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在靖难成功,抢走属于侄子朱允炆的皇位后,疯狂往朱允炆身上泼脏水,但朱棣也没有否认过朱允炆的嫡孙身份,更没有拿他生母吕氏曾经是太子次妃的身份做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某些电视剧中,吕氏成了兴风作浪的毒妇,不仅将太子朱标忽悠得五迷三道,还对太子正妃常氏及其子女下毒手,她成了朱雄英母子之死的罪魁祸首。

这种说法显然有些可笑,真拿朱元璋是吃干饭的呀,再说了,若是吕氏真有这些劣迹,靖难成功的朱棣岂会放过这个攻击朱允炆的好借口,一个夺嫡的帽子扣在他们头上,朱允炆母子怎么也翻不了身。

但朱棣偏偏没拿这一点攻击吕氏母子,这说明什么,说明吕氏迷惑不了朱标,也影响不到朱允炆,她只是封建社会中一位普通的贤德女性。那么吕氏在靖难之后的结局如何呢?

太子次妃吕氏

吕氏又称吕太后,是建文帝朱允炆的生母,也是大明朝第一位皇太后,吕氏本是运气绝佳的女子,从太子次妃到正妃,再到皇太后,吕后达到了普通女人一生难以企及的高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吕氏的好运气在前半生就消耗殆尽,儿子朱允炆削藩引发朱棣靖难,最终儿子在大火中丧生(一说逃出宫外),自己也成了一位“三无”太后,无死亡时间、无谥号、无陵墓。

首先说明一点,吕氏虽然是建文帝的生母,但她并不是原太子朱标的正妻,朱标的正妻是常遇春之女常氏。

洪武元年,朱元璋建立大明正式称帝,之后,朱元璋册封妻子马氏皇后,长子朱标为皇太子,当时朱标年仅13岁,洪武四年,朱元璋为爱子朱标举办隆重的婚礼,女方是与朱标有着娃娃亲的常遇春长女常氏。

常氏即为太子妃,而常氏虽为武勋之后,但品性勤俭孝敬,深受朱元璋夫妇喜爱,与朱标成婚三年后,常氏为太子朱标生下嫡长子朱雄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朱雄英诞生后不久,有司奏请为太子纳侧妃,在朱元璋的精挑细选之下,吕氏入东宫服侍朱标,成为太子次妃。

吕氏的父亲吕本据传为南宋降将吕文焕的后人,凭借祖上恩荫在元朝当官,元末天下大乱,吕本看到元朝气数已尽,选择加入朱元璋阵营。

大明建国后,吕本于洪武三年担任中书省右司郎中,次年担任左司郎中,洪武五年,吕本升迁为刑部侍郎,不久后又迁为吏部尚书。

如此升迁速度说明吕本自身能力突出,要不然不会受到务实皇帝朱元璋的格外青睐,从朱元璋让朱标纳吕本之女为次妃一事中也可看出,朱元璋对吕本比较认可。

吕氏被扶正,庶子成嫡子

吕氏本是元朝降臣之女,在开国名将长女面前显然没有太大底气,在有关史书中也很少有关于吕氏品性的记载,说明吕氏在东宫中应该比较低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得不说,运气来了谁都挡不住,恐怕连吕氏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会被扶正,成为东宫的女主人。

洪武十年,吕氏诞下皇子朱允炆,虽说朱允炆是朱标次子,但嫡庶有别,朱允炆的身份只能是庶子,次年,太子妃常氏又诞下一子朱允熥,可惜常氏因产子身体亏空太大,竟不幸去世。

常氏颇受朱标宠爱,最直接的证据是,两人成婚七年,常氏为朱标生下两子两女,常氏的去世令朱标倍感痛心,朱元璋也下令为儿媳辍朝三日。

随着常氏的去世,东宫的势力格局也开始发生变化,太子正妃常氏去世后,东宫中还有一位次妃吕氏,按照惯例,朱标要么重新娶一位太子妃,要么将次妃吕氏扶正。

朱标考虑到吕氏为自己生下儿子朱允炆,而朱允熥年纪尚幼需要抚养,于是就打算将吕氏扶正,东宫格局由此发生变化,吕氏成太子妃,朱允炆也由庶子成为嫡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别小看这一转变,这也就意味着朱允炆获得了继承皇位的权利,按照朱元璋立嫡立长的想法,若是朱雄英顺利长大成人,那他必然会成为朱标的接班人,若是朱雄英不幸夭折,那朱允炆显然具有嫡长名分。

谁知,朱雄英竟然真的因病夭折,他的去世给朱标一脉造成重大影响,如果常氏没死,那他的同母弟朱允熥将会是唯一嫡子,问题是,常氏已经死了,而且吕氏成了朱标嫡妻。

朱允炆在一定意义上成为朱标的嫡长子,吕氏母子因此成为东宫中除太子朱标外,最尊贵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