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孙兴阳:如知心老友般巧解百姓纠纷

法治日报记者 罗莎莎 文/图 通讯员 骆乃阳 程遥

“孙主任,您还记得俺吗?这次打电话是专门来跟您道个谢。”4月17日,江苏省泗阳县三庄法律服务所主任孙兴阳接到了一个外地号码打来的电话,一个略带口音的女声在电话中连连说着感谢的话。

原来,黄某十几年前从湖南老家远嫁到泗阳,与丈夫冯某共同育有一子。但在孩子快两岁的时候,冯某在外务工期间,不幸遭遇工伤意外离世,这个小家顿时失去了经济来源。更为糟糕的是,冯某的工伤赔偿金全部被孩子的叔叔拿走了,黄某多次索要无果。无奈之下,黄某抱着孩子来到了三庄法律服务所,找到了孙兴阳。孙兴阳详细了解情况后接受了黄某的委托,通过诉讼最终让被告支付了6万元,同时被告也表示由于自己经济紧张,剩余的款项将在次年底付清。

黄某带着孩子回湖南老家生活,但到了次年年底,被告并没有按照约定付清剩余款项。孙兴阳得知这一情况后,再次找到被告进行协调处理,并多次与被告的妻子及父亲等家属释法明理,耐心劝解。最终,被告答应通过孙兴阳将剩余款项交付给黄某。就这样,这一付就是4年,最终成功让被告还清了黄某所有的欠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兴阳(右二)为群众普法。

从事基层法律服务工作28年来,孙兴阳积极履行法律援助职责,尽心尽责办好每一件指派的法律援助案件,年均办理法律援助案件都30件以上。2024年,孙兴阳被司法部表彰为“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个人”。

“孙主任,眼瞅着要过年了,可工资一分都没拿到,老板也不见了踪影,我没法向大伙交代啊。”2022年1月6日,陈大叔怀着焦急的心情来到三庄法律服务所,向孙兴阳诉说自己遇到的困境。

原来,2021年5月,陈大叔带着37名村民承接了一项栽植绿化苗木的工作。当时,老板承诺完工后立即支付报酬。谁知老板却违背诺言拖欠6万余元工资拒不支付。年关将至,老板竟然失联了。接手案件后,孙兴阳二话没说,立刻行动起来,多方搜集证据,仔细确认欠薪的具体数额。同时,他积极与工程老板联系,希望能够在诉前促使双方达成调解,但老板却执迷不悟。

面对这种情况,孙兴阳毫不退缩,他连夜准备诉讼材料,做好应诉准备。庭审中,在充足的证据面前,被告再也无法耍赖,最终当庭同意支付拖欠的农民工工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兴阳在窗口值班。

自2018年以来,孙兴阳发挥自身专业特长,担任三庄镇团结村、夫庙村的法律顾问。他积极开展法律宣传活动,举办法治讲座,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等服务。

在处理涉及村民权益的纠纷时,孙兴阳始终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运用自身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努力化解矛盾。此外,他还积极参与村支“两委”重要会议,为村中的重大合同“把脉诊断”,切实维护村集体利益。5年多来,累计开展了110余场次的法治讲座,为村民提供500余次的法律咨询服务,为村集体挽回近50余万元的经济损失。

在群众眼中,孙兴阳如同及时雨,无论何地、何时发生纠纷,他总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迅速定分止争。他又像能工巧匠,凭借智慧和经验巧妙地解决群众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同时,他还似知心老友,耐心倾听百姓诉求,用真心和真情疏导群众情绪。

28年来,孙兴阳始终坚持依法、依理、依情相结合的工作原则,成功化解了众多百姓的矛盾纠纷和法律疑难。为了集聚更多力量,2021年12月,孙兴阳牵头成立了“孙兴阳调解工作室”,吸纳了一批当地的“法律明白人”、退休老干部、“乡贤”代表等,旨在为基层提供矛盾化解、普法宣传、法律咨询等服务。

2023年12月,在一起邻里纠纷中,两家人因地边问题发生激烈争执。一方认为对方侵占了自己的土地,而另一方则坚决否认,事件逐渐升级,险些上演“全武行”。孙兴阳调解工作室获悉情况后,立即介入。孙兴阳和工作室成员共同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并仔细查看了相关的土地证件与资料,走访当地群众和干部,同时实地丈量土地。根据调查结果,孙兴阳与同事们耐心地做两家人的思想工作,解释调查的相关情况,释法说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经过多次耐心调解,两家人重新丈量土地,划定边界,达成和解。

截至目前,孙兴阳调解工作室凭借着真心为民的服务理念与公平公正的处事态度,成功化解矛盾纠纷240余起,为当地民众解决了诸多纠纷与问题,赢得了一致称赞。

来源: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