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 刘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武帝 刘彻)

有位粉丝朋友催更“通俗易懂”版的推恩令,恰逢空闲,特此一篇。

如果要盘点历史上最绝的阳谋,汉武帝的推恩令,实在是不得不提。

谋,那就分成了阴谋和阳谋,从字面意思上我们也可以理解,这阴谋的意思,就是偷偷摸摸的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想出个办法来整你,来害你。

而阳谋就不一样了,阳谋是大大方方的搞你治你,明明白白的把收拾你的手段告诉你,你也无可奈何,你无可奈何也就算了,你还破解不了。

推恩令,就是古代阳谋中的集大成者。

要说推恩令,得先从秦朝一统天下开始时。

始皇帝嬴政席卷八荒,横扫六合,结束了列国的时代,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制度国家。

那为什么说秦朝是一个封建制度国家呢?最主要的一点就是秦朝采用的是郡县制。

秦以前天下是什么格局?是列国并行,这边一个国,那边一个国,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国王,每个国家都相对自治,谁也不听谁的,谁也不服谁的,乃至于每个国家的文字啊,货币啊等等都不尽相同。

秦朝不一样,秦朝天下只有郡和县,郡县的长官都是朝廷命官,直接对皇帝负责,这天下间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始皇帝一把抓,什么齐人赵人韩人燕人,统统都是秦人,这个国王那个国王可就不存在了,只有咱一个秦始皇。

(汉高祖刘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高祖刘邦)

汉兴而秦灭,我们说汉朝基本上就是抄作业,它大体上继承了秦朝方方面面的各种制度,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这个皇帝,和秦始皇嬴政的这个皇帝,都是皇帝,可区别很大。

原因就在于,秦朝是郡县制度,可西汉开国的时候,却是郡国并行制度。

因为继承秦制,汉朝也把天下分成了若干郡县,刘邦当然也想要全天下都是郡县,然后全天下的郡县都对他负责,可是问题是,刘邦的江山不是像嬴政那种奋六世之余烈而来的,不是他们老刘家这一支子人打下来的,而是刘邦带着另外一群布衣百姓挣下的,说白了一句话,刘邦有功臣集团,你开国当皇帝了,功臣们那都是把裤腰带别在头上跟你干的,你必须封赏啊,于是刘邦就把这些功臣分封为了异姓王。

光是异姓王还不算,刘邦还有很多亲戚,这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都是实在亲戚,也不能不封赏啊,于是刘邦大手一挥,这就又多出不少同姓王来。

这些同姓王和异姓王,有自己的土地,有自己的城池,有自己的军队,那说白了异姓王所拥有的就是西汉朝廷的国中之国,他们所扮演的,就是群国并行中的“国”的部分。

明眼人都看的出来,这些封国对中央朝廷来说是极大的威胁,果然到汉景帝时期就爆发了七国之乱,一些封国联合起来造反,朝廷费了好大的劲才平息,注意啊,只是平息了动乱,但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

说实话,这事儿还真不太好解决。

西晋司马炎遍封诸子为王,他一死就爆发了八王之乱,洪武二十六子个个封王,朱允炆头铁,登基之后立刻就要削藩,结果被燕王朱棣来了个倒反天罡,一般人消除这种封国啊,藩王的势力,说白了就是三板斧,要么削减官阶,要么收回封地,要么直接武力消灭,可无数的经验教训都告诉我们,这种方法不可取,或者说即便可取,也要付出相当之大的代价,所以汉武帝在位的时候,才会搞出这个推恩令来。

(朱允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允炆)

我们来看,汉武帝搞的这个政策,从名字上就很讲究,正常来讲这套操作应该叫做削藩令,因为本质上这就是削藩,可武帝起的名字是推恩令,咱这不是收拾你,咱这是天家给予你的恩赐啊,从名字上你这就不太好拒绝。

名字上不好拒绝,具体执行起来就更不好拒绝了,因为推恩令最核心要求就是,以前各封国的王,他要死的时候,他会把权力继承给嫡长子,嫡长子再继承嫡长子,嫡长子再继承嫡长子,子子孙孙无穷尽,只要西汉存在,那么封国也会一直存在,可推恩令要求,以后封国的国王再交接权力的时候,不能只给一个儿子了,有几个儿子就要均分给几个儿子。

你有俩儿子,封国之后就一分为二,你有十个儿子,封国就一分为十,这还没完,假如你有俩儿子,你每个儿子又有俩儿子,等到你这俩儿子把封国再分给你这四个孙子的时候,你每个孙子所能得到的封国,就只有当初的四分之一了。

那你孙子难道没有后代,没有子嗣吗?所以这四分之一,还得接着往下分,结果当然只会越分越小,一直分到不能再分为止。

这么几代人分下来,当初可能封国的面积能有半个省那么大,慢慢的人均封地连一个村的大小都没有了,比如汉武帝有个哥哥叫做刘胜,武帝时期他还是中山王,坐拥广袤土地,权势挺大,等到东汉末年的时候,他的后代刘备已经混到卖草鞋的地步了,这正是推恩令的可怕之处——

我明摆着要削减封国,明摆着要收拾你们,可是我不亲自动手,你们的土地我不要,而是让你们的子孙来瓜分继承,这是恩情啊,我让你的子孙后代都能继承封国的一部分,雨露均沾,人人得利,这还不是圣恩吗?你怎么拒绝?你怎么反驳?你是只能咬着牙谢恩,光瞪眼你没办法。

对汉武帝来说,推恩是必须的,汉王朝幅员辽阔,沃土千里,只有集权才能更好的维护和巩固王朝的统治。

(戴克里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戴克里先)

古代东方王朝会把中央集权作为第一要务,但是反观古代西方的一些国家,他们的操作却似乎有点神奇。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戴克里先,自己做了皇帝还不算,他还搞出了个四帝制度,要求一个帝国必须要有四个皇帝来共同管理,他把神圣罗马帝国分成了两部分,每一部分都有俩皇帝,一个皇帝是正职务,是一把手,叫做奥古斯都,一个皇帝是副职务,是二把手,叫做恺撒,由这四个皇帝来共同治理神圣罗马帝国。

而且,戴克里先还规定了奥古斯都的任期最长不能超过二十年,到了二十年之后这俩奥古斯都就得卸任,然后剩下的两个恺撒则自动升级为奥古斯都,同时成为了奥古斯都的恺撒再选拔出两个新的恺撒,实现继承上的循环。

戴克里先的想法很好,因为神圣罗马帝国太大了,虽然神圣罗马帝国刚刚建立的时候是一个很典型的封建君主制度国家,皇帝能掌握主权,但是后来就逐渐沦为了一个由数百个甚至更多的诸侯国所组成的政治联盟,还是相当松散的那种,他一个人他感觉自己管不过来,所以他必须找人来帮他分担工作。

古代东方讲究嫡长子继承制度,可是在古代欧洲,古希腊也好,古罗马也好,乃至到中世纪,普遍施行的都是诸子均分制,就是皇帝会主动把权力分割成若干份来留给后代,封国的国王们也用不着皇帝来削藩,他们也会主动把自己的权力均匀的分封给儿子们,皇帝也分,诸王也分,神圣罗马帝国当然是越分越多。

戴克里先的四帝共治制度实在是有点太过理想主义了,这种制度只能在他活着的时候维持,因为他本人有能力,有实力,他能控制住另外三个皇帝,可是他一死,剩下这些皇帝们难免打起来,这个不服那个,那个想要消灭这个,因此神圣罗马帝国在戴克里先死之后竟然打了将近二十年的内战。

(权力宝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权力宝座)

总结来看,这做皇帝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啊,方方面面你都得研究到位了,政治制度你要安排明白了,继承人你要选好了,权力分配你要弄合适了,要不然你就容易给后来人挖坑。

某部电视剧中曾经有过一句台词,说三皇五帝到如今,史书浩瀚如烟,所载不过四个字,那就是争当皇帝。

谁不想做皇帝呢?

在想象中,似乎做了皇帝,就有花不完的钱,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想吃什么吃什么,想喝什么喝什么,想玩什么玩什么,在物质层面,皇帝可以无所不用其极,在精神层面,更是没有人能够违背帝王的意志。

那么,做了皇帝之后呢?

须知,立业容易守业难,打天下容易,维持天下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权力是皇帝的魔法,可也让皇帝整晚睡不着觉。

宦官会擅权,权臣会当权,武将会夺权,外戚会揽权,所有人都在盯着皇帝手里的权力,皇帝精神紧张,时刻高危,今天万乘之尊,明日搞不好就人头落地。

我再问您,难道做皇帝真的就有那么好吗?

穿过历史的长河,如肉体之躯清醒的穿过每一个权力的梦境,帝王将相,都成了过往岁月的一个幽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