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毛主席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很同情岸青,他跟岸英从小就流落在上海的街头,吃了不少苦,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毛主席作为一个父亲,对毛岸青的爱很深沉。

1976年,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结束,中国伟大领袖毛主席永远地离开了人们。

在无数人悲痛欲绝、全国陷入悲痛之中的那一刻,一个特殊的人物却没有出现在送葬队伍中,他就是毛主席的儿子毛岸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在如此重要的时刻,毛岸青没有出现在毛主席的葬礼上?

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刻,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故事?毛岸青作为毛主席的儿子,我们可以从这位伟人的一生中窥见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情谊。

毛岸青与毛主席的父子情

毛岸青,毛主席与杨开慧的第二个儿子,出生于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他的童年经历了许多波折,同时也见证了一个伟大国家的崛起与发展。

1923年11月23日,毛岸青出生于湖南长沙,然而,他的童年并非平静安逸。

因为毛主席身为国家领袖,很少有时间陪伴在家庭身边,使得毛岸青的成长过程中饱受亲情缺失之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岸青的童年在长沙度过,尽管没有享受到传统意义上的家庭温暖,但他对父亲毛主席无尽的崇敬和敬爱始终如一。

在长沙的那段日子里,是毛岸青最开心的时光,也是毛岸青幼年接受毛主席教导最多的时候。

一天,毛岸青在屋子里玩耍,打碎了一个瓷杯,毛主席知道后,并没有责怪毛岸青,而是将毛岸青叫到自己身边,和风细雨的给毛岸青讲述这一个瓷杯的制作过程,工人如何通过原材料加工制作才能够得出这一个小小的瓷杯。

毛岸青听得非常认真,毛主席通过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来教给毛岸青生活道理,这在年幼的毛岸青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教导毛岸青,不是溺爱,也不是责骂,而是通过耐心讲解与细心指导的方式来引领自己的孩子。

毛主席曾说过实践出真知,在他自己教育孩子的时候也在不断应用这一句话。

1930年,毛岸青的母亲杨开慧被残忍杀害,年仅7岁的毛岸青和他的两个兄弟在动乱之中被毛泽民秘密送往上海避难。

在上海的日子里,毛岸青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打击很大,对毛岸青的身体和精神上造成了很大的疾患,这成了毛主席的遗憾。

1936年,年仅13岁的毛岸青远离故乡,被送往苏联进行学习深造,在苏联学习战略文化知识。

毛岸青脱离了在上海的苦难生活,刚到苏联的时候,毛岸青十分想念父亲,写了好多封信,都如石沉大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在毛泽民的帮助下,父子俩终于得以通信,不过是以信件的方式。

在信中,这对父子一见如故,毛岸青在信中诉说着自己在苏联的生活,毛主席的信中则是满满的关爱与和蔼。

然而,生活并非一帆风顺,在苏联学习的过程中,毛岸青亦曾面临过种种挑战和困境。

尽管如此,在毛主席的支持下,他始终坚定信念,勇敢面对生活的考验。

正是在这段特殊的成长经历中,毛岸青逐渐形成了坚定的政治信仰,为以后的生活奠定了基础。

毛岸青与毛主席的相处时光虽然并不多,但每段相处的日子都充满了温馨和珍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毛主席身为国家领袖,又因为毛岸青身在异国他乡,无法时常陪伴在他的身边,但他始终关心着儿子的成长。

从毛主席给毛岸青写的家书中就可以看出来:“岸青啊,我亲爱的儿子,当我看见你哥哥(毛岸英)就好像看见你一样,希望你在那边好好学习,回来后为人民服务啊…”

在苏联的求学阶段,毛岸青表现出了极高的聪明才智,他和哥哥毛岸英发奋图强,在苏联的学校里因为成绩优异,被学校允许跳级学习,要知道,苏联的学校是十年制,要跳级需要顶尖的成绩。

从十年制学校毕业之后,毛岸青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苏联东方大学,继续在更高的学府深造,随着岁月的推移,他逐渐在这些领域建立起自己的学术见解和独特的思维方式。

