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把自己和别人“对线”的语录编撰成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雍正皇帝恐怕是很有话语权的。

毕竟他本人就曾经就将自己和他人的辩论给编撰成书,甚至还要让下面的所有人都要去读,而这本书的名字就叫《大义觉迷录》。

不过这样一本雍正皇帝为自己争辩的书籍,之后却被自己的好儿子乾隆直接给封禁了,这又是为什么?

01文章起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本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雍正六年,湖南一位名叫曾静的文人,派遣他的门人向当时的川陕总督岳钟琪投递书信,试图策划对方谋反。

书中主要讲述的是对当时清王朝的合法性的否定,直言“华夷之分大于君臣之伦”,接着还点名雍正皇帝,说他:

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耽酒、好淫、怀疑诛忠、好谀任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说岳钟琪是岳飞的后代,应该“乘时反叛,为宋明复仇”,然后对方一看,立马就把信奏报到了雍正面前,紧接着曾静和他的门生都被抓了。

不过雍正皇帝并没有对他动用极刑,而是专门过去审讯对方,并逐条和曾静提出的“二七条责难”进行了解释,其中一些内容在今天来看可以说相当有意思的。

02皇帝“对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曾静所说的各种问题,雍正皇帝都做出了自己辩解,其中也不乏许多的宫廷秘辛,

首先是关于所谓的“谋父、逼母”,当时就盛传雍正皇帝得位不正,对皇位是处心积虑,对自己的父亲具有谋逆的心思,而他的母亲在继位后因为反对他也被他“逼死”。

这顶帽子其实从根本上就是说雍正皇帝“不孝”,这在古代封建社会中是相当严重的,而雍正也都做出了辩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是先拿出来康熙皇帝的遗诏“皇四子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又说自己的生母为生病而去世,死前还经常夸自己孝顺等。

然后最后还说“朕梦寐中不意有人诬谤及此者也”,大致意思就是:我这么孝顺,你居然这么骂我,我做梦都没见过骂的这么脏的。

接着就是“弑兄、屠弟”,也是当时盛传的“九子夺嫡”“雍正篡位”等,并说他对自己的兄弟下了杀手,是因为其心虚,并按上了“残害手足”的帽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雍正对这件事的说法是“确实”,他说自己对于“赛斯黑、阿其那”等人,心里是真的想要弄死他们,但是还没下手,他们就自己就被阎王带走了。

“古人大义灭亲周公所以诛管蔡也,假使二人不死,将来未必不明正典刑,二人之死实系冥诛,众所共知共见。”

同时他还表示:这些兄弟确实不如我,但是却处处想要谋反,所以这事我是正大光明的,“只此一事天下后世自有公论,朕不辨亦不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至于后面的“耽酒、好淫”等罪名,就着实让雍正皇帝有些无语了,毕竟如果前面是给自己扣道德和法理上的帽子,那么这些就属于私生活的小习惯了。

对此他表示:自己每天工作到大半夜,后宫宫女也是少之又少,去哪有时间“好淫”,而且自己压根就不喝酒,更不要说是“耽酒”了,这些都是诽谤啊。

之后的一些他都进行了一一的辩驳,而其中最为关键的还是关于当时的“华夷之分”,毕竟清朝作为满族,在法理上确实被人诟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雍正皇帝是这么说的,明朝也不是我们满族灭的,是他自己闹的民不聊生,然后被李自成给推翻的,所以他们也不算是谋逆。

然后就是他说到中华的皇帝之位,不应该以民族而分,而应该是有德行、有能力者居之,然后对着自己的祖先也是一顿“彩虹屁”。

还有就是曾静说他篡位后“山崩川竭”,雍正表示:你说说是哪个山崩了?又是哪条河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说到满人的剃发易服时,他表示:明朝最后那样内政不修,多好看的衣服都白搭,不过似乎他本人还是相当喜欢的,没少收藏做cosplay。

其实从雍正皇帝的自我辩驳中,我能感受到他本人的想法,那就是自己做的事或者想做的事确实认,但是流言和诽谤不可取。

当然他作为满族,对自己的祖先有很多的贴金行为,不过从实际考量上,他也更希望自己能够真正称的上是正统,从在位时期许多的政策都能看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雍正其实是有意在化解这个民族问题的,这既是他本人对于法理的一些私心,也是对于清王朝未来发展的一种策略。

不过书中的自我辩护肯定是真假混合,毕竟我们虽然都说雍正“耿直”,但是作为皇帝肯定还是要挑好的说,之后他还将这些语录整理成册,出版要求所有文人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反响很明显,那就是越辩越不明,毕竟哪个皇帝没事还真的和别人辩论说自己没有谋反上位,那不是让人感觉更心虚了吗?不过雍正皇帝的态度倒是值得认可的。

然而就是这样一份为自己辩护,维护自己法理的文章,最后却被他自己的好儿子直接给禁了,让人着实有些摸不到头脑。

03乾隆禁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使闹出了这么大的事件,雍正对于曾静何其门人张熙也都没有处以极刑,对于真的有意谋反的人也都是该抓的抓、该关的关。

不过其驾崩2个月后,他的好儿子乾隆就立刻违反了他的心意,把这两个人直接凌迟处死,对于《大义觉迷录》也宣布要毁去,私藏着更是杀头的重罪。

而对于乾隆为什么要这么做也是众说纷纭,有的说是因为其中包括了太多宫廷的秘幸;也有说是担心当初的逆书与其一同流传,还有就是说“乾隆对自己的父亲十分不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从之后乾隆皇帝的一些做法来看,他和自己的父亲确实算是两类人,雍正终生都希望自己能够获得“正统”的认可,而乾隆则不在乎这方面。

他更像一个政治精英,总带有高高在上的感觉,如果说雍正希望人人都能认可和拥戴他,那么乾隆给希望所有人都可以臣服于他。

所以雍正会直接和他人进行辩驳,而乾隆则不会,对于内心不臣的人甚至可以直接处以极刑,这也早就了双方之间的极大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一提,乾隆在之后给雍正上庙号时用的还是“世宗”,而上一个还是不理政事、沉迷求仙的嘉靖皇帝。

对于雍正这样一个虽然也迷信宗教,但是各种事情均亲自处理的人来说,也确实有些颇为讽刺的意味了,也更让人怀疑这对父子之间到底有何种问题。

不过或许这也是一种传承,毕竟在乾隆去世之后,嘉庆皇帝对自己的父亲所立的庙号,讽刺的意味恐怕就更加的大了。

信息来源

[1] 哈佛燕京图书馆 - 《大义觉迷录》 [2] 故宫博物院 - 雍正皇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