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陈思

大雨降临之前的几日,中原大地正在烈日炙烤之下,汗甫落地,旋即就会消失不见。就像父亲节,一个个父亲隐忍的情感一样,悄无声息的浮现,又不着痕迹的消散。

儿时,我出生的小镇,虽然生活贫困,但也工作繁忙。那时,人们在小镇里打拼,在城市间流转,在大地上迁移。空心化日益严重的小镇,父亲与子女相聚的时间都不多,能在一起过节的日子更是屈指可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受此影响,我对父亲节记忆也十分寡淡。小镇没氛围、家里不太重视、父亲刻意回避、学校也不组织,一年又一年,父亲节就这样被休息日裹挟而去,没有水花。

这种经历,曾重复发生在各地。让我们这一代很多人,即便长大了,也丧失了对父亲表达爱的经验和能力。

我也曾困惑良久,到底该怎么陪父亲过节?送鲜花不符气质,下馆子太过敷衍,给他洗脚又太过肉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买礼物也不好挑,有仪式感的他嫌不实用,有品质的他怕浪费钱。

思来想去,最后往往只能是给父亲通个电话,或者发个红包了事。但这种简略的过节方式,与他们对子女深沉的爱,显然并不匹配。有人甚至建议,要把父亲节放在母亲节的后一天,这样不仅子女们能想起给父亲过节了,父亲们还能延续享受前一天的仪式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有了仪式感,也就有了氛围感。儿童节有玩具、情人节有玫瑰、母亲节有康乃馨,唯独父亲节没有可供沿袭的定式。

在此强烈呼吁,父亲节可以多来点不一样的仪式感,比如:陪父亲尽情地钓一天鱼、让老爸畅快地打一天游戏;给他一天不被老婆数落的清静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