在毛岸青的成长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是在延安度过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6年初,毛岸青从苏联回到了延安,那时的延安是革命的圣地,充满着生机与活力。

虽然毛主席工作繁忙,但他总是设法抽出时间关心儿子的生活和学习。

在闲暇之余,父子俩会相聚一起,谈论政治、文化以及毛岸青的心事。这些交流不仅让他们增进了亲情,也使毛岸青对父亲的信仰和理想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1947年,毛岸青在苏联的学业结束之后,选择了回到祖国。

此时毛主席的身体已经有些不舒服了,但是当毛岸青回来那一天,他仍抱病亲自到机场去接毛岸青。

一见面,毛岸青就止不住的哽咽,一时间受过的委屈在见到父亲的那一刻都被暂时抛到了脑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虽然没有多言语,但是一切尽在不言中,孩子都是父母的一块心头肉呀!

毛主席在毛岸青回国之后鼓励他参加体育锻炼和文艺活动。

1947年年底,毛主席把毛岸青安排到了黑龙江的一个农业劳动试点参加锻炼,他认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具备健康的体魄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毛岸青在父亲的鼓励下,在农业劳动中不停锻炼自己,为人民服务。

尽管毛主席和毛岸青的相处时光并不长,但这些珍贵的时刻对于毛岸青的成长影响深远。

正是在这段难得的相处时光中,加深了父子俩之间的情谊,也让毛岸青学到了父亲身上的闪光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毛主席的陪伴和教诲下,他不仅学会了如何做人,还学会了如何为国家和人民贡献力量。

毛岸青的个人成就和事业同样令人瞩目,在成长过程中,他继承了父亲毛主席的革命精神,不断地拓宽视野,锻炼能力。

在家庭的熏陶下,他学会了坚定信念、锐意进取的品质,这些品质为他日后的个人成就和事业奠定了基础。

在工作方面,毛岸青始终将民族复兴、国家发展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

他先后在不同的领域、部门担任要职,积极参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在他的努力下,多个重要项目得以顺利推进,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毛岸青还十分关注新中国的民生问题,投身公益事业。

他积极参与教育、扶贫等方面的工作,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更多人改善生活、提高素质。正是因为他对公益事业的执着追求,他对人民的关心与爱护,使得毛主席更加喜爱毛岸青。

1976年毛主席去世,毛岸青未参加葬礼的原因

当时,毛岸青由于早年受过刺激和国民党特务分子毒打的原因,身体状态一天不如一天,曾一度病倒在家里,被妻子邵华照顾。

这段时间,毛岸青心情沉重,精神压力巨大,要一直面对政治风波和社会舆论的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妻子邵华的关爱和支持成为了毛岸青在这段艰难时期的精神支柱。

她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时刻关心他的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

此外,她还鼓励毛岸青坚守信念,积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这段时间,毛岸青深感家庭的温暖,也更加珍惜与妻子邵华的感情。

在家人的关爱和支持下,毛岸青的身体逐渐康复,精神状态也有所好转。

他意识到,只有挺过这个艰难时期,才能走向光明,但是好景不长,噩耗接踵而至。

1976年9月9日,伟大的领导人毛主席去世,举国上下悲痛万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岸青在听到毛主席去世的消息之后,身体稍有好转的他一听到这个消息立马哽咽了起来,一直追问警卫人员:“消息是真的吗?是不是有误!”

毛岸青边说边哭,在床上不断的大喘气。

同年9月12日,毛岸青和妻子邵华带着自己的儿子毛新宇来到了人民大会堂见到了毛主席的最后一面,看着父亲熟悉的脸庞,毛岸青哭得更厉害了。

他知道父亲已经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再也没有那样温暖的家书写给他了。

6天后,也就是9月18日,到了毛主席的追悼会的日子但是这次毛岸青却没有参加。

时间回到6天前,毛岸青从人民大会堂回去之后便萎靡不振,茶饭不思,从早哭到晚,精神恍惚,最终引起旧疾复发病倒在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妻子邵华见情况越来越严重,于是就把毛岸青紧急送往医院治疗,此时毛岸青已经没有意识了。

