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二届七次全会强调,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增进民生福祉,就是要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让各族群众共享劳动发展机会;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全力办好民生实事好事,切实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近年来,哈密市大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随着一项又一项民生工程落地实施,各族人民群众一同见证并深切感受着发展所带来的实惠与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沙特巴特·萨依蒲正在吹瓶机前进行作业。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子枫摄

6月14日,在新疆王液酿造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人沙特巴特·萨依蒲正在吹瓶机前进行作业。

进入公司4年,沙特巴特·萨依蒲由一位农民成长为月收入5000元的技术工人,从以前几乎不会说国语到现在学会说普通话,说起生活中的变化,他非常感慨。“学会了很多技术,同事们也都热心帮助我,过节时公司还会组织很多活动,给我们做清炖羊肉,大家一起工作很开心,我会一直努力工作。”沙特马特·萨依蒲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人正将企业生产的杏皮茶装车。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子枫摄

新疆王液酿造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白酒、红酒、大枣汁、果汁饮料和纯净水的生产制造和销售,在生产、销售、管理等领域提供了丰富的就业岗位,满足了不同技能员工的需求,到目前已吸纳了维吾尔、哈萨克、回等少数民族员工29人,占员工总数的63%。

新疆王液酿造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罗晓军告诉记者,公司将持续吸纳各民族群众就业,推进民族团结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深度融合,实现企业发展与个人增收致富的双赢。“同时,继续深入开展各类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促进各族群众在共同的生产生活中交往交流交融,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罗晓军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惠康南社区居民在助餐点就餐。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子枫摄

走进伊州区西河街道惠康南社区的助餐点“乐享食堂”,干净整洁的环境让人眼前一亮。工作人员热情周到地为前来就餐的老年人服务,餐食的搭配既考虑到老人的口味和营养需求,又注重多样性,令前来就餐的老人十分满意。

“乐享食堂”自2023年7月正式运营以来,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到这里用餐。在这里,他们不仅能享用便捷的餐饮服务,还拓宽了社交圈,有了归属感。“我每天中午都过来吃,饭菜的味道挺好的,还能和邻居聊聊天,挺开心。”惠康南社区居民再娜甫·塔依尔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助餐点的厨房里,厨师正烹制菜肴。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子枫摄

西河街道惠康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高文告诉记者,为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社区针对辖区独居老人、孤寡老人就餐难问题,依托伊州区暖心社工服务中心打造了“乐享食堂”。惠康南社区还将整合各类资源,将社区温暖延伸到家门口。

6月14日,还没进入伊州区丽园街道丽园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悦耳的歌声就从窗户里传了出来,原来是几十名各族居民欢聚一堂,正在排练歌曲《哈密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丽园社区文艺队正在排练。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子枫摄

近年来,丽园社区积极打造群众文化阵地,建设了居民健身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等,为各类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场所,满足了各族居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居民吕建周说:“我们这里有唱歌的、跳舞的、练书法的、还有玩鼓乐的、总觉得退休生活比以前更丰富了,还认识了很多朋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丽园社区的朗诵爱好者正在活动室练习。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子枫摄

丽园街道丽园社区党委书记吴福梅说:“社区将继续积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持续对社区服务阵地服务功能提质扩能,同时进一步整合资源,组织好文艺骨干,有效增强和实现居民的文化获得与精神满足。”

记者手记

民生工作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企业积极招收各民族工人促进民族融合与共同发展;社区助餐点让居民品出“幸福味”;文化活动室让各族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升级“加码”……一项项民生工程正如同一座座坚实的桥梁,紧密地连接起了各民族的心,让各民族群众共同沐浴在发展成果的阳光下,切实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希望。

文 | 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子枫、赵嘉慧

编辑|雷慧

责编 | 赵春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