终,吉某某因犯合同诈骗罪、虚开发票罪、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数罪并罚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在该案办理中,滨江区检察院组成专案工作组,依法介入案件,开展立案监督工作,并抽丝剥茧,找到关键犯罪证据。同时注重办案长尾效应,在案件判决后联合滨江区司法局出台《直播电商合规指引》,让行业风险一目了然,规范行业自律,推进直播行业良性发展。

数字经济发达、直播行业火爆,只是杭州市滨江区的其中一个特点。事实上,这里还是上市公司聚集地——全区总面积72.2平方公里,上市公司有70余家,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一家上市公司。如何更好护航企业发展?滨江区检察院围绕护航企业发展这个重点,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推进全覆盖、多维度服务保障企业健康发展,创建了“益企向未来”检察工作品牌。“检察护企”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滨江区检察院结合实际,依托“益企向未来”工作品牌,进一步优化护企的一揽子举措:深入探索企业合规整改机制,探索跨长三角企业合规和小微企业“简式合规”机制,打破企业合规区域协作壁垒,确保合规工作“简化不减质”;强化知识产权综合履职,出台知识产权赔偿保证金提存公证制度,通过支持民事起诉,有效破解知识产权案件损失赔偿矛盾纠纷处理难问题……

检察护企成效怎样,企业最有发言权。

“检察机关立足依法履职办案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平日里是‘有呼即应,无事不扰’,办起案来是拼命三郎,护航企业发展真正做到了高质效。”曾有过司法工作经历的恒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连斌对检察工作十分熟悉。在他看来,涉及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产权案件十分复杂,相关犯罪的隐蔽性非常强,办案的各项成本都很高。为了办好一个案件,检察官需要下很大功夫了解有关技术规则,在技术语言和法律语言之间来回切换。但即便如此,滨江区检察院检察官仍不遗余力办好相关案件,从“四大检察”综合履职的角度最大程度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4)这里是东西南北中——“检察护企”的一线“战场”。

天南地北,中原大地,东部沿海,西部边疆,北方草原,南海之滨……在中华大地上如火如荼开展的“检察护企”行动让记者感受到:“专项行动”绝不只是北上广深和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检察机关的“专利”,而是涵盖东西南北中的统一行动;绝不只是针对高精尖、高科技、“高大上”产业的专属服务,而是覆盖国计民生各种产业的护企行动;绝不只是某项检察职能的单一履职,而是“四大检察”的综合履职、能动履职;绝不只是蜻蜓点水一阵风的临时行动,而是着眼于高质效履职办案、着眼于建章立制的长效服务。各级、各地检察机关积极落实最高检发布的行动方案,结合当地实际,展开特色行动:

——天津市检察院找准“检察护企”与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的结合点,高效开展涉企经济犯罪“挂案”清理,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在市委政法委的领导和支持下,加强与公安机关沟通协调,在基层检察机关增配系统终端,方便辖区公安机关填录“专项工作系统”。目前,已录入系统759件,完成“挂案”清理514件,其中检察机关监督公安机关撤案113件。

——黑龙江省检察院立足龙江冰雪文化,重点围绕第九届哈尔滨亚洲冬季运动会,指导哈尔滨市检察院做好机制建设、开展冰雪文旅公益保护专项监督,对涉嫌侵犯亚冬会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以及行政机关履职不当、监督不力等行为,全面发挥检察职能,护航亚冬会相关企业权益,为亚冬会顺利举办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广西检察机关以高质效检察履职护航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紧扣开放发展,围绕平陆运河等重大项目建设强化服务保障措施,在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崇左、钦州港三个片区派驻检察。

——新疆检察机关找准助力新疆自贸试验区检察、“八大产业集群”打造、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切入点,加大反垄断领域公益诉讼力度。

(5)这是“检察护企”的硬活儿——办案。

“检察护企”,办案为本。各级、各地检察机关通过综合履职、高质效办案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在成都某粮油有限公司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跨区域立案监督案中,因案涉两地,四川省邛崃市检察院与河南某地检察机关开展跨区域检察立案监督协作,依法监督公安机关撤案,避免以刑事手段插手干预经济纠纷,以跨区域协作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

