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河南省印发河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下称《规划》),谋划我省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支持现代化河南建设。《规划》基期年为2020年,规划期限为2021至2035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其中提到,确定80个县(市、区)为城市化地区;到2035年,河南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2%左右;提升郑州国家中心城市能级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2035年,综合实力、创新能力进入全国前列

《规划》明确,以“大国粮仓、现代枢纽、创新高地、出彩中原”为发展愿景,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推进国土空间有效保护、集聚开发、高效利用、系统修复,把河南省建设成为“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支点、经济发展新增长极、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创新先行区、内陆开放新高地、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区、中华文化传承创新区”。

到2035年,综合实力、创新能力进入全国前列,人均生产总值、城镇化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基本建成安全、绿色、开放、协调、宜居、智慧和富有竞争力的美丽国土,形成永续发展的安全保障,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空间支撑,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创新高地、人民共同富裕的美好家园。

到2050年,全面实现国土空间安全底线稳固、资源利用集约高效、空间品质优美宜居、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支撑河南省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

守牢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

《规划》提到,确保河南省耕地保有量稳定在10955.52万亩以上;严格落实国家下达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确保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9837.89万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河南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40万平方千米。生态保护红线集中分布于黄河生态带和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大别山三大生态屏障,占河南省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的96.08%。生态保护红线的功能类型以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维护为主。

同时,按照不超过2020年现状城镇建设用地1.3倍的要求,合理划定城镇开发边界,管控城镇规模和布局形态,促进集约内涵式发展。

确定80个县(市、区)为城市化地区

优化城市化地区布局方面,确定53个市辖区和27个县(市)共80个县(市、区)为城市化地区。

将栾川县、卢氏县、桐柏县等49个能源和战略性矿产资源相对富集的县(市、区)确定为能源资源富集区。将太行山、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县(市、区)和沁阳市、濮阳县、灵宝市等39个资源枯竭的相关县(市、区)确定为特别振兴区。将登封市、嵩县、卫辉市等99个历史文化资源空间集中分布的相关县(市、区)确定为历史文化资源富集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2035年,我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2%左右

到2025年,河南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3%左右;到2035年,达到72%左右。

提升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品质和引领带动能力。支持中原科技城、国家级开发区、交通枢纽等重大创新与产业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人口、产业集聚能力。

推进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提级扩能,加强与新安、宜阳、伊川组团发展,围绕陇海城镇发展轴、焦柳—呼南城镇发展轴,引导城镇、产业集聚发展,与交通基础设施统筹布局。

支持南阳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引导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生产性服务向中心城区集聚,增强城市对人口、产业的承载力。

力争将多数地级市中心城区建设成为10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支撑和带动区域发展。

支持永城市、林州市、长垣市、禹州市、项城市、巩义市、固始县、邓州市等发展成为城市人口50—100万人的中等城市,促进人口集聚、产业集中和功能集成。

培育发展一批3—5万人的中心镇,按照小城市的标准进行规划建设,推动周边农民就地就近城镇化。

构建“一主两副、一圈四区多节点”

一主:强化郑州国家中心城市龙头作用,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生产力和创新体系布局,打造创新高地、先进制造业高地、开放高地、人才高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副:强化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地位,推动提级扩能,形成河南省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支持南阳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积极推动中心城区发展,全面提升城市辐射力、承载力、带动力。

一圈: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为核心,以郑开同城为支撑,将兰考县纳入郑开同城化进程,发挥空港枢纽作用,推进郑许一体化,在郑(港)汴许区域打造引领郑州都市圈及河南省增长的核心动力源。以郑州市、洛阳市为引擎,融合开封市、新乡市、焦作市、许昌市、平顶山市、漯河市和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和引领力的郑州都市圈。

四区:以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为引领,加快洛济一体化、洛济三协同发展,建设豫西转型创新发展示范区;以南阳省域副中心城市为引领,与信阳市、驻马店市协作互动,建设豫南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安阳市、鹤壁市、濮阳市共同建设豫北跨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周口市与商丘市共同建设豫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多节点:支持安阳市、鹤壁市、濮阳市、三门峡市、商丘市、信阳市、周口市、驻马店市发展成为区域中心城市,发挥县城在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城镇格局中的节点作用,形成城乡融合、全域现代的空间新格局。

建设现代化郑州都市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加快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推进郑州市与周边城市融合发展,联合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布局未来产业,打造郑州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和引领力的郑州都市圈。

以郑州市为引领,依托沿黄河、环嵩山的自然地理格局,强化陇海、京广发展主廊道,培育次级廊道,构建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的空间格局,建设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都市圈。

发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枢纽作用,深化郑开同城化、郑许一体化发展。基本建成中心城市间、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间1小时交通圈和通勤圈。支持郑州市、开封市、洛阳市加快打造郑汴洛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

优化便捷畅通的综合立体交通布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支持呼南、南信合、京雄商、阜阳—黄冈等高速铁路建设,保障郑州都市圈城际铁路建设。支持三洋铁路建设,完善功能多样的普速铁路网,加强出海入江货运通道建设与资源富集区铁路对外联系。

完善淮河、沙颍河、唐河、沱浍河航道,推进黄河、大运河河南段适宜河段旅游通航和分段通航。重点支持郑州市、周口市、信阳市、漯河市、平顶山市、南阳市等港口建设,依托黄河、大运河河南段适宜河段和库湖区航道,规划建设客运码头。

推进郑州机场三期扩建工程。规划建设安阳市、商丘市、鲁山县、周口市、潢川县、三门峡市等支线机场,提升洛阳市、信阳市、南阳市等机场基础保障能力,形成以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为引领,“一枢多支”的现代化机场群。

重点打造郑州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加快建设洛阳市、南阳市、商丘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提升信阳市、安阳市、周口市、漯河市重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能级。推进综合交通枢纽和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及相关集疏运网络建设。

优化重点产业集群空间布局方面。《规划》提到,支持郑州市、洛阳市、新乡市、许昌市、开封市、南阳市、平顶山市等市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集群;支持漯河市、驻马店市、作市、濮阳市、周口市等市重点发展材料、装备、汽车、食品和轻纺等优势传统产业集群;推动郑州市、洛阳市、新乡市等地结合自主创新区前瞻布局氢能和储能、量子信息、类脑智能、未来网络、生命健康等未来产业。将开发区作为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优先保障符合国家战略、省级战略的产业空间需求,支持创建未来产业先导区。

驻马店日报视频号上新啦

欢迎关注驻马店日报视频号

来源:河南省人民政府网站

编辑:翟永吉 审核:刘晗煜 终审:刘仁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点亮和

转发给更多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