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正是吃西瓜的好时节。然而在邻国日本,西瓜却并非所有民众都能无限畅吃的“普通水果”,而是实打实的“奢侈品”。与中国瓜农动辄“货车售瓜”的“壮观”场景相反,日本的西瓜由于价格过于昂贵,鲜有按“个”出售的情况,往往是切成薄薄一片,用保鲜包装细细封好,供消费者“浅尝辄止”。

日本的西瓜究竟有多贵呢?这与西瓜的品质、大小、产地等均有很大关系。如果是应季、品质一般、尺寸较小的西瓜,几十元人民币也是有可能入手一个的,但味道就不要强求了。如果对品质稍有追求,价格就不好说了。比如,静冈县的名产函南西瓜,一个西瓜的价格约等于20小杯哈根达斯冰淇淋。难怪不少日本人为了将西瓜“吃干榨净”,将瓜皮与瓜瓤之间的白色部分也切下腌制,作为小吃食用。

这还只是正常供普通家庭食用的西瓜,如果是有特殊意义、用于送礼,或是经过特殊方法培育的西瓜,价格就更加难以想象了。

今年1月份,日本石川县能登半岛遭遇地震灾害。为支援地震灾区,“金泽西瓜”成了拍卖会上的抢手货。6月7日,两个金泽西瓜被拍出1万元人民币的价格。虽然是为了社会公益,但西瓜能作为竞拍产品,本身就足以显示出西瓜在日本民众心中的独特地位。

再看拥有180年历史的日本老字号水果店“千疋屋”,店内售卖一种正方体形状的西瓜,一个就要卖1200元人民币左右。这种西瓜是专门用来送礼的,观赏价值远大于食用价值。打开品尝,其瓜瓤根本不是红色,吃起来也寡淡无味。其实,若观察其种植过程,就不难了解为何这西瓜中看不中吃。为确保成果形状,瓜农会在西瓜“年幼”的时候就套上模具,只要西瓜长成了标准形状,就将其剪下,因此根本无法保证西瓜的成熟度。此外,模具对西瓜自然生长的限制,也是影响其口感的重要因素。

为什么日本西瓜会卖这么高的价格呢?这与日本的自然环境、农户种植习惯、国家政策甚至社会文化均有密切的关系。

从自然环境看,日本国土面积不足38万平方公里,其中超过70%都是丘陵,耕种面积十分有限,连维持基本生计的粮食种植都难以充分保证,更别说种水果了。

从种植过程看,由于当地土壤和气候环境并不适合种植西瓜,瓜农只能每年在改善土壤、选择肥料上花费大量金钱,这些成本最终都会转嫁给消费者。此外,人为因素也很重要。为确保自家西瓜品质配得上高价格,有的瓜农会在西瓜秧刚结出小西瓜后就进行筛选,只留下最好的几个,其余的全部舍弃,以保证这几个“天之骄子”能够吸收到足够的养分。

从政策上看,日本全国共济农业协同组合联合会(以下简称“农协”)的部分政策也使日本消费者难以享受到平价水果。他们一方面从农民手中低价收购水果,高价出售给经销商;另一方面低价采购农药、肥料、农具,高价出售给农民,长年通过做中间商赚差价。同时,农协还一直强势抵制农产品进口,使外国的便宜水果很难顺利进入日本市场,日本本土水果价格自然稳居高位。

除了西瓜,葡萄、草莓、哈密瓜等在中国市场上常见的水果,在日本也同样算是“奢侈品”。比如,北海道的夕张蜜瓜,曾在2019年的拍卖会上拍出2颗3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白色草莓1颗可以卖到几十元人民币。

此外,在日本的传统文化中,水果本就是作为高级料理的餐后甜点出现的。自江户时代开始,以水果为高级礼品联络感情成为惯例。这似乎决定了水果对日本人而言并非生活必需品,而是带有仪式感和高级属性的文化符号。也难怪,每次日本朋友聚餐,如果餐后甜点中出现芒果哈密瓜、草莓等水果,总能在大家脸上看到惊喜。 (作者:陈益彤 来源:经济日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