——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检察院高质效办理涉民营企业国家赔偿案件,依法对被错误羁押的民营企业家进行国家赔偿,并对涉案民营企业进行合规宣传,恢复名誉,帮助涉案民营企业健康运行。同时,通过反向审视,提升涉民营企业刑民交叉案件办理能力。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检察院突出加强涉企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运用多种方式解决企业正当诉求。海拉尔区生态环境局对某物资回收公司申请强制执行超期,海拉尔区检察院就行政处罚程序不当等问题向区生态环境局提出检察建议,同时召开磋商会,促成双方和解,免除加处罚款,解除企业和个人强制措施,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检察护企”,因地制宜。各级、各地检察机关结合本地产业特点,以高质效办案护企安商:

——湖北省利川市检察院在“检察护企”专项行动中,聚焦一片茶叶“小切口”,依托创立的“检察人在草木间”工作品牌,综合运用“四大检察”职能高质效办理涉茶产业案件,共同推动茶叶产业健康发展。该院针对茶苗采购、产品分销等重要环节,依法打击职务侵占、挪用资金等侵犯茶企财产类犯罪,把追赃挽损贯穿办案始终,办理某茶业有限公司监事涉嫌职务侵占罪一案,为茶企挽回损失近550万元。此外,该院在走访茶企的茶基地时,发现古茶树保护不到位的问题,启动公益诉讼立案调查程序,通过检察建议推动相关行政机关对古茶树群开展资源普查,明确古茶树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落实“一树一档一策”,实现古茶树精准保护。

——福建检察机关不断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假冒伪劣和套牌侵权打击力度,维护种子企业合法权益,着力营造种业振兴良好环境。厦门市思明区检察院在办理龚某销售假冒胡萝卜种子案过程中,通过借助科研院校实验室对农作物品种进行DNA基因测序比对等多种技术手段,准确认定农作物品种差异,从严打击假冒套牌种子侵权行为,不仅维护了种子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良好发展,也有力维护了农民的生产经营利益。

“检察护企”,机制为要。各级、各地检察机关在办案中举一反三,建立“检察护企”长效机制:

——重庆市检察院第一分院、第五分院与四川省成都市、德阳市、眉山市、资阳市检察院构建跨区域社区矫正监督协作机制,进一步规范川渝两地涉民营企业社区矫正对象赴外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管执法和法律监督工作。

——上海市闵行区、杨浦区检察院探索实行“科创园区法治副园长”制度,围绕提供常态化法治服务、推动知识产权全生命周期保护等方面开展工作,为科创企业提供更全面、更具针对性的法律指导意见;重庆市合川区检察院在合川高新区成立“检察护企服务站”,通过打造企业“家门口”检察服务平台,及时有效提供风险提示、合规治理、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等“订单式”法律服务、法治体检,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法治保障。

——浙江省海盐县检察院全面推行涉企案件办理风险评估调查机制,充分运用社会风险评估结果,为依法审慎适用逮捕强制措施、提起公诉、查封扣押财产。

——广东省东莞市第一市区检察院与东莞市第一法院、市公安局签署协作意见,着力解决在知识产权办案中遇到的涉罪案件移送标准、法律适用、“两法衔接”等方面问题,建立健全多方参与、有机衔接、协调联动、高效便捷的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

——江苏省常州经开区检察院针对职务侵占等侵害企业利益犯罪,综合运用检察建议、风险提示等,促进健全民企内部反腐败机制;落实知识产权“一案四查”综合履职机制,强化涉企民事行政诉讼监督,依法保护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

“当前,专项行动的开展还远未到作总结、晒成绩的阶段,当务之急是要进一步明思路、抓重点、出实招,为企业解决更多实际问题。”为深入推动专项行动开展,最高检“检察护企”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自今年4月初结合检察工作现代化开展了“检察护企”专项调研活动。调研既掌握了检察机关开展专项行动的成效,也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深化抓实专项行动的举措。

笃志前行,虽远必达。四大检察“益企”向未来,人们期待下一阶段的“检察护企”故事。

(来源:检察日报社 作者:检察日报首席记者 邱春艳 记者:孙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