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二年(1127年),金国的铁蹄踏破北宋京都汴梁,由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的北宋帝国正式宣告灭亡,徽、钦二帝以及他们的妃子儿女、文武大臣皆被金人掳到金国,遭到无尽羞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在混乱中建立南宋,可惜在称帝后,赵构亲子早夭,自身又在南逃过程中因惊吓丧失了生育能力,为了延续南宋国祚,赵构只能选择养子当继承人。

但赵构不止一个养子,赵伯琮(后改名赵昚)、赵伯玖(后改名赵璩)都是极为优秀的宗室子弟,为了考验两人,赵构决定赏赐他们每人十名绝色宫女,那么这两人的表现如何呢?

赵匡胤一脉,当再有天下

宋朝最有意思的是,赵匡胤是开国君主,但继任者却非赵匡胤之子,而是他的弟弟赵光义,从赵光义开始,北宋君主一直由赵光义一脉担任。而北宋灭亡后,赵光义一脉的赵构建立了南宋,谁知自赵构之后,南宋皇帝一直由赵匡胤后人担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既是神奇的历史轮回,也是赵匡胤与赵光义这两兄弟间的纠葛。“烛影斧声”事件影响太过恶劣,赵光义无论怎么洗白,都无法摆脱弑兄夺位的“罪名”。

当然,关于赵匡胤“让位”给赵光义的很多说法也很有道理,比如在当时社会环境下,改朝换代、篡权夺位常有发生,皇帝反而是个高危职业,赵匡胤为了让宋朝延续下去,特意培养弟弟赵光义,让赵光义当皇帝“备胎”。

以当时赵光义获封“一字王”晋王以及长期担任开封尹来看,赵匡胤的确有培养赵光义为继承人的想法,但随着儿子渐渐长大,赵匡胤明显改变了主意,想要将皇位传给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此时赵光义在朝中集聚了一股不小的势力,俨然成为北宋的“二号皇帝”,赵匡胤的意志已经无法在朝堂上得到完全执行,比如赵匡胤一度想要迁都,但此事却遭到了赵光义以及群臣的反对,赵匡胤最终只能无奈放弃。

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距离赵光义登基称帝已经过去两个月,司天监苗昌裔私下里对王继恩说:“太祖(赵匡胤)之后,当再有天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光义去世后,王继恩联合朝中大臣拥立赵匡胤次子赵德昭的儿子为帝,可惜失败被杀,但这件事带来的影响久久没有消弭,关于赵匡胤后代当再次拥有天下的传言也在民间得到广泛流传。

靖康之变,赵构无后

或许这就是天意,靖康元年(1126年),金军铁蹄踏破汴梁城门,徽钦二帝遭虏,赵宋皇族、后妃以及朝臣等三千多人被当作牲畜,一路从汴梁押解到金国,其中还有赵构的生母和王妃。

得知父母遭虏,身在相州而侥幸逃过一劫的赵构崩溃大哭,后来赵构在应天府登基称帝。赵构称帝后曾信誓旦旦表示要和金人血战到底,救回父亲、兄长,但实际上,赵构一直在谋划“巡幸”跑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就是在巡幸扬州过程中,赵构因受到金兵惊吓而失去了生育能力。赵构好色程度与宋徽宗有得比,在扬州行宫中整日快活享乐,根本不管前方战事如何,维扬之变发生时,赵构正在行房,猛然听到金人杀来,赵构被吓得失去生育能力。

赵构一路逃窜,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治病”,为了能生儿子,赵构广纳妃子,结果一直无子。其实,赵构一生中有过一男五女六个孩子,可惜五个女儿全在靖康之难时被俘,唯一的儿子赵旉也在三岁时不幸夭折。

尽管赵构急于求子,奈何身体不给力,一直未能如愿,南宋群臣又频繁上书请求赵构早定国本,赵构无奈只能寻访宗室之子先养在宫中,以备不时之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赵构有两种选择,一是选择自己近亲兄弟的子嗣,二是从赵匡胤一脉中选择,最终赵构选择了后者,至于原因,除了朝堂、民间流传赵匡胤后代当再有天下的传言外,赵构也是为了自己身后事着想。

若是选择赵光义这一脉,对方恐怕会认为获得皇位是理所当然,以后哪里会顾念传位情分,而赵匡胤一脉正值落寞,若是传位给这一脉,收获无疑会更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