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湖南频道

志愿者活动现场(单位供图)

近年来,湖南省邵阳市按照全市每月一个志愿服务主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每周一次志愿服务活动,每支志愿服务队培育一个品牌的思路,持续开展“邵阳红·周末志愿行”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实现社区文明实践站周周有活动、社区居民人人可参与。今年,全市已组织开展“周末志愿行”活动800余次,帮助群众办实事3500余件。

坚持精准化服务 增进群众幸福感

6月1日,邵阳市大祥区西外街社区的孩子们在“周末志愿行”志愿者的陪同与指导下,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手工艺品制作、猜谜语、趣味游戏等活动,享受了一个充满创意和乐趣的“六一”儿童节。

“这次活动,我们是按照社区的‘点单’,专门设计的主题与内容。” 邵阳市义工联合会志愿者刘汉明介绍。

“周末志愿行”活动开展三年多来,始终坚持网上网下结合、线上线下互动,以群众点单、文明实践站制单、活动组派单、志愿服务组织与志愿者接单的供需精准对接机制,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活动不仅精准地为群众办了实事,解决了群众的实际困难,还成为倾听群众心声、收集群众需求、服务群众生活的重要平台。

“独居老人期盼心灵上的陪伴和慰藉。”“周末志愿行”活动组接到老人们的“点单”后,创新开展“一起吃饭”志愿服务项目,志愿者利用周末走进独居老人家中,帮他们整理家务,制作饭菜,并陪同一起就餐。邵阳市北塔区还将“周末志愿行”活动与居家养老服务相结合,组织志愿者为困境老年人群提供健康体检、家居日常保洁、精神慰藉、生活服务等多层次的志愿服务,活动已在该区44个村(社区)开展6271次,总计服务2318人次。

新华社区居民通过“点单”,在家门口看到了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资园社区80多岁的王爷爷和陈奶奶通过“点单”,在结婚50周年纪念日,圆上了补拍婚纱照的梦想……

坚守品牌化打造 拓展服务的深度

目前,“周末志愿行”已培育出“一起吃饭”“镜圆”“玖玖红”“消防小栋长”“邵阳红·会暖春芽”暑期托管、“邵阳红·河岸清洁行”党员志愿服务、“邵阳红·阳光同行”助残志愿服务、“邵阳红·宝庆小e”网络文明志愿服务等特色志愿服务品牌项目,2个社区、1个项目被评为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26个项目和个人被评为湖南省“五个一批”志愿服务先进典型。

邵阳市大祥区“五老”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党史宣讲、环境卫生整治、文明劝导等志愿服务活动1816场;邵阳市双清区的“志愿者融入困境儿童家庭”“双清区未成年人保护服务项目”“幸福家园·美好双清”“情暖夕阳”“从心出发 护梦起航”等一批志愿服务项目,成为家喻户晓的群众活动;邵阳市北塔区的“北塔志愿服务日”“夕阳计划”“逆风飞翔·关爱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玖玖红银发志愿队”“保护母亲河”五个项目,成为该区响当当的优质志愿服务品牌。

“周末志愿行”的各类特色志愿服务项目,拓展了志愿服务的广度,提升了文明实践的深度。邵阳市大祥区“消防小栋长”项目,志愿者通过入户宣传消防安全知识,提升群众消防意识;邵阳市北塔区的“周末环保卫生日”项目,志愿者下沉到社区开展卫生清扫、植绿护绿等志愿服务活动,宣传了环保意识;中心街道的“宝庆大叔”志愿者服务项目,创新社区居民自治管理模式;柘木社区的“周末邻里帮”项目,重建邻里友善互助的新风尚……

坚定常态化推进 播种新时代文明

“参加周末志愿行活动,是我和孩子过周末的最快乐方式。” 邵阳市市民张霞说,她每周都带7岁大的孩子参加这个活动。

群众需要什么,“周末志愿行”就开展什么活动;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活动就延伸到哪里。“周末志愿行”已举办理论宣讲2700余场,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开展道德模范讲故事、好家风主题展、“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等活动1000余场,在全社会培育了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举办强基工程、文化惠民演出、社区文化节、红色经典音乐会等文艺文化活动2800余场,持续提升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开展“非遗进学校、进景区、进社区、进基层”系列活动243场,让群众感悟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开展入户宣传《邵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市民文明公约》《居民公约》3000余次,引导教育群众践行文明行为,建设文明城市。

邵阳市以持续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建设、阵地建设、队伍建设和项目建设,保障“周末志愿行”活动常态化开展。制定《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实施方案》等文件,组建了理论宣讲、法制教育、卫生健康、党员先锋、教育助学支教、科学科普、邻里互助等16支市级专业志愿服务队伍;整合了红心林志愿服务队、科学蛮有味志愿服务队等社会志愿服务力量。全市已有1164834志愿者,8298支志愿服务团体(队伍)参与过“周末志愿行”活动。

“周末志愿行”活动常态化、全域化开展,越来越多市民主动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立足岗位“学雷锋”,服务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绘就一幅幅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幸福画卷,引领着城市文明日益向新发展。(欧阳德珍 赵智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