经过医院的紧急抢救,毛岸青才渐渐恢复了意识,他醒来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想父亲了,我还想再见见父亲。”

但是等毛岸青醒来的时候追悼会已经过去了好几天,毛岸青再也没有机会见到毛主席了。

这件事成为了毛岸青一生中的一个巨大的遗憾,在毛岸青的余生中,他时常谈起这个事情,脸上写满了无奈与悲伤。

毛岸青经常在午后坐在院子里晒太阳,有时一坐就是一下午,阳光洒在这个孤独的老人身上,充满了不舍,目光所及之处皆是回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0年,毛岸青与邵华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儿子,取名为毛新宇。

毛新宇幼年时期对父亲的印象就是沉默寡言,一副总是严肃着脸的形象。

毛岸青经常会跟毛新宇讲自己小时候的事情,犯错了之后毛主席是怎么样教导他的,一言一语之中,饱含着对父亲的思念。

到了1998年,毛岸青的身体状态已经非常差了,在出席纪念毛主席的周年纪念活动时,毛岸青已经无法独立行走,只能依靠轮椅代步。

即便如此,他仍坚持去参加父亲的悼念会,也许想弥补当年留下的遗憾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6年,毛岸青在文章中写道:“转眼间,父亲已经离开我们30年了。回想起昔日的点点滴滴,都让我感动不已。在您不在的这些日子里,我们承受着失去亲人的痛苦和我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

字里行间,情真意切,但是在2007年,毛岸青的病况急转直下,最终毛岸青因为心脏病及系列并发症因抢救无效而去世,毛主席的最后一个儿子也离开了这个世界。

毛新宇谈及父亲毛岸青对毛主席的思念

毛新宇,作为毛岸青的儿子,亲眼见证了毛岸青从毛主席去世后一点一滴的变化。

他也从小在父亲的教诲和熏陶下成长,深受其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新宇回忆说,尽管父亲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饱受压力,但他始终坚守对家庭的责任,每当有空闲时间,他都会陪伴家人,关心自己的成长。

毛主席去世那年,毛新宇刚刚6岁,邵华拉着毛新宇含泪说道:“爷爷去世了,永远不在了。”

说罢,邵华便抱着毛新宇哭了起来。

在毛新宇的记忆中:自从爷爷去世之后,全家人都很难过,尤其是父亲毛岸青,爷爷刚刚去世的时候,有一段时间父亲茶饭不思,还是母亲给父亲做了一夜的思想工作,才缓解一点。

在毛新宇的记忆中:父亲毛岸青在面对困境时,总是会说不少爷爷的语录,话语间都展现出毛主席带给他的坚定信念和无畏的勇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亲从不轻言放弃,始终坚信正义必胜,为国家、民族和家族争光。

这种信念深深影响了毛新宇,使他在成长过程中也具备了同样的坚定信念。

尽管毛岸青在毛主席去世时未能参加葬礼,但毛新宇表示:父亲一直在心中怀念着这位伟大的领袖。

在家庭生活中,毛岸青常常向孩子们讲述毛主席的事迹,每次说到这个事情的时候,父亲都会止不住的流露出悲伤的神情。

毛新宇深知,父亲的这份情感是真挚的,爷爷对父亲来说不只是亲情,更是一位优秀的老师和朋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了毛新宇的见证和回忆,我们得以窥见一个多面的毛岸青,他既是一位对父亲饱含思念的儿子,也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父亲。

他的信念、勇气和品质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的。

而毛新宇也承载着家族的期望和祖辈的荣光,将继续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发扬毛家的优良传统。

结语:

毛主席把一生都交给了新中国,他的家庭和亲人也为此作出了巨大牺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这并不代表毛主席不爱自己的孩子,在毛主席后人的一句句话语之中,我们可以知道毛岸青对毛主席的爱是一种深沉且特殊的感情。

作为毛主席的儿子,他从小在这位伟大领袖的光辉下成长,深知毛主席为国家和人民所作的无私奉献。

而我们,正是毛主席光辉下孩子的一份子,学习伟人思想,感受伟人的家庭,向